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国情出发,借鉴其他国家现代化经验,经过百年探索,探索出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本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了现代化理论,拓宽了世界现代化道路
文 〡龚云(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二级研究员)
近代以来,现代化是世界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发展普遍面临的历史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削足适履。”“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国情出发,借鉴其他国家现代化经验,经过百年探索,探索出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本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了现代化理论,拓宽了世界现代化道路。
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借鉴他国的现代化经验教训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人类最伟大的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说明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必然性,从社会化大生产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阐释了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从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对立分析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得出了无产阶级是最革命的阶级、是资本主义掘墓人和共产主义建设者。马克思主义在批判资本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按劳分配原则;合乎自然规律地利用和改造自然;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必须由无产阶级政党、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高度发展最终实现向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为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石。
总结世界现代化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总结,而且是对世界现代化道路的深刻反思与超越。一是总结西方现代化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始终注意汲取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经验教训。习近平总书记总结西方现代化历史,提出“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习近平总书记揭示西方现代化道路弊病,指出西方现代化本质上是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是两极分化的现代化,是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是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二是深刻反思苏联现代化模式。以苏联模式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是人类第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这个模式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巩固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曾经起到重要作用,促进了苏联经济和整个社会生产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不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推移,弊端日益显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最后成为苏东剧变的深层原因之一。中国共产党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以苏为鉴戒,改革开放以后,汲取苏联模式教训,坚定不移走自己道路。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我们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
中国共产党建立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经历了百年的艰辛努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奠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前提。鸦片战争以来,在外国列强入侵和封建腐朽统治下,中国错失了工业革命的机遇,大幅落后于时代,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苦苦寻求中国现代化之路。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被称为近代中国谋求现代化的第一份蓝图,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中国现代化没有也不可能取得成功。近代中国不革命便无法进行现代化。孙中山指出:“我们要解决民生问题,如果专从经济范围来着手,一定是解决不通的。要民生问题能够解决得通,便要先从政治上来着手,打破一切不平等的条约,收回外国人管理的海关,我们才可以自由加税,实行保护政策。”在近代中国,只有先走革命道路,取得民族独立,才能打开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根本政治前提。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提出“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国家,走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无法走通。1956年通过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制度基础,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1954年,周恩来同志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明确指出:“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1956年,毛泽东同志提出:“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他还警示,如果搞得不好就会被开除“球籍”。1964年12月,周恩来同志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考虑: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由于后来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当时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没有完全展开。尽管如此,从1949年到1978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旧中国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有效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迈出了坚实步伐。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开创中国式现代化。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旗帜鲜明地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重大命题,创造性使用“小康社会”这个重大概念,首次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重大论断。以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持续探索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发展了现代化建设的道路、战略和目标。在实践上,邓小平同志提出“三步走”战略,即到20世纪80年代末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到20世纪末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进入新世纪,在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之后,中国共产党又提出,到建党100年时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30年,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造性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重大时代课题,这既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百年现代化探索的总结,又为未来中国现代化事业和世界现代化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在实践上,党的十九大站在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走过弯路,也遭遇过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意志和决心始终没有动摇。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在战略上不断成熟、在实践上不断丰富,加速了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为新发展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实践基础、理论基础、制度基础。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他还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作出了深刻揭示:“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探索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发展了世界现代化理论,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近代以来,现代化源自西方,西方国家率先走上现代化道路,并形成西方现代化模式。长期以来,现代化等同于西化,就是资本主义化,成为世界的普世话语,成为一些人的教条。西方现代化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现代化,建立在对内剥削、对外扩张基础上,具有先天的弊端。冷战结束以后,不少发展中国家脱离本国国情和历史文化,照搬照抄西方现代化模式,结果党争纷起、社会动荡、人民流离失所,至今都无法稳定下来。中国式现代化是在坚持民族独立前提下,结合中国国情,经过长期探索走出来的。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世界现代化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打破了现代化等同于资本主义化的迷信,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早在2004年5月,英国著名思想库伦敦外交政策研究中心发表的《北京共识:提供新模式》,就认为中国通过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践,探索出了一个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不仅适合中国,也是发展中国家仿效的榜样。曾经鼓吹“历史终结论”的美国学者福山也修正了自己的观点,认为:“‘中国模式’的有效性证明,西方自由民主并非人类历史进化的终点。人类思想宝库要为中国传统留有一席之地。”中国式现代化昭示世人,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只要找准正确方向、驰而不息,条条大路通罗马。中国共产党探索的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理论逻辑的超越,重写了世界现代化理论,在世界现代化思想史上书写了光辉篇章。
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极大增强了社会主义吸引力。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诞生以来人类追求的理想社会。马克思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1991年苏东剧变导致社会主义遭受了严重曲折。一些人喧嚣社会主义过时了,马克思主义不行了。事实一再告诉世人,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没有过时,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最终消亡、社会主义最终胜利,必然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苏联东欧剧变,是一种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失败,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中国式现代化,重新塑造了社会主义形象,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极大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了世界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重新思考,使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于当今世界,使科学社会主义重新焕发蓬勃生机,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
未来新征程上,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
【本文责编】郭芳
【文章来源】2022年第19期《南方》杂志
【频道来源】南方+客户端观点频道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