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说药】白扁豆为什么能号称“健脾第一豆”

鹤山市中医院
+订阅

我们常说宁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我们吃惯了红豆,绿豆,黄豆,但却唯独对这个健脾祛湿的白扁豆不熟悉。

【关于白扁豆的一二】

白扁豆,别名白藊豆、藊豆、南扁豆,豆科扁豆属植物。该类植物原产于印度、印度尼西亚等热带地区,在中国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山东等省区。

白扁豆一身都是宝,它的果皮(扁豆衣)、花、叶均可入药。扁豆衣能健脾、化湿,用于治疗痢疾、腹泻、脚气、浮肿等;扁豆花能解暑化湿、和中健脾,用于治疗夏伤暑湿、发热、泄泻、痢疾、赤白带下、跌打伤肿等;扁豆叶能消暑利湿、解毒消肿,用于治疗暑湿吐泻、疮疖肿毒、蛇虫咬伤等症。

白扁豆被李时珍称为“脾之谷”,它的性味温和,止泻,暖脾胃,能够祛湿化浊,调和脾胃,具有补脾而不滋腻,化湿而不燥烈之效。

【性味归经及功用】

本品性微温,味甘。归脾经、胃经。功能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泻,白带过多,暑湿吐泻,胸闷腹胀。

【药理作用】

研究表明,白扁豆具有抗菌、抗病毒、增强细胞免疫功能。100%本品煎剂用平板纸片法,对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对食物中毒引起的呕吐、急性胃肠炎有解毒作用。含两种不同的植物血球凝集素A、凝集素B,其中凝集素A为有毒成分,但加热后毒性大为减弱,凝集素B有抗胰蛋白酶的活性。

【临床应用】

1、脾气虚证。本品能补气以健脾,兼能化湿,药性温和,补而不滞,适用于脾虚湿滞,食少、便溏或泄泻。唯其“味轻气薄,单用无功,必须同补气之药共用为佳”,如参苓白术散(《和剂局方》),以本品作为人参、白术等药物的辅助。本品还可用于脾虚湿浊下注之白带过多,宜与白术、苍术、芡实等补气健脾除湿之品配伍。

2、暑湿吐泻、暑多夹湿。夏日暑湿伤中,脾胃不和,易致吐泻。本品能健脾化湿以和中,性虽偏温,但无温燥助热伤津之弊,故可用于暑湿吐泻。如《千金方》单用本品水煎服。偏于暑热夹湿者,宜与荷叶、滑石等清暑、渗湿之品配伍。若属暑月乘凉饮冷,外感于寒,内伤于湿之“阴暑”,宜配伍散寒解表,化湿和中之品,如香薷散(《和剂局方》)以之与香薷、厚朴同用。

3、治水肿:扁豆三升,炒黄,磨成粉。每早午晚各食前,大人用三钱,小儿用一钱,灯心汤调服。(《本草汇言》)

4、治赤白带下:白扁豆炒为末,用米饮每服二钱。(《永类钤方》)

【用法推荐】

白扁豆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和山药,莲子等一起煮粥食用,祛湿又健脾,非常适合秋季食用。

【使用禁忌】

不宜多食,以免雍气滞脾。生用研末服宜慎。

END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