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三年,广东教师江春玲只为做好一件事

广东教育头条
+订阅

“经常有人问我,援疆三年,有没有去过美丽的草原?我总是摇摇头。”广东省援疆教师江春玲说着,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我把三年时光奉献给了伽师教育。”

江春玲从教已26年,4年前,她离开河源市连平县第二小学,将三尺讲台“搬”到新疆伽师县巴仁镇第一小学,在新疆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帮助当地师生群众提升普通话水平。

江春玲指导学生读书。

江春玲指导学生读书。

在广东援疆教师团队成员看来,江春玲是暖心的领队、传播正能量的优秀宣传员,也是支教团联系受援地的“金桥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受过党和国家的恩惠,心里一直以来的愿望,就是以实际行动报答祖国的厚爱。”江春玲说。

将广东教育资源链接祖国边疆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巴仁镇第一小学四年级四班的一名学生手拿着春联,用流利的普通话朗诵着诗句。这让曾任该班语文教师的江春玲倍感欣慰。

巴仁镇第一小学的师生几乎全部是维吾尔族,初到校园,江春玲常去课堂听课,观察学生读书情况。她发现,学生普通话水平普遍不高,学校语文教学质量有待提升。

江春玲暗下决心,要用一年半的时间教会学生讲流利的普通话。为此,她给学生安排早读课并亲自示范,带领学生反复练习,掌握发音技巧和方法。

“学生对语言的接受能力很强,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他们已经能流利地念课文,读音也越来越准确。”江春玲笑着说。她还主动给教师开展专题讲座、指导教师做课题,学校的语文课堂逐渐焕发出新活力。

2019年4月,当地教育局委托江春玲指导课题研究工作。这一次,江春玲的脚步踏遍伽师城乡所有学校。她发现,当地教师流动性大,且存在教师普通话水平低、讲课教师数量不足、教师整体专业水平不理想等问题。经过一番调研,江春玲定下了“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援疆工作目标。

江春玲周末到和夏阿瓦提镇小学指导集体备课。

号召援疆教师参与、带领同事做课题审课题、开展多场次的培训……江春玲按照“从局部试点开始,逐步辐射”的思路进行“传帮带”。在其带领和团队的努力下,当地课题立项数量同比增长2.4倍,结题率提高到80.6%。

广东的教育教学理念,被像江春玲一样的援疆教师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播种”到当地的乡村学校,12所乡镇中小学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单凭自己和一个支教团的力量,培训力度还是太小了。”2020年,江春玲又协助支教团建立广东省“九市13校对口伽师县师训联盟”,链接广东优质教育资源,以线上讲座、实操训练等形式,围绕如何写教案、如何讲课等内容对伽师县教师进行教学技能培训,累计培训超5000人次。

为学生送去“暖心的披风”

在伽师当地人眼中,江春玲是一个有温度的援疆教师,经常给生活困难的学生送去温暖和爱心。

在江春玲支教的班级中,家里比较困难的几名学生都曾收到过她送的学习用品、节日礼物,学生古丽米热便是其中之一。3年间,江春玲不畏路途遥远,只要有空就到古丽米热居住的地方开展走访,了解她的生活环境、家庭情况等。

给300多名困难学生开展集体庆生活动、入冬时给100多名住宿困难的学生购买保暖衣裤、春节前夕给60位困难学生购买新棉衣过年……江春玲还联系社会热心人士,向当地捐赠了价值共32500元的图书、爱心款助学金35000元。

“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江春玲将这句话牢记在心,并付诸实践。

这种质朴的情感,早在1995年便在江春玲心中扎根。她从小生活在有着5个孩子的农村家庭,因为父亲的一场重病,生活一下跌到谷底,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才渡过难关。

“从那时候我就告诉自己,党和国家需要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江春玲说。因贫受助在心中种下的温情,让她长大后自愿给困难学生送去“暖心的披风”。

江春玲周末到江巴兹小学指导集体备课。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新疆,江春玲还策划建立了“伽师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研培训基地”,邀请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专家团队施训。

我们是推广国家通用语言的‘星星之火’,成果从校园辐射到乡村。”在江春玲看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今,“伽师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研培训基地”还在运作,其培养的种子教师已担起培训师重任,累计培训教师近万人。

【记者】陈理

实习生曾玉婷

编辑 钟烜新 陈梅玉
校对 居伟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