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记住·乡愁”
——广州市番禺区记住乡愁实践
教育基地西坊大院成果展
在西坊大院展出,
集中展示西坊大院结合城市更新微改造的成果,
一步步从尘封的旧厂区
改造成人文艺术网红新地标、新时尚。
成果展览遍布西坊大院,从园区的主干道至四合禅院,一直蔓延至米谷市井天际,尽管非周末,园区内仍有不少市民游玩打卡,经过展板的时候,纷纷驻足观看,细读西坊的故事,感怀老市桥、老番禺的岁月。
▼通过新旧照片对比带读者重温西坊大院从斑驳到繁荣、从颓败到复兴的时光;
▼通过形式丰富的文创活动展示为观众细数近年来西坊大院举办过的广绣、漆艺、皮雕、广彩瓷、糖画等非遗传承活动,唤起人们对乡愁的记忆。
五大举措盘活闲置空间
老厂区焕发新活力
西坊大院前身为1958年建立的番禺县国营农副产品综合加工厂。上世纪六十年代,作为番禺工业经济的起源之一,这里一度是引领番禺经济发展的繁华区域,有番禺供销社、番禺食品厂,“何济公制药厂”旧厂房,新中国第一双人字拖也出自这里。但随着社会进步和时代变迁,曾经人声鼎沸的工厂日渐没落,这里又一度处于荒废破败状态,成为市桥城区“遗忘的角落”。
自2019年开始,番禺区结合城市更新微改造,将尘封的旧厂区改造成集创意办公、人文商业、艺术生活、社区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无界艺术生活演艺场,以历史和文化打造广州人文艺术网红新地标、新时尚。
近年来园区一直遵循
“修旧如旧、历史保护及活化”理念,
以五大举措焕发老旧厂区新活力
——革旧维新,
建立本土文化元素的现代化转化机制,
重塑工业遗产新价值。
修旧如新,
用“绣花功夫”推进更新改造,
老旧园区焕发新光彩;
染旧作新,留住乡愁,
讲好文化故事,
打造时尚创意新地标;
除旧布新,
引入“源头活水”激发经济动能,
创新多元业态太模式;
破旧立新,
推动“一园多融”优化营商环境,
构建园区治理新格局。
五大举措下,
西坊大院渐渐焕发新光彩,
以旧工业区微改造推动番禺区文商旅融合发展。
官方引导,社会参与
一起寻找家乡的故事
丰富多彩的文创和非遗活动走进西坊大院,同时这里也成为了文创产业集聚地。园区先后引入了番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市桥书画研究会、广州市工商联书画艺术协会番禺分会等文艺团体和广绣、漆艺、皮雕、广彩瓷、糖画等手工艺人进驻,成功举办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悦读番禺”原创文学作品分享会、“走进艺术殿堂”番禺区文化馆公益艺术沙龙等多项区级文化活动。
往期活动现场回顾
园区还定期举办非遗文化展览、文创市集,邀请非遗传承人、非遗民间手工艺师、民俗文化专家、民间文艺家、番禺本地知名学者组织开展非遗公益讲座、体验课程、民俗文化讲座等活动,为保护传承本土文化提供了平台,拓展了空间,进一步促进了文旅融合发展。
创意市集现场
“为共同守护好城市历史文化,今年以来番禺区文广旅体局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寻找家乡的故事’活动,成功创建了西坊大院和屈氏大宗祠2个记住乡愁实践教育基地。”番禺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番禺区今年以来组织策划了大量文化活动,其中包括6月15日在西坊大院正式启动的“读懂广州、读懂番禺——寻找家乡的故事”番禺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系列活动,借助“乡音”“乡俗”“乡贤”“乡味”“乡名”等挖掘更多番禺历史遗存,让人们全方位、多角度了解番禺历史文化,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让番禺人满怀“番禺味”。
本次成果展将会持续一周
有兴趣的市民可以前往西坊大院参观!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