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个小游戏彻彻底底火了!
“羊了个羊”
今天你们玩了吗?
一个简通关率不到0.1%的小游戏
因为玩法简单,但难度系数高
大家都热衷于挑战冲关
所以马上成为新一个休闲(摸鱼)“神器”
这个疯狂的小游戏上线不久
多次登上热搜第一!阅读8个亿!
有不少网友表示
这款游戏并不简单
第一关闭着眼睛都能过
但是,第二关却让更多网友直呼
“气出脑淤血”
除了游戏难度备受网友吐槽
在该游戏大红大紫之际
游戏抄袭、服务器3天崩2次
玩法堵塞正常休闲游戏(下称“IAA”)后路
等质疑也随之而来
《羊了个羊》爆火,服务器多次崩溃
自中秋假期以来,《羊了个羊》的热度一直都在上升。微信指数显示,自9月13日起,“羊了个羊的”微信指数爆炸级上升,日环比搜索量增长6022.98%,已有超100万人玩过了这款游戏。
据介绍,《羊了个羊》是一款卡通背景的消除闯关游戏,通关率不到0.1%. 主要玩法为重叠的各类方块,需要在下方7个栏内完成消除(3个同类消除),其特点就是“极难”。其中,游戏里设置了3个道具,可以通过分享获取,另外看视频广告可以复活,但道具和复活都只能获取1次。游戏通关后可以进入到省/地级市榜单,从而助力地区排名,刺激玩家的参与兴趣。
据羊了个羊官方微博,由于小游戏过于火爆,服务器多次出现异常。
游戏火爆程度远超预期,该游戏官方微博甚至发文称:急招后端服务器开发。
游戏模式受质疑
作为一款微信小游戏,为何《羊了个羊》能够突然爆火呢?
对此,游戏产业独立分析师张书乐表示,通过社交媒体传播来获得游戏道具的设定是许多小游戏的既有套路,围绕用户心理的独特玩法才是成功关键。
“首先是地域设定,让玩家有了地域性和集体荣誉感,更容易形成某种形式的社交游戏体验;其次是难度设定,第二关就从‘新手村’进入超难,更让用户有挑战欲;此外是残局设定,全盘可以慢慢思考却始终无法过关,会带来一种强烈的胜负欲,促使受众为了获得更多机会或道具而选择通过社交网络去进行分享,滚雪球”。
不过,“第二关”难度极高也让一众玩家开始质疑《羊了个羊》存在故意设卡诱导用户看广告并获取收益的行为。
在《羊了个羊》的官方微博评论区中,如“搞个录屏或直播证明一下,每次玩到最后摆出来的都配不齐三个,死局,就是骗分享骗看广告”“我怀疑你们的游戏设置无解,仅随机一些可解情况给少量玩家通关,如果要否认请主创团队直播通关给大家瞧瞧”等质疑话语不在少数。
“《羊了个羊》最大的问题是堵了很多更正常的IAA休闲游戏(以下简称“IAA游戏”)以后的路”,有从业者表示,以往常见的IAA模式是“玩游戏-过不去-看广告-过关”的链路,“如今《羊了个羊》则是‘玩游戏-过不去-看广告-过不去’的模式。只想着用广告赚快钱,用户以后看到类似IAA游戏,都会下意识产生‘看广告也过不了关’的预设,对于正常IAA游戏未来发展是有影响的”。
不过,张书乐则认为,IAA游戏的路子本来就窄,盈利空间也小,不存在某个游戏“过不去”就影响整个生态的可能。反而,能让用户长时间留在小游戏中,接触或点击广告,就是成功营销。
玩游戏,真的是“越难越上瘾”吗?
部分玩家将“过不去的第2关”归咎于游戏难度。但一些资深玩家和行业人士分析,“羊了个羊”并没有烧脑的复杂度,出现的牌型更像是“纯随机”,比起网上分享的“攻略”、“技巧”,运气和概率才是通关的核心要素,也就是说,你过了不是你厉害,而是系统让你过了。
当然,过了确实很厉害,值得发十条朋友圈。
作为一个“概率游戏”,所谓“难”只是游戏体验的一环。对于一般游戏而言,其卖点往往是情感交流、正反馈机制等,即使输多赢少,“得来不易”的胜利更会强烈激发的满足感。
但随着讨好玩家策略越来越难奏效,很多领域出现“强行投喂”的风气,各种内容单薄却格外“杀时间”的小游戏不断出现,从“人玩游戏”变成“游戏玩人”,不断试探玩家的“受虐”上限。
在这种机制下,投喂爽感不是游戏目的,必须得诱惑玩家“再来一局”,顺便把自己的广告、装备“塞”进去。
所以,扔不下“羊了个羊”,可不是因为我们自己没有自控能力,而是产品经理早已预判了你的预判,设置好了每一个让你欲罢不能的点位。
“沉迷机制”如何让玩家越陷越深?
“羊了个羊”就游戏本身来说,无疑在吸引用户、增加粘性方面是成功的。
中科院心理学专家指出,任何具备“成瘾”属性的事物,必然存在内在满足感,没有内在满足感,就不会存在需求。
在“羊了个羊”的游戏里,玩家们“痛并玩着”的心理,更像是心理学上的“老虎机效应”。
老虎机是一种用零钱赌博的机器,只需投币、拉手柄的简单操作,就有概率获得奖金。而“羊了个羊”的本质就是用“消消乐”的简单操作,换取“0.01%通过率”,实现心理需求的“以小博大”。
仔细分析,在类似的游戏中,都有类似的“成瘾”要素。魔性的BGM、轻松明快的画风吸引玩家进入;在微博、朋友圈等平台分享游戏体验,带来强社交属性;消除牌堆,容易上手的玩法和即时消失的卡牌,形成了一目了然的赏罚机制;“加入羊群”的口号、“今日头羊榜”的排名带来的竞争感,带来“为地区争光”的虚拟荣誉;随着挑战次数的积累,越重复越让人“念念不忘”,以至于“才下手头,又上心头”。
最终,广告流量才是目的。先用简单的第一关“把羊骗进来杀”,再用“只差一点就成功了”的第二关吊着“驴”去“屡败屡战”。游戏过程中,明明胜利在望,却陷入僵局,那就看广告换取小道具或者复活的机会吧,30秒的广告早已经准备好了。
有网友上传了一张图,精确计算出了玩游戏需要看广告的时长,让很多人咋舌:原来30秒一个的广告积累起来居然“杀”了我们这么多时间。
当然,玩家同样也可以利用“沉迷机制”来斩断“玩根”。专家指出,在沉迷游戏时,出现“想要停下”的念头时,可以给自己设立一个“先停1分钟”的“小目标”,在给自己如喝点饮料、发个“众人皆瘾我独醒”的炫耀式朋友圈等即时的奖励,不断重复,把“停下玩手机”设计成游戏,循序渐进,强化奖励,自然而然就能淡化“上瘾”。
30秒的广告时长,看似不多
但是玩的局数多了
累计的时间起来却能让人瞠目结舌
游戏终究是一种消遣的方式
最重要的还是要学会适度
掌握自我控制的能力
毕竟没有“羊了个羊”
还会有“牛了个牛”
风起了就不会停
我们且在其中
仔细体会
学会自控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