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篮子”添“放心肉”,惠东升级打造生猪全产业链

南方+ 记者

“通过生猪产业园政策资金扶持,我们生猪养殖实现了全自动化智能化,”惠州市惠州东进农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进农牧”)董事长何新强介绍道,“以前在老猪场,一个人只能养500头猪;现在一个人可以管3000头。成本减少了,生猪品质更可控。”

以东进农牧为牵头实施主体,2020年惠东生猪产业园企业商品猪出栏量约54万头,占全县的65%,实现了从活猪—冷鲜肉—猪肉深加工产品的全产业链供港。2021年,在产业园政策资金扶持下,通过升级改造生猪养殖、屠宰设施环境,提高了科学管理水平和联农带农辐射能力,为推进惠东生猪产业提质增效、打造生猪全产业链提供支撑,将“放心肉”添进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

 生猪养殖开启“智能模式”

“通过智能化养殖,我们能了解到每个生猪群体在每个成长阶段对饲料的需求。”何新强说道,“比如它平均是1天要吃1.5公斤的,那咱就按照这个量,根据它的生产周期阶段逐步递增,投料更科学,饲料转化率更高。”在全程智能化养殖情况下,东进农牧做到了精准投喂,最大程度地减少了饲料的浪费。

为实现生猪品质可控有保障,东进农牧1000亩生猪养殖基地基本采取封闭式管理,从饲料投喂到出栏都是自动化运行,室内空气、水、温度、湿度智能可控,生猪成长条件舒适,存活率可达95%,告别了家猪存活率低下的问题,年出栏生猪数量达18万头。

“我们现在也准备让猪搬进冬暖夏凉的‘新宿舍’。”惠东生猪产业园实施主体惠州市爱格菲农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格菲”)负责人赖挺杰说道,“通过封闭式半智能化养殖,我们的猪舍能保持温度在25摄氏度左右,为生猪的成长提供舒适良好的环境,大大降低了生猪患疫病的可能性。”

在惠东县平山街道碧山村,记者看到,爱格菲的生猪新“宿舍”在窗口处设计了循环水帘隔温,并在距离地面约30厘米的地方铺上了保温板,并准备配备风机进行空气流通。在保温板中间,还设计了狭长的缝隙,方便粪污排出。赖挺杰表示,生猪养殖基地将按照这个标准投入约1000万,新建猪舍4000平方米,改建猪舍8000平方米,推动猪舍升级改造。

为建成标准化生猪养殖基地,产业园大力配套先进养殖设施设备。惠东畜牧兽医事务中心主任谭松伟向记者介绍:“目前产业园已建成5个标准化瘦肉型猪养殖场,生猪年出栏量 54 万头,生猪产量 6.75 万吨、生猪主导产业一产产值为 12.625 亿元。”此外,产业园还拥有国内领先的生猪繁育技术和养殖基地,是广东省良种猪精液供应基地之一,运用种猪自动测定仪以及 GPS 系统等种猪性能测定系统,确保培育出更多优良后代,实现园内良种覆盖率达到 99%以上。

升级屠宰加工设备扩产能

传统的生猪屠宰耗时费力,为解决这一难题,产业园企业特地购进多套先进生猪屠宰加工设备,与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协同推进生猪产业关键技术研发7项,建立产学研基地,研发新技术及制定生猪行业标准8项。整个猪肉加工过程人工干预少,自动化程度高,将一头猪电晕到劈半修整仅需约15分钟。

“在屠宰厂进行升级改造后,我们的加工年产能从30万头一年的加工产能提升到了100万头,大大提升了加工效率。”何新强说道,“现在我们每天都有260头左右的猪肉屠宰好运往香港。处理好的生猪产品从惠东生猪产业园出发,一天内就可以到达香港,让香港消费者每天都能吃上新鲜猪肉。”

得益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的优越地理位置、极佳的生猪养殖资源禀赋和悠久的养殖文化传统,惠东生猪产业园已形成了涵盖仔猪选育、标准化养殖、加工流通与品牌营销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地跨平山街道、白花镇、稔山镇和平海镇4个镇,涵盖国土面积639.07平方公里,是全国4个生猪全产业链供港基地之一。

“在政策资金支持下,我们还购进了新设备,腊肉制品月均产量可达300吨,有效提升了深加工能力。”何新强说。

目前,惠东生猪产业园已投入省级财政资金 675万元,主要用于建成存栏生猪 7000头的良种繁育基地,包括改造15栋“混凝土+钢结构”标准化生猪育肥舍,建筑面积共约 7700平方米。产业园内年猪肉深加工量可达22700吨,主导产业加工转化率达98%,是国内首批具备向香港供应冰鲜猪肉、小包装冰鲜猪肉的地区,其中冰鲜肉占香港同类产品市场份额的40%。通过“线上+线下”营销模式,产业园与沃尔玛、吉之岛、天虹商场等大型商超及阿里巴巴、天猫商城等网络平台开展长期合作。

生态养殖催生联农带农新机制

惠东依山傍海,是农业大县,水稻、蔬菜、水果、马铃薯、甘薯、玉米、花生、茶叶等各种农产品都有种植,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达72.6万亩,肥料需求量大。

为更有效地联农带农,推动生猪养殖粪污的无害化处理,产业园项目的5家实施主体企业都进行了粪污堆沤处理,将粪污转化成有机肥,并免费赠予周边农户进行种植施肥。目前产业园内已基本实现养殖废弃物达标处理,建立了种养循环等循环经济模式,促进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提高,产业园带动周边乡镇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 96%。园内猪肉产品获得“广东名猪”“广东省名牌产品”“广东省无公害农产品”等荣誉称号。

“通过我们这个资源利用以后,地方农户的化肥用量能减少至一半。”何新强说道。

目前,产业园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引导普通农户以资金、设施装备、收益权等入股参与产业园建设,探索建立园区产业链、创新链、组织链、资金链、安全链等一体化的经营主体融合发展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涉农二三产业增值收益,带动产业园农民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联农带农模式,产业园还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与地方养殖专业户签订了生猪代养协议,按照每头猪200多块钱发放代养费用。同时,产业园企业鼓励农户劳动就业,仅东进农牧2019年一年便通过流转土地带动农户1435户,被公司带动的农户户均增收557.52元。

“我们还安排省级财政资金的15%即750万元折算村集体股金,村集体以‘集体股’形式入股生猪产业化项目并参与分红。”谭松伟说道。据了解,750万元联农带农资金主要用于建设标准化生猪良种繁育推广基地建设项目、生猪高效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村集体每年获得10%的股金分红,共合作10年。

以爱格菲承担实施的“生猪高效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为例,折股量化金额为120万元。爱格菲与惠东县平山街道碧山村委会签订了10年的股金分红协议,平均每年给村委会分红12万元。村委会则利用获得的分红收入,建设村内公共项目建设和生猪产业,推动乡村振兴深入发展。


【统筹】章四平

【记者】林健民

【来源】南方农村报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赵飘飘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