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家”从特区搬到山区
为山区孩子们“种”下希望
她就是深圳80后英语老师
河源市十大“最美教师”
“背着女儿去支教”的教师
杨汇滢
杨汇滢是深圳宝安区燕山学校的一名英语教师,上学年在龙川县登云中学支教。在结束上学年的支教后,她做了一个重要决定,延长支教时间。今年是杨汇滢继续在龙川县登云中学支教的第二年,为了能够安心工作和生活,这个“背着女儿去支教”的教师毅然决定:退掉在深圳租的房子,把大女儿和二女儿转学到登云中学、登云镇中心小学,小女儿则在登云镇中心幼儿园读书。杨汇滢用实际行动,在三尺讲台上阐释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使命和担当!
舍“小家” 从特区到山区支教
2021年9月3日,杨汇滢受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局选派到龙川县登云中学支教,负责初二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她告诉记者,自己非常向往支教生活,支教不仅可以体验山区的教育教学,还可以通过支教,检验自己的教学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支教,我可以深入了解到山区的这些孩子在想什么,他们想要什么。通过这一年的时间,和咱们龙川县登云中学的孩子们一起交往,感觉咱们这个山区里的孩子非常淳朴,而且他们也是很有想法的。”杨汇滢说。
杨汇滢家有3个孩子,由于家中老人年纪比较大,为了能全身心投入工作、照顾小孩,杨汇滢毅然“背”上小女儿安安来到龙川支教。按照原支教计划,一年的支教生活结束后她就要回到深圳。当时的杨汇滢万般不舍,孩子们的脸上也挂满不舍。她感觉支教的时间很短,还有很多事情未完成。因此她决定继续留下来,为山区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于是,她主动申请延长支教时间。今年,她又作了另一个“大胆”的决定——将另外两个孩子一起接到龙川,“全家”吃在龙川、住在龙川。“当时决定一家人留在龙川后,我想今年就一定要克服所有的困难,一家人都聚在一起。虽然看起来很辛苦,但是这和我在深圳的生活没有什么两样,工作、家庭、孩子,这是一样的生活,我觉得我更加幸福了。”杨汇滢坦然地说。
用爱与责任 点亮孩子希望
工作以来,杨汇滢养成了一个习惯——家访。她说,不论有没有当班主任,她都会去家访。走下讲台、深入家庭,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支教第一年,杨汇滢利用每个周末,带着小女儿走访其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家庭。问学习情况、问生活状况,她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一言一行无不透露着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通过家访,可以真正地看到孩子到底是生活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当中,或者是他们在和父母之间处于什么样的亲子关系,我都可以及时的去了解到。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拉近我们和家长、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关系,让我们的关系变得更加地融洽。”杨汇滢告诉记者。
杨汇滢介绍,学校有80%的学生都是留守孩子,父母在外打工,学生们平日寄宿在学校,周末回家与爷爷奶奶生活。为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她深入学生宿舍,和孩子们聊天、谈心,及时发现和疏导学生情绪情感问题。每学期,她都分批分宿舍为班上学生做一餐家常饭。在“杨妈妈的厨房”里,孩子们感受到的都是满满的爱。
把“深圳经验”带到龙川
在宝安区教育局的指导下,杨汇滢所在的支教组通过开展“1+M+N”的组团帮扶模式,利用团队教研力量,深入龙川11个乡镇16个教学点开展送教下乡、教研培训等活动,为当地教师提供学科专业素养培训,将深圳的教学经验带到龙川,真正做到“传帮带”的作用。“通过这种方式,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全方位地融入到一起,最终共同来促进我们龙川教育事业的发展。”杨汇滢说。
每次说起带着女儿支教这件事,杨汇滢十分谦虚,她认为只是做了一件小事,一件她应该做的事。在把深圳的教育教学经验带来龙川的同时,她希望自己能通过这段人生的特殊经历,时刻提醒自己不忘教育初心,做一名有爱的教师。“教师是一份良心的职业,你心里面要永远存着爱,因为爱是双向的。只有让孩子们感受到你在爱他们,他们才可能学会去爱别人,在这个过程才能让更多的孩子们开心健康地成长,也让更多的家庭因为有老师们的正确引导、孩子们在不断地成长而欣慰。我希望自己能做一个学生喜欢、家长信任、学校放心、同事轻松、自我成长的好老师,做学生们的好榜样。”杨汇滢满怀热忱地说。
全媒体记者:庄诗荣
一审:李嘉慧
二审:黄云霞
三审:钟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