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举措,让河源人更有“医”靠!

河源发布
+订阅

“真是赶上了好时代啊!现在既能享受到省里优质医疗资源,还能配套上市里便捷的医疗保障服务,不在河源就医也能及时报销住院医疗费用。河源的医保服务水平越来越高,老百姓也更有‘医’靠了。” 提及我市医疗保障政策,市民黄奶奶赞不绝口。

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是2022年河源市“十件民生实事”之一。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今年我市要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水平,降低个人负担医疗费用比例,不断增强参保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随着相应医保政策的落实,像黄奶奶一样的参保群众再也不用担心因为兜里钱没带够,不敢随便住院治疗,子女也无需为医药费报销“来回跑”,看病就医的负担小了、麻烦少了,幸福健康的生活更有保障了。

打通医保服务痛点堵点,让群众看病更舒心

今年4月份,黄奶奶突感头晕不适,经测量发现血压飙升到200/70mmHg,便在女儿的陪同下到省第二人民医院看病,医生建议马上住院治疗。起初,黄奶奶担心异地就医要垫付高额医疗费,还要子女辛苦奔波报销,不肯住院。从院方得知住院医疗费可以省内异地直接结算后,这才彻底打消了她的顾虑。“原本1万多元的住院医疗费用,除去医保报销部分,只需自费1500多元,减轻了我看病住院的负担。”黄奶奶笑着说。

省内异地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正是我市今年重点推进的医保服务事项之一。异地就医“垫资”“跑腿”,一直是困扰市民的“老大难”问题。今年以来,我市医疗保障部门结合市委书记、市长“面对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机制落实工作,聚焦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全力打通医保服务痛点堵点。截至8月底,市内定点医院实现省内异地住院、门诊特定病种、普通门诊、生育医疗费及跨省住院医疗费直接结算,确定了全市106家社区门诊、乡镇卫生院为普通门诊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市外共有113家定点医院实现了直接结算。随着一项项医保服务事项“落地”,市医保局将民生实事办到了群众心坎里,患者看病少花钱了,费用报销也不用跑腿了。

更高水平的医保待遇,让老百姓就医有底气

黄奶奶是我市众多医保受益人治病有“医”靠、健康有保障的一个缩影。据了解,为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水平,让参保人享受更高水平的医疗保障待遇,我市着力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今年,按照国家、省相关文件精神,我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同比去年新增30元,达到每人每年610元。截至8月底,中央、省下拨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资金已全部落实到位,共计142082万元,市级财政补助1263万元将分批次陆续到位。

据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更高水平的医疗保障待遇,主要体现在着力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上:2022年参保群众享受大病保险的报销标准更高,最高支付限额由14.26万元/年提高到16.81万元/年;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待遇更高,支付限额达到10万元/年;门诊特定病种覆盖范围更广,由原来的28个扩大到52个,涵盖了参保人多发性、常见慢性病、罕见病病种;2022年新版药品目录收录了西药、中成药和国家谈判药品等超过3100种,包括最新版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所列药品和221个国家谈判药品全部纳入我市医保支付范围,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并做好癌症、精神疾病、眼病、儿科等国家谈判药品落地工作,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用药费用负担,让更多的参保患者负担得起好药、用得上新药。

此外,为持续扩大医疗“保障网”服务半径,做好群众看病就医“兜底”。我市强化参保宣传和保费征收,稳步推进2022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征缴工作有序开展,使医保基金平稳运行。截至6月30日,我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251.79万人,参保率达96%,提前完成“十件民生实事”中“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的工作任务。


来源:河源日报

记者:许竞楠

编辑:林梓楷  校对:李雪男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