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探索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之路:新兴产业乘风起,生态赋能向未来

南方日报

9月初,东阳光乳源基地年产5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扩建项目开工,为韶关驶入新能源赛道再添新动能;韶关数据中心集群第二批数据中心项目签约,引进7家大数据优质企业,推动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韶关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再上新台阶;8月底,国家级示范项目——广东国粤韶关综合利用发电扩建项目动工建设,将为大数据产业提供能源支撑……

从大数据到新材料,从新能源到生物医药,一个个项目的签约落地彰显传统工业大市韶关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决心。

乘着“东数西算”、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级战略的东风,韶关提出要在更多领域加快实现改革重塑、换道领跑。当前,立足北部生态发展区的功能定位和资源禀赋,韶关正高质量对接融入“双区”建设,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积极发展需要山水而不污染山水的产业,提升生态“含金量”、发展“含绿量”,努力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转型发展新路子。

新旧动能快速转换

项目落地跑出“韶关速度”

在韶关市浈江区产业园内,不到一年的时间里,1.318公里长、69米宽,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的正威韶关新材料科技示范城一期厂房从一片黄土中拔地而起。作为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十四五”时期重点产业项目,韶关2021年引进的重大先进制造业项目,正威韶关新材料科技示范城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时10个月,刷新了“韶关速度”。

如今,二期建设也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项目建成后,将为新能源汽车和5G通信提供关键材料,形成千亿级先进铜基结构材料新领域,并带动粤北地区加快构建相关特色产业体系。

快,成为过去一年来韶关产业落地的常态。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同意粤港澳大湾区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提出设立韶关数据中心集群。此后,韶关举全市之力,迅速启动起步区规划建设,并同步谋划开展大数据产业招商引资等工作。

5月底,首届“东数西算”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算力产业大会在韶关成功举办。8月初,粤港澳大湾区枢纽韶关数据中心集群起步区第一批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约215亿元。9月初,第二批数据中心项目完成签约,引进7家大数据优质企业。目前,有明确意向来韶投资的企业共31家,总投资超2200亿元。

仅半年时间里,数百亿的投资签约,千亿级电子信息和大数据产业蓝图显现。而这样的“韶关速度”背后是“改革攻坚规范治理”释放的发展活力。据悉,土地成交后,3个工作日内可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从介入到审定由74天缩短至14天。这是韶关市自然资源部门为大数据集群“带方案”出让作出的积极探索,加速推动园区项目“拿地即开工”。

“在传统模式下,各类项目落地需经土地挂牌、签订出让合同、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土地权属证办理等流程手续,耗时至少30天。”韶关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而在“带方案出让”新模式下,各个环节“齐步跑”,大大缩减了审批时间。

今年以来,韶关市将营商环境领域摆在18个规范治理重点领域的首位,从深化审批服务便利化改革、维护公平竞争秩序等5方面、17项重点任务发力,全力补齐营商环境短板。

随着营商环境的改善,大数据、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一批生态友好的新兴产业集群在韶关加速成型。截至2021年,韶关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达376家,相比2017年增长了两倍多,增速连续三年排名全省前列。

资源资产价值转化

“美丽资源”变成“美丽经济”

3月,翁源县龙仙镇青云村林业碳普惠项目以每吨30元底价进行网上竞价,经5家申报企业相互竞价,最终成交价为每吨37.51元,成交金额达228.43万元。青云村的党支部书记李灵杰介绍:“这次碳汇交易为我们村人均增收了650多元。”

此次交易,是韶关生态资源贴上“价值标签”的典型案例。据介绍,韶关自2015年开展林业碳普惠制试点以来,经省级主管部门备案的碳普惠核证减排量(PHCER)已累计达98.5万吨,完成省定贫困村碳普惠开发并交易的共73个村,交易额达2280万元。

作为广东省重要生态屏障,韶关绿色资源丰富,可用于生态资源价值化的空间大。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背景下,韶关坚持把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作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主抓手”,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林业产业,发掘利用好森林旅游、康养、科普、研学和生态的综合价值,将“美丽资源”变成“美丽经济”。

同时,始兴在车八岭设立了生态发展人才驿站为韶关乃至广东开展柔性引才、学术交流、科研成果转化等提供智力支持和便捷服务。去年,始兴县引进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王飞博士团队入驻,开展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生物高分子材料研发及产业化。

在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同时,韶关持续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打造以南岭国家公园为龙头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创建全域国家森林城市,让韶关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过去十年,韶关市林业用地增加超25700公顷,森林蓄积增加超2483万立方米。2021年,韶关市全年空气质量指数优、良天数359天,优良率98.4%。”韶关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融合文旅富民兴村

打造大湾区“菜篮子”“后花园”

金秋时节,兰花绽放。在翁源县兰花现代农业产业园里,一座座兰棚排列在省道245线两旁。大棚里,网络主播在手机屏幕前推介兰花,同时轻柔地转动盆栽,以便兰友“一睹芳容”。借助电商平台的优势,越来越多的翁源精品兰花通过“云端”走向全国各地。

当前,翁源县兰花种植面积达3.5万亩,年产值超30亿元。“依托兰花产业,村民流转土地得租金,入股合作社得股金,就近打工得薪金,年终分红得年金,促进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增收。”松岗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丘样忠说。

“兰花产业园共吸纳2万多名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产业园内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出当地平均水平的37.8%。”翁源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何伟雄介绍。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载体。近年来,韶关市大力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重点打造了丝苗米、油茶、预制菜、兰花等地方特色优势产业。目前,韶关已建成1个国家级、2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其中省级产业园数量位列全省第一。

此外,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韶关大力发展农特电商、生态旅游、特色民宿、红色研学等新产业新业态。

每年暑期,中共广东省委粤北省委机关旧址“红围”都会迎来一大批学子开展红色研学。去年,“红围”所在地始兴县八一村成立了外营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依托村里丰富的红色资源,我们打造红色旅游研学线路,村里有了额外的收益。目前公司总营业额达24万多元,服务研学学员近3000人次。”八一村党支部书记邓慧说。

南雄的珠玑古巷、始兴县的周前古村、翁源的湖心坝客家围楼群等地已成为游客探寻岭南文化的网红打卡点。

贯通城乡、链接湾区,韶关对接大湾区的“菜篮子”“后花园”“康养地”加快形成。“接下来,我们将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和乡村旅游、乡村民宿、文化体验、科普研学等农旅新业态,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农民‘多元化’增收。”韶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范永敬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朱丹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