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疗迎巨变,新增万座标准化卫生站 | 广东三农这十年

南方农村报

“从医几十年,多亏了政府的好政策,终于有一个‘新窝’了!”2018年的一天,阳江市阳西县上洋镇的十几个村医相约到镇内一批新建标准化卫生站参观。左瞧瞧,右看看,宽敞明亮、设备齐全的新卫生站似乎处处藏着惊喜。

乡村医疗,十年巨变,村卫生站的美丽蜕变只是一个缩影。十年来,广东省切实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全面建设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一座座崭新的标准化卫生站、卫生院如雨后春笋出现在南粤大地,一项项补贴帮助基层医生提高待遇,一个个县域医共体整合资源优化服务。十年间,广东农村的“健康长城”更加稳固。

全省统一规划的标准化村卫生站

全省统一规划的标准化村卫生站

完善硬件  看病有了“好地方”

“我们村常住人口2760人,高血压的有183个,高血糖的有78个,还有其他常见病患者,都归我管。超出能力范围的,就交给镇卫生院。”这是阳西县一名村医的职责,也是乡村医疗卫生机构重担在肩的真实写照。

阳西县一名村医建立的基本公共卫生档案

阳西县一名村医建立的基本公共卫生档案

2017年1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基层的投入。2017至2019年,省财政统筹安排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资金约500亿元,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三年提升工程。

工程内容之一,是在粤东西北地区新建10000个公建标准化村卫生站,根据《广东省村卫生站公建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政府投入标准为每村20万元。

截至2017年4月,粤东西北地区的17244个行政村中,大多数开展服务的村卫生站仍为村医个人住宅改建,完成公建规范化建设的村卫生站比例不到20%。长此以往,一方面村医离任后,卫生站随之“消失”,容易形成卫生保障“空白村”;另一方面,卫生站建设缺乏统一标准,不利于提高农村医疗服务质量。

“以前村医要自己找地方,怎么布置都是靠自己搞搞。”关思学在上洋镇菩提村当了10年村医,2019年末搬进省里统一规划建设的标准化卫生站,在那儿之前,菩提村的卫生站就是他家一楼的客厅加上一个房间,小小客厅同时充当药房、注射室、值班室,“浑然一体”。

菩提村卫生站新旧对比

菩提村卫生站新旧对比

同镇的村医冯应样过去在村里租赁民房充当卫生站,每月超300元的租金让收入微薄的他略感心疼,2019年他搬进新卫生站,彻底告别了租房行医的日子。

结合基层实际,省卫计委统一制定了新建村卫生站的外观和内部效果、标识系统等,对房屋布局、房屋结构和设备配备做出明确要求,如房屋面积必须达到80平方米以上,必须配齐38件(套)基本卫生设施设备,村医完全可以“拎包入住”。

“过去卫生站设备由村医自行配备,不比现在这么丰富。”关思学表示,新建卫生站配备有心电监护仪、血压仪、血糖仪、电针仪、药箱、氧气包、电脑等设备,完全可以满足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需要,其中部分设备价格较高,以前自己“不敢买”。

菩提村卫生站配备的心电监护仪

菩提村卫生站配备的心电监护仪

摇身一变的不止村卫生站,还有镇卫生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三年提升工程还包括标准化建设488家乡镇卫生院,并将人口大县的47家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为县级医院,阳西县儒洞镇中心卫生院便是其中之一。

阳西县儒洞镇中心卫生院于2017年升级迁建为阳西县第二人民医院,斥资1.8亿元新建12层的门诊住院大楼和3层的行政公卫大楼。至2019年全面完工,新医院开放病床数达300张,是迁建前病床数的5倍;临床科室为11个,职能部门为9个,而迁建前这两项数据分别为6个和3个。

升级软件  看病有了“好资源”

2017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方案》,开启了全省兴建县域医共体的征程。2019年10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又印发《广东省加强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医共体的建设方式和主要任务。目前全省已组建104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县域医共体实行行政、人员、财务、质量、药械、信息系统六个方面统一管理,协调整合、优化配置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在这一背景下,基层医生不断扩大“朋友圈”,链接上级医院医疗卫生资源,让农村居民享受更优质的服务。

2021年9月的一天,上洋镇上联村开展免费体检活动,体检对象的心电图被远程传送到阳西县人民医院进行分析。很快,医院发现一名村民存在心梗迹象,于是通过工作群紧急联系镇卫生院进行处理。

心梗一般发病凶险,死亡率高,而该患者当时没有明显症状,若非及时发现并处理,后果不堪设想。患者在经过镇卫生院复查后通过绿色通道向上转诊,最终在县人民医院完成手术。患者出院回村,村医卢潘也不闲着,而是按照上级指示落实后续随访工作,每周上门走访两三次,测量血压等指标并叮嘱用药。

村医卢潘为村民测量血压

村医卢潘为村民测量血压

“以前遇到不会治疗的病人,一般就叫他自己到镇卫生院、县医院,究竟去不去,就看他‘悟性’了,他自认为严重就去,不严重就不去喽。”“我们也没办法帮他联系,既不确定该去哪个科室,也不知道该找哪位医生,谁在值班。”卢潘在上联村当了30年村医,说到这里显得有些无奈。

上洋镇卫生院副院长黄洪帅也告诉记者,在建立医共体之前,一些基层医生遇到超出能力范围的病情会比较被动,一般会告知病人自行转诊,对于危急重症患者才会安排救护车转送。

建立医共体后,双向转诊机制更加健全,县与基层“双向奔赴”。县级医院主动对接基层转诊需求,为基层转诊开辟绿色通道。各科室的医生与镇村医生建立工作群,群里还有专门的客服。基层医生在群里反映转诊需求,值班医生、客服迅速对接。病人到县级医院后,客服负责引导病人走完看病流程。整个转诊过程衔接紧密,顺畅高效。

“现在只要在群里上报转诊需求,即使不是急危重病,也能很快‘震动’县里的服务团队。村里的病人也觉得村医有办法,大病小病都愿意来咨询。”卢潘微笑道。

术后康复阶段,优质服务不中断。病人术后可下转到镇卫生院,镇卫生院成立有联合病房,由县级医院下派的中级以上职称医师和护理人员带领,可为病人提供与县级医院同质化的优质医疗护理服务,村医也可开展随访,弥补县级医院无法实地走访的不足。

稳定医疗队伍  看病有了“好大夫”

近年来,广东着力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待遇,通过提高村医补贴标准、实施边远地区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岗位津贴政策,为广大基层医疗工作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有效维持了这支队伍的稳定性。

“我一年的收入在6万元左右,其中有2万元是省里给的补贴,占了三分之一!”记者走访阳西县多名村医,受访者均表示个人年收入在6万元左右,可见省财政提供的村医补贴分量之重。

2006年起,广东省财政设立专项资金,为经济欠发达的14个地级市和江门恩平市的村卫生站医生进行补贴,直到2016年,这项补贴的标准都是每人每年1万元。2017年10月,广东出台了《广东省村卫生站医生补贴工作实施方案》。根据该方案,从2017年1月1日起,村医补贴标准翻了一番,从原来的一年1万元提高到一年2万元。

边远地区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工资待遇也不断提升。2014年10月,广东出台了《广东省边远地区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岗位津贴实施方案》,对山区县(不含县城所在镇)和非山区县(市、区)农村边远地区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在编在岗工作人员,根据职称分三档发放补贴,参考标准从高到低分别为650元/月、500元/月和400元/月。

近年来这项津贴标准呈上升趋势。2014年方案规定的标准为不低于人均每月500元,2017、2018年实现“两连跳”,先后提高到每人每月800元和每人每月1000元。

待遇的提高为稳定基层医务人员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则为基层医务人员队伍提供了成长的平台。

“医共体建设之前,镇卫生院和专家的联系比较松散,县级医院的专家鲜少到卫生院坐诊带教,更别谈省级医院的专家了。”黄洪帅感慨道。

建立医共体后,阳西县直医院与镇卫生院共同建立联合病房、联合门诊和专家工作室,乡镇分院和村医建立导师制和医师定期巡诊制度,完善了县帮镇、镇帮村的帮扶链条。如今,上洋镇卫生院每月都有县直医院专家坐诊带教和开展培训,偶尔还有省级医院专家直插基层。

关思学对此也有深刻体会。“这几年针对村医的培训、授课明显多起来了,还有机会到总医院跟班学习,教的都是门槛低且实用的知识,对我们开展业务有很大帮助。”

 链接  >>>  

广东三农这十年 系列报道

【策划】严亮 洪继宇

【统筹】王伟正 苏晓璇 段凤桂

【记者】黄博超

【来源】南方农村报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肖婉琦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