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见证历史变迁,丹心砥砺艺术人生。
9月9日,由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东莞市博物馆主办的“见证岁月 砥砺丹心——董丹东捐赠作品特展”在东莞市博物馆开幕。
展览精选168件展品,讲述董丹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故事以及艺术创作特色,呈现近百年来的社会变迁与历史瞬间。此次展览历时一年多研究及筹备,不仅是东莞市博物馆首个原创捐赠展,也是首次全面、系统梳理、研究、展示董丹东人生和艺术的展览。
对艺术和文化事业的尊重让董丹东亲属放心捐赠
东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晓棠、东莞市政协副主席程发良、原溧阳市政协主席狄立新、董丹东先生家属及亲友等出席开幕式。
狄立新在致辞中表示:“董丹东是江苏省溧阳市人,他的创作‘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体现了一位老艺术家的革命情操和胸怀,是一位能代表时代风格的艺术大家,他的爱国爱人民的抱负情怀,值得我们珍藏。他的后人把这些作品捐给东莞市博物馆,我们作为他的家乡人十分赞同。”
东莞市博物馆馆长李历松代表东莞市博物馆,向董丹东先生家属的无私馈赠表示了衷心的感谢,他表示:“董丹东家属捐赠了302件(套)董丹东版画、国画、素描和书法作品,填补了东莞市博物馆版画收藏的空白,还为新馆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藏品支撑。我们希望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董丹东先生的艺术成就,引起更多专家关注研究;也希望借此积极鼓励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博事业建设和发展,打造‘全民型’博物馆,打响‘博学东莞’品牌。”
董丹东家属及亲友也来到了开幕式现场。董丹东儿子宋家梁在接受采访时说:“父亲早期参加革命时就一直在东江纵队,也曾经在东莞投身革命事业。近年来,东莞对艺术和文化事业的尊重有目共睹,所以我们选择了东莞市博物馆,放心把父亲的作品放在这里。”
谈及捐赠的起因,宋家梁直言这是从整理父亲留下的作品和文献资料时就有的想法。面对沉甸甸的作品,宋家梁和其他董丹东家属看到了董丹东笔下的时代、人物、情感。“其社会意义已经不能单纯地说成是美术作品和文章,而应该归类于文化史范畴。我们有责任让更多人看到这些,希望对后人有所启发,从中受益。捐赠也是遵照父亲多年的为人准则,要懂得感恩,要对社会善行义举有所反馈,更要对社会大众有所贡献。”
首次全面系统梳理、研究、展示董丹东人生和艺术
开幕式后,“见证岁月 砥砺丹心——董丹东捐赠作品特展”也迎来了第一批观众。
董丹东(1920—2015),江苏溧阳市人。我国著名革命艺术家及美术评论家,涉猎版画、国画、漫画、书法、篆刻等,其中版画、国画造诣尤为深厚。董丹东曲折的人生经历是民族救亡、民族解放和民族复兴历程的映射。他早年投身革命,将自己的艺术生命与民族、国家、时代紧密相连;他始终坚持“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的创作理念,以现实主义手法描绘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与大众生活,以艺术服务人民、奉献人民。其作品先后入选八年抗战木刻展、建军3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抗战胜利50周年美术作品展等,1991年荣获“中国新兴版画贡献奖”。
李历松介绍道,此次展览精选168件展品,配合文献史料、图片、音视频和辅助展品,从人文与艺术的角度,通过“执刀向木 投身革命”“与时俱进 时代新风”“辛勤耕耘 多面能手”三部分,首次全面、系统梳理并展示了董丹东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生历程和艺术成就,彰显了老一辈革命艺术家不同时代的价值追求、审美追求和艺术创作精神。
据悉,展览从人文与艺术的角度,在内容设计上运用明暗两条线索, 以董丹东的人生经历为主线,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为辅线。在形式设计上,力求简洁,突出主题,烘托气氛,以文献史料、图照、实物、剪影与作品组合陈列,同时结合展览内容,将董丹东不同时期的照片和话语巧妙放入展览之中,让作品融入特定的历史语境,让观众从中感受董丹东的思想情怀,获得丰富的观展体验。
此前,有关董丹东生平及艺术的文献和研究资料十分匮乏。为提升展览的学术含量,东莞市博物馆策展团队积极与董丹东家属合作,挖掘董丹东相关文献史料、实物资料,通过一系列的整理、研究、口述采访、制作视频等,将文献、实物与艺术作品相结合,为观众梳理呈现一条了解董丹东人生及艺术的历程,以此了解20世纪中国社会发展变迁的历史瞬间,填补了董丹东生平与艺术学术研究空白。
展览海报抢先看
【记者】马新杰
【视频/图片】何绮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