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街舞青年:这里既有OG,也有最潮的舞者

南方+ 记者

12年前,在全球最具权威性的Justed Debout街舞大赛上,来自广东的舞者李冰冰、阿牙一路过关斩将,成为了中国首位世界街舞冠军。

像他们一样的街舞OG(意指“元老”)在粤港澳大湾区并不少见。上世纪90年代,街舞从香港传到广东,被年轻人追捧,街头随处可见跳着霹雳舞、翻着跟头的“潮”人。

如今,他们带着新生代的舞者,依然活跃在一线舞台,街舞这种新文艺形式也逐渐成为联结粤港澳三地的文化纽带之一。

01:29

(适逢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正在举行,粤港澳三地的舞者合作编排码头街舞,时长共1分29秒)

湾区街舞大神齐聚,码头Battle超过瘾

30年前的广州,是街舞潮人聚集地

2001年,18岁的李冰冰怀揣着对街舞的向往到广州上大学。此前,他因为一张街舞碟对breaking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自学了一个夏天。

李冰冰。

李冰冰。

“当时广州的学舞氛围很浓,比如地王广场、东山口、荔湾广场一带有很多,也会有Bboy愿意免费教动作。”冰冰学了一段时间以后,又迷上了popping和locking,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如今,他在广州开了自己的街舞工作室,带着更多孩子一起走上街舞的道路。

正在上课的李冰冰。

正在上课的李冰冰。

在他看来,公众对于街舞的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从以前的“不务正业”到现在有很多家长主动送孩子到舞室来学习。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广东家庭的亲戚朋友住在香港,会带一些街舞的录影给孩子看,所以广东跳街舞可以算是国内最早的一批,而且穿的衣服、品位、听音乐的方式等都比较洋气。”冰冰说。

在广州长大的池楚斌是一名hiphop舞者、摄影师,他回忆,自己学舞的经历相对幸福,有条件去网吧看视频、扒舞,认识了许多街舞大神。“这些年资源越来越多,各地的交流也更加频繁,慢慢有更多的舞种像house、waacking等被关注,公众对于街舞的接纳度更高了,舞者的思维也更加有独特性、独立性。”

池楚斌。

池楚斌。

随着各类街舞综艺的热播,国风和街舞的跨界尝试也被更多舞者青睐。在香港出生、广州长大的breaking舞者杨华鼎就曾尝试在街舞中融入醉拳元素,反复琢磨武术影像中的片段,把他们的神情、动作都带到breaking中。“二者结合碰撞出了意外的效果,未来也希望能继续探索这种形式,以国风元素传递正能量。”

杨华鼎。

杨华鼎。

杨华鼎。

杨华鼎。

港澳舞者期待更多融合交流

两年前,“90后”青年戴杅栩从香港来到了广州从化的吕田镇,把街舞文化带到了乡间田野。除了运营一间街舞培训室,他还在村里开设了义教课堂,用街舞丰富了孩子们的童年生活。

戴杅栩说,自己在香港时就喜欢做社工服务,2019年夏天,他来广州从化旅游,看到了村里到处玩耍的小孩。“这些乡村长大的孩子接触新鲜事物比较少,也没有太多机会学习兴趣特长。”戴杅栩想起了自身的经历,非常冲动地决定搬到从化,做乡村街舞课堂。

戴杅栩。

戴杅栩。

“街舞是我青少年时期一个很好的‘导师’,令我没有走错路,更加有勇气去做很多事情。一个地板动作要练过千百次,才可能成功一次,所以是跳舞让我学会了坚持,我想把这些也带给孩子们。”戴杅栩说。

最初上课时,他发现小孩子总喜欢低头,不敢互动,于是他挨个和孩子聊天,听他们说自己的烦恼,还定期带他们到广场、村庄等户外去跳舞,锻炼胆量,慢慢地打开了孩子们的心结。如今,在他的课堂上,孩子们变得逐渐自信起来,能跟着音乐完整学会一支舞蹈。

戴杅栩。

戴杅栩。

最近,戴杅栩又在尝试把足球和街舞联系到一起,开展体艺融合的课堂,拓展孩子们的兴趣技能。“我们调研发现,街舞确实是能吸引年轻人,以及给乡村儿童寻求自信、拓宽能力的一个途径和方法,希望未来能在更多大湾区的乡镇学校推广街舞文化,让乡村孩子也有文化精神的寄托。”

戴杅栩。

戴杅栩。

除了广州、香港,在澳门同样有浓厚的街舞文化氛围。2019年11月,CHUC澳门联盟Zeal舞团在“第二届全国街舞创作作品展演”中演绎了一场极富故事性的《舞韵濠江》,在内地崭露头角。

从广州到澳门上大学的李欣桐就慕名加入了这个舞团。从小喜欢街舞的她还在学校里创立了街舞社,和队友一起拿到了“亚洲学生艺术节艺术大赛”第一名的好成绩。

李欣桐。

李欣桐。

此外,她还和来自澳门、珠海等地的师生共同组建了一支5人团队。当时,为了凑到一起排练,李欣桐频繁往返广州、澳门、珠海三地,常常是晚上从澳门到珠海,练完了以后又深夜返回澳门。

李欣桐。

李欣桐。

“澳门、广州都有自己的街舞优势,舞者有自己非常明显的编舞风格,所以通过参加不同比赛,和更多舞者交流学习,希望能打破自己的圈子,创作更有鲜明风格的舞蹈作品。”李欣桐说。

点击链接,看完整版“湾区共此时”音画长卷>>


总策划:黄灿 张俊华

监制:李贺 王海军 曹斯

统筹:李培 曾强 胡良光

制片:毕嘉琪 王良珏

创意脚本:毕嘉琪 黄堃媛

拍摄编导:王良珏 杨奇

剧务统筹:黄堃媛

艺人统筹:徐子茗

剪辑/包装:杨奇

摄像/摄影:仇敏业 姚志豪

美术设计:郑炜良

推广分发:丁晓然 钟金秀 麦小华

原创音乐:潘凯鸿 毕嘉琪

采写:黄堃媛 徐子茗 关雨晴

实习生:尹露 方可茵 张茗嘉 杨木子

【参与表演】

街舞编舞指导:郑峰、李冰冰、刘琢

表演:李冰冰、李欣桐、池楚斌、杨华鼎(中国香港)、戴杅栩(中国香港)

【技术支持】

广州量子虚拟制片厂

【特别鸣谢】

广州市文化馆  广州十三行博物馆

编辑 钟烜新 李江萍 冯颖妍 甘韵矶
校对 潘俊杰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