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严重的饥荒威胁,非洲国家刚果(金)和津巴布韦开始鼓励人们食用昆虫来渡过危机。
据英国《卫报》近日报道,目前,刚果民主共和国正在推行一个5万英镑的援助项目,计划将毛毛虫、蝗虫和黑水虻列入人们的菜单。根据该援助项目的倡议,将在刚果北基伍和南基伍省“促进昆虫的生产,用于人类的食物或制造动物的饲料”。
同样在津巴布韦,当地也在鼓励人们食用昆虫,在学校每天供应的粥里加入一种帝王蛾幼虫,当地农民经常会在雨季捕捉它们食用。津巴布韦政府计划拿出30万英镑援助预算,为首都和南部地区7-11岁的贫困儿童供应这种“虫子饭”。
有科学家表示,人类应该多食用昆虫,昆虫的蛋白质含量极高,多吃昆虫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人类的粮食危机,同时还能够减缓人类活动带来的温室效应。
人类吃昆虫并不稀奇
实际上人类食用昆虫并不是什么稀罕的事,人们吃昆虫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我国部分地区就会有吃昆虫的习惯。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就有一道非常独特的昆虫菜——包烧山蜘蛛,将山蜘蛛去足之后,再将其与姜、蒜、辣椒等调料混合之后,在放到竹筒当中,裹上芭蕉放到炭火上烤熟。当地人表示,这种方法做出来非常美味。
山蜘蛛可能很多人都无法接受,但蝉蛹就看起来好多了,在广西以及云南等地,当地居民会将蝉蛹放在油锅中炸,炸完之后口感酥脆。
在世界上许多地方,吃昆虫这种做法是司空见惯的,虽说我国“吃货”什么都能吃,但在吃昆虫这方面相比于南美洲以及东南亚地区还是比较逊色的。在亚洲、南美洲和非洲,全世界大约有2000种昆虫被食用。在泰国,市场上出售成堆的油炸蚱蜢;在日本,黄蜂幼虫是一道美味。一些地区的“昆虫盛宴”随处可见。
人类为什么要吃昆虫?
在饥荒时期,可能有部分原因是人们被迫无奈,但在现在,更多的是昆虫确实味道不错。
另外,人们经过研究发现,大部分食用昆虫的蛋白质含量远超肉、蛋、奶,昆虫体内还含有多种维生素以及钙、钾、磷等多种微量元素,且脂肪含量很低,在补充蛋白质的同时能够减少油脂的摄入量。
所以食用昆虫,实际上是实打实的营养成分高。
吃昆虫拯救世界?
有科学家表示:如果用人工养殖的昆虫作为食物,可以同时帮助解决世界上两个最大的问题:气候危机和粮食安全。
首先是气候危机。虽说人类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是因为工业,但在农业方面,人类的温室气体排放同样也不容小觑,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的数据,饲养牲畜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14.5%。
传统畜牧业需要消耗大量的土地、食物以及能源。根据荷兰大学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表明,养殖同样质量的蟋蟀以及牛,蟋蟀产生的甲烷只有牛的1/5,而甲烷是一种具有很强温室效应的气体;另外养殖蟋蟀产生的氨气质量也只有牛的1/10。而大量氨气的产生,不仅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同时还会影响土壤以及河流的酸碱度。
关于养殖昆虫产生氨气对比的论文
昆虫如何缓解人类的粮食安全呢?这就与昆虫极强的繁殖效率有关。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知的昆虫就有100余万种,并且仍有许多种类尚待发现,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昆虫生长的速度快,可以在几天内成熟,也可以产生数千个后代。而且,昆虫的食物转换效率很高,在消耗相同食物的情况下,昆虫转换成的蛋白质是普通牲畜的十几到二十倍。因为昆虫为冷血动物,无需消耗大量的食物用以维持体温。有科学家表示,如果能以昆虫为食,将能更大限度的养活地球上不断增长的人口。目前,非洲一些国家正在扩大昆虫的生产,以供人们食用。
【来源】南方农村报 世农之窗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