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打篮球跌伤腰疼腿麻,经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获治

南方医plus
+订阅

三个月前在篮球场上摔了一跤,17岁的运动少年小祁时常腰痛腿麻,直至行走、弯腰受限,在医院检查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脊柱骨科陈克冰主任团队为他实施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手术,解除脊髓和神经根压迫,即时腰痛缓解。术后第一天,小祁就能下床散步,术后5天步行出院,回归正常生活。

专家提醒,急性外伤是椎间盘突出的诱发因素,可导致椎间盘发生破裂,髓核、纤维环甚至终板向后突出,严重者压迫神经产生症状,患者术后仍需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反复弯腰、提拉重物等动作。

手术前后影像对比,箭头所示为L5/S1椎间盘。

手术前后影像对比,箭头所示为L5/S1椎间盘。

打球摔跤腰痛三月

球场向来是年轻人挥洒青春的地方。然而,由于3个月前一次意外的摔跤,热爱运动的17岁少年小祁不得不暂别心爱的球场。

一开始,小祁以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运动受伤,休息几天便无大碍。没想到,数日后腰痛并未缓解,左大腿外侧、小腿外侧、外踝处的疼痛麻木感相继出现,行走、弯腰也变得困难,给日常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小祁和家人渐渐担忧起来。

在家人的陪同下,小祁来到附近医院就诊,经腰椎磁共振检测发现,腰5/骶1椎间盘左后突出。

看到这个结果,小祁心里咯噔一下,“腰椎间盘突出症不是中老年人才有的吗?为什么我这么年轻就腰椎间盘突出了?以后我还能继续打篮球、跑步吗?”

带着这些问题,小祁和家人慕名找到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脊柱骨科陈克冰副主任医师。

陈克冰解释道,椎间盘突出在健康人群中高发年龄段为30-40岁。腰椎间盘在脊柱的运动和负荷中承受巨大的应力,反复弯腰、扭转等动作最易引起腰椎间盘损伤,积累损伤是引起椎间盘退变的主要原因。

临床上,急性外伤是椎间盘突出的诱发因素,可导致椎间盘发生破裂,髓核、纤维环甚至终板向后突出,严重者压迫神经产生症状。小祁由于长期运动姿势不良,加之3个月前意外受伤,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最终导致腰椎间盘突出。

内镜手术解除腰突

经与小祁及其家属的沟通,陈克冰决定对小祁实施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手术。相对开放性手术,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选用局麻的方式,切口小、创伤小,可以使住院时间更短、恢复更快,而且术后症状可以即刻改善,疼痛轻微。

在充分准备后,正式手术时长不超过1个小时,小祁突出的椎间盘组织被成功切除,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随之缓解。

图左:术中图像;图右:切除的椎间盘组织。

图左:术中图像;图右:切除的椎间盘组织。

“太棒了,除了伤口有些轻微疼痛之外,腰痛以及下肢疼痛、麻木感全都消失了,而且现在已经可以下床散步,我很快能回去打球啦!”小祁眼睛闪烁着兴奋,术后第一天,他就在电话里欣喜地转告球友道。

随着一天天好转,小祁因疼痛而直不起来的腰杆如今也挺直了。术后第五天早晨,他快快乐乐地步行出院。

避免负重反复弯腰

陈克冰强调,对于绝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而言,手术的目的不是治愈,而是解除症状。目前,手术既不能终止导致椎间盘病突出的病变过程,也不能使腰部恢复以前的状态。术后仍然需要保持良好的姿势和身体机械力学状态,避免做反复弯腰、扭腰和脊柱曲位提拉重物等动作。

腰椎间盘突出症通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下腰部和臀部疼痛,短期休息后可以缓解,疼痛可由弯腰而突然加重,压迫神经根时表现为比腰痛程度相当或更为剧烈的腿痛。中央型或高位椎间盘突出时,受累腿可出现麻木、肌力减退,偶可出现腹股沟区、睾丸疼痛。如果突出的椎间盘较大或椎间盘突出位置高,甚至可出现全马尾神经受压症状,即双下肢麻木、肌力减弱、肛门周围疼痛、会阴区麻木及括约肌麻痹,出现大小便失禁等情况。

那么,如何预防腰椎间盘突出呢?陈克冰指出,首先,控制体重,减轻腰椎负担;其次,注意休息、劳逸结合,保持正确的站姿、坐姿、运动姿势等;再者,防止腰背部受到外伤及寒冷等不良因素的刺激,还可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尤其是加强腰背部肌肉的锻炼,如游泳、五点支撑、小飞燕等。

【记者江玲

【通讯员简文杨 唐小雨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江玲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