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致敬深圳最美教师”之南山篇,为你心中的TA点赞(可多选) 周晓玲 南外(集团)文华学校 向俊杰 南山区太子湾学校 朱培华 北师大南山附属学校中学部 包振华 中科先进院实验学校 莫莎 南山小学 王正升 南山区园丁学校 张英 南山区前海学校 庄一书 南山区前海小学 张双 南科大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学校 李柏峰 南山区桃源小学 胡悦 南山区文理实验学校(集团)文理二小 余奕奕 南山区荔香学校 王冲 南山区月亮湾小学 叶晓能 南二外(集团)海德学校 王锦霞 南山区南油小学 韩宝珊 育才四小 提交
周晓玲
南外(集团)文华学校一年级级长
周晓玲,南山区优秀班主任、优秀中队辅导员,南外集团十佳班主任,南外集团四有教师,南外文华学校首届领先级长。拥有30年教龄,20年班主任工作经验及12年年级团队管理经验。
2020年面对特殊时期的抗击疫情行动中,周晓玲率先引领示范空中课堂教学,积极承担线上教学公开课,精心准备12节有品质、高质量的网课教学,获得学生及家长的高度赞赏,并获得“优秀线上教师”称号,引领的年级团队荣获“抗疫优秀年级”称号;2022年2月积极参与疫情期间在线网课教学工作,继续引领年级团队走在抗疫教学最前线。
作为一名老教师,她始终走在探索技术创新教育教学的前沿,不轻易落下每一次的学生活动、年级的团建,总能迅速剪辑成视频、编辑为美篇分享给学生、家长,充分展示更多孩子、老师的才艺。
30年的教学生涯,周晓玲刻苦学习,潜心钻研,认真撰写的多篇文章获得国家级优秀教研成果一等奖、主题教育论文一等奖和教育论文二等奖等荣誉。引领学生参加区、市级和国家级作文大赛获一等奖,引领班级学生参加全国百班千人读写活动获优秀集体一等奖、二等奖等荣誉称号。
无论是面对教育教学,还是育人育心,周晓玲都会用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的自尊,关心呵护每一位学生,以一颗爱人之心,善待每一位学生,善待每一位老师,倾尽全力激发年级团队老师们的热情,不断发光发热传递正能量。
向俊杰
南山区太子湾学校年级长
向俊杰,太子湾学校年级长。大学毕业后,她选择离开安逸的家乡小城,来到深圳成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在教育土壤耕耘的前十年,她积极参加各类教育教学比赛和教研活动,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后来,她再一次跳出舒适圈,加盟南山区蛇口育才集团太子湾学校。在这里,她连续四年接手级长工作,并形成了自己工作的“三大法宝”。法宝之一是圆桌谈心。圆桌是我、我的班主任们和年级孩子们平等相待、畅所欲言的宝地,为我们搭建了化解矛盾、促进理解从而实现共同成长的平台。法宝之二是双向沟通。有效的双向沟通,才能拉进家校合作的距离。法宝之三是年级文化墙。它不仅成为年级师生展示风采的舞台,更是凝聚人心的宣传阵地。
在为师的道路上,她总是保有一腔热忱,向阳而生,逐光而行。
朱培华
北师大南山附属学校中学部
朱培华,北师大南山附中初中部物理教师,任2019级年级长。在北师大南山附中任教20年,学校“个性化的全面发展”的学校办学目标已经扎根在她的心里。她秉承学校的“眼中有人,心中有爱”的信念关爱每一个孩子,并力求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发展。
任年级长以来,朱培华重视班级的常规管理,用标兵、示范班等各种评优活动树榜样,整个年级一直保持正面积极向上的风貌。在抓好年级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在学校领导的倡导和支持下朱老师联合调动多方资源践行“活动育人”,搭建丰富多彩的活动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己。
除传统的学科活动和音体美活动外,她联合地理组承接了初中部首个“博物馆研学活动”,不仅全程参与活动设计和组织,还自己指导研学小组,活动受到了专家的高度好评,并获得了全区优秀示范基地称号。此外,朱培华还带领全年级各学科教师编写了首个校本寒暑假分层作业,让学生们在假期中高效学习。
在朱培华的带领下整个年级团队务实进取,学生积极向上,快乐成长,最终在中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包振华
中科先进院实验学校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是包振华老师的教育初心,也是他的援疆初心。2019年,包振华积极响应深圳市教育局的万人援疆支教活动,毅然结果沉甸甸的援疆接力棒。2020年4月,包振华满怀着对新疆这片热土的向往,带着学校的殷殷期待,赶赴新疆喀什市特区高级中学(简称“喀什特高”),开始了面对面的帮扶和引领。
视支援为使命,把异乡当故乡,一到喀什特高,包振华便挑起了毕业班的教学重担,注重对当地教师的引领和示范,还特别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堂上、课间、晚修时间,都在关心学生,呵护学生,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疫情期间,中科先进院实验学校教职工为资金匮乏的特高孩子们募捐了近万个爱心口罩快速发至喀什特高。随后,中科师生捐赠的四千余本图书和包老师以个人名义捐赠的三台打印机和近万元的学习用品也紧随其后,为千里之外的喀什送去了温暖。在喀什特高,有一个特别的“深圳班”,班里的孩子全部穿着深圳校服,感受着来自遥远南国的关爱。
援疆两年,包振华老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勇于担当作为,认真履行使命,圆满完成各项援疆工作。包振华高尚的师德师风、高超的教学水平、全新的工作思路和敢于担当作为的工作作风,给喀什特高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展现了深圳援疆教师的最美风采。
莫莎
南山小学数学教师
莫莎,2020年硕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自2020年9月入职南山小学以来,她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自由而幸福的人为教育理念,积极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
为深入认识学生,莫莎老师对全班43位同学进行了结构化家访,整理归纳出约15万字的家访记录。为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莫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做阶段性反思,包括自我总结和评价等,借助这些活动,孩子们对自己的认识越发清晰,变得越来越自信了。为让那些不太敢说话孩子也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关心,莫老师坚持在学生作业上写下温暖和鼓励的评语,“一对一”地与学生在作业中真诚交流。
此外,莫莎构建了人人参与班级管理的制度,建构互助学习小组,同学们在小组合作中锻炼了沟通与表达、领导与合作能力。组织开展“主题月”系列活动,先后组织‘友谊月’、‘运动月’、‘辩论月’、‘读书月’、‘表演月’、‘梦想月’等活动,同学们的潜能和特长在活动中渐渐凸显。
在“新课程改革”和“双减”背景下,她利用课后服务时间,组织学生开展教室环境美化实践活动。结合数学、美术和信息技术三门学科,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融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实现从‘学会知识’→‘会学知识’ → ‘会用知识’的转变。
王正升
南山区园丁学校
王正升,中共党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深圳市优秀教师,深圳市骨干教师。2009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现为园丁学校教务处主任、初中语文教师。扎根南山13年,王正升老师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从容坚守,一路收获。
专业坚守。从南山区百花奖特等奖第一名,他与深圳教育共生共长。此后,王老师再获广东省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一等奖、深圳市教师技能比赛一等奖,第八届全国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展评优质课例评比一等奖,教学案例多次被《中学语文教学》《广东教学报》刊载。
情怀引领。2020年8月,作为南山区“精英教师”,到道尔顿新华公学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见证了支委的健全、支部书记的改选、党支部评星定级活动,在每一次学校党员活动中,都有王书记的身影。示范课、教研提升、日常听课、小初衔接,同步助力学科建设。
改革先锋。“双减”这一年,从观念改变,到贯彻执行,再到主动有为。一学年的时间,学校着力发展科组文化,开展专题教研,进行主题分享,理念上学习领会;减负清单、高效课堂、作业样例,课前课中课后一以贯之有力执行;阅读手册、主题教学、作业开发,科组主动思考示范。完成“双减”背景下的《园丁学校教学常规手册》,制定9项减负方案,9个清单附件,着力减负提质。
张英
南山区前海学校
南山区前海学校副校长张英,远赴喀什地区深塔中学参加为期一年半的援疆支教工作。身为一名援疆教师,张英勇于担当,到岗后的第二天,便接受深塔中学党总支武建芳书记的工作分工,开始忙碌而充实的工作和生活。
在教育教学中,张英负责高二年级信息技术教学,他精心准备每节课的课件,让学生掌握重、难点的同时,能了解当今最前沿的科技资讯,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深受学生欢迎。在学校英语节期间,他利用周六上午时间为学校高一、高二学生分享报告:《枫叶之国见闻》,拓展了广大同学的视野,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他发挥信息技术专业优势,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做了题为《微视频助力高效课堂》的分享。
到深塔中学不久,张英进行了师徒结对,此后师徒共同开展了上课模式、学情分析、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规划教学进度等教研活动。
在教学之余,张英被深塔学子远赴他乡求学而深受感动,他发动朋友的力量,为学校捐物5376件:主要包括全校48间教室LED护眼灯,航模社团器材,文具,教学器具,体育器材,科技节、体育节奖品,2022届高三毕业礼纪念品,中学生必读图书等,合计269297.88元,此外,他联系深圳市图书馆捐赠换书中心,为学校申请捐赠图书2100册。
目前,张英副校长援疆支教已满一年,他时时刻刻把文化润疆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润物细无声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感染着更多的老师。
庄一书
南山区前海小学
庄一书,南山区前海小学,年级组长。19年班主任经历,曾获深圳市优秀班主任、南山区优秀领衔班主任、南山区紫牛奖特色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所带班级曾被评为深圳市少先队优秀中队。20年如一日,以童诗文化建设班集体,立德树人。
作为一名班主任,她转变带班思路,从乐趣、兴趣入手,以“童诗”作为育人载体,让孩子参与导童诗学习中,引导孩子成为班级的主导者,创造快乐积极的成长环境。组织孩子们开展诗歌朗诵比赛、诗歌创作比赛,通过诗歌立德树人。
在童诗长年的浸润下,孩子们言语更温柔,行为更友善,班风更加健康和谐。她和孩子们一起设计诗意班徽,撰写诗意班级公约。孩子们因为热爱诗歌而更加热爱诗意班级,刻板的制度因诗而柔软,人人自觉地遵守班级规定,快乐地维护班级秩序。
在家校共育中,庄一书更是推动全班8支诗友队走向郊野、山川、公园,开展诗歌创作、徒步越野、微公益志愿服务等活动,把诗意和浪漫“写”进生活。
张双
南科大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学校
张双,中共党员,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南山)第二实验学校小学语文一级教师、班主任,学校课程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教科研中心干事。曾荣获2018年度南山区优秀共产党员、南科大教育集团2022年度教师提名奖。两度担任学校“多元智能”统整课程项目负责人,先后参与国家级、省市区课题研究10余项,跨教学案例曾获得广东省项目式学习一、二等奖,跨学科课程案例获深圳市教育创新案例基础教育组一等奖。
2016年研究生毕业后,张老师成为南山小学教师队伍中一员,除了承担传统的语文学科教学工作之外,还主动参加学校特色跨学科“统整项目课程”教学探索。2017年,她二年级“多元智能”统整课程项目负责人,负责统筹、推动统整课程设计和实施。期间,她广泛阅读专业书籍、打破学科教学边界,带领年级老师们组成跨学科教育研究团队。团队课题研究获得南山区立项并顺利结题,课程案例获深圳市教育教学创新案例基础教育组一等奖。
随着“双减”、新课标等系列教育改革文件的出台,她对跨学科教学、课程设计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突破,先后担任河北邯郸市邯山区“国培计划”小语培训授课专家、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乡村教师发展”项目授课专家、互加计划“美丽乡村”公益党课讲师。期间,不忘守好教学主战场,先后获得南山区语文学科、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南山区百花奖语文学科教学比赛三等奖。
目前,张老师所教的第一届小学生已经毕业,他们中有省健美操比赛特等奖获得者,有南山区现场作文比赛一等奖获得者,还有学校第一位荣获南山区 “小院士”称号获得者……不知不觉间,当初的点点嫩芽、朵朵小花已经抽枝发芽、绽放开花。而她,继续站在孩子们背后,用汗水和热血滋养土地,在教育的麦田里默默耕耘守望。
李柏峰
南山区桃源小学
李柏峰,中共党员,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广东省基础教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先后被评为深圳市中青年骨干教师、深圳市优秀教师、全国小学科学优秀教师、南山区挂牌教师、南山区学科带头人。先后参加编写了《中小学主题信息技术课本》,深圳市《小学交通安全教育》,国标本广东版《小学科学》课本及教学参考书。
他无论是在什么岗位上,总是用心做事、以诚待人与同事相处和睦。在工作中能团结老同志,带领新同志,认真落实学校和上级部署安排的各项工作。同时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虚心向他人学习,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无私传授给别人。年轻的班主任们总是将“难啃的骨头”交给他,教师中间有难以开展的工作也交给他。
他也总是以自己特有的工作方法和热情带动和影响身边的教师,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总是换位思考,替别人想的多。同事们遇到不顺心的事,都愿意跟他说。他也总是耐心地倾听,对她们进行谈心、开导,力所能及帮助她们解决困难,从而得到了绝大多数教职工们的一致认可。
胡悦
南山区文理实验学校(集团)文理二小
胡悦,南山区文理实验学校(集团)少先队总辅导员、文理二小学生成长中心主任、是一名与少先队事业相守了12年的少先队辅导员。
12年来,在组织各类的少先队活动531次历练下。现在的她能说能写、能唱能跳、能文能武,笑容充满自信!为了能把活动做进孩子们的心里,她鼓起勇气尝试了很多的第一次,在一次次的蜕变下,现在的她,有足够的能量,带着孩子们向光而行。
12年来,她带着孩子们一起,拿下了各级的集体荣誉48个,队员个人荣誉106个。但,最让她有成就感的是学校的孩子们把少先队当做了自己的家,他们对组织特别有归属感。
12年的教育生涯,她在用奋斗与坚持去化解工作中那些酸的、苦的、辣的,把它们全都变成甜的。在胡悦看来,对于老师,这个甜是什么?是孩子们的信任,是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是孩子们成人成才之后骨子里流淌的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红色血脉。 这,是老师们用奋斗与坚持帮孩子们种下的。
余奕奕
南山区荔香学校
作为南山区荔香学校的一名年轻的党员教师,余奕奕老师身上有着一种跟深圳这个先行示范区相匹配的气质,那就是敢想敢干、冲锋在前,她先后荣获过2020年市、区首届劳动教育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2019年市、区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大赛综合实践学科一等奖,2019年南山区第三届百花奖课堂教学大赛综合实践学科特等奖(第一名)等。
2022年,疫情防控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考验。余奕奕既是学校教务处副主任,也是一名劳动教育老师,自线上教学起,她冲锋在前,抗疫教学两不误。她思索在疫情居家时期,其实也是劳动教育契机,学校在线上教学课程设计中应注重分层多样,五育并举,停课不停学,生活即教育,劳动亦学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多元发展。
在2022年线上教学期间,余奕奕参与深圳市教学资源包建设,录制深圳教育云资源平台微课共享资源,经过反复备课、试课、修改和剪辑,提供一节劳动教育活动课《煎出喷香荷包蛋》,作为在线教学资源包供老师们下载教学使用,得到师生的好评。随后,她作为学校四至六年级线上教学劳动课教师,又陆续参与制作多个课例,包括《变废为宝》《膳食营养小专家》《皮影戏》《有趣的扎染》等。
王冲
南山区月亮湾小学
王冲,香港理工大学应用语言科学博士(在读),南山区月亮湾小学教导处副主任,南山区优秀教师,入选南山区名师工作室骨干成员。从教10年,任教小学英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努力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积极实践新课程标准,形成了 “趣、实、活、新”的教学风格。
她对本职工作精益求精,勇于开拓创新。始终秉持“乐享英语”、“全人教育”的教学理念,希冀学生以英语为媒,展文化自信。其独创 “三个一”(课前一首歌、课后一动画、每周一故事) 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了核心素养倡导的“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王冲坚持科研引路,以研促教。她擅长信息技术融合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执笔《基于微信平台泛在学习提高小学生英语能力的研究》报告获评南山区科技创新局教育科技项目及市区级论文奖项;作为核心成员编写开发学校国际理解教育系列校本课程教材两本,获评南山区教育改革创新奖。
自担任学校教导处副主任以来,不断调整思路,更新理念,在行政岗位上持续耕耘,不吝汗水。今年,她立足英语学科优势,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其作为核心负责人之一设计、组织的香港姊妹学校交流活动《跑跑跳跳马拉松—合叙成长感悟》作为南山区唯一入选案例荣获深港澳少年携手同学行动深圳市最佳活动案例。
叶晓能
南二外(集团)海德学校
语文科组长50+的男教师申请到一年级当班主任,让人吃惊,但却给人惊喜。海德学校叶晓能把“天真”当作他的教育名片。38年的教育经历,他把自己“教”成了一个天真的孩子。
他的班级文化,呈现出天真的模样。
教室物品都能说话,学生们置身在童话世界里。他写教育童话,把学生当作主人公,这是他有心运用的教育方法——用纯美的文学形象,把美好的品行,深深地根植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用罗森塔尔效应的期待、激励,给予他们真善美的价值引领!
他的教育活动,呈现天真的模样。
他创设天真有趣的游戏,和学生一起玩;他跟学生幽默地说笑、下棋;学生也喜欢对他吐露心声,视他为一个值得信赖的大朋友。
他的语文课程,呈现天真的特点。
他建构了“1+4”的童真语文课程,让上了高中的学生还难以忘记,成为了学生生命的一部分。
他在学校里成立“正读书院”,推广文学阅读,让高尚优美的文学滋养每一位学生的心灵;他是语文科组长,创新科组管理和教研模式,着力培养青年教师,教研工作独树一帜。
王锦霞
南山区南油小学
王锦霞,南山区南油小学语文兼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从事小学教育26年,担任班主任工作21年。曾获评环保部宣教中心国际生态学校优秀教师;全国特色小队辅导员;深圳市“名师工程”骨干教师;深圳市优秀辅导员;深圳市综合实践兼职教研员。
她认为:37℃是爱的最佳温度。在班级管理中,她倡导“37℃有温度班级共建模式”。她带着孩子们一起创建温馨的学习氛围,与每个孩子平等对话,无论班级有多“特殊”的孩子,她都“不抛弃,不放弃”,经常能看见她牵着班级的“糖宝宝”走进教室,而“糖宝宝”也只要见到她就满脸笑容。在班级,她让每个孩子自主选择班级岗位,所带班级形成“事事有温度,人人有温度”的班级理念,还引导家长成立了37℃讲师团,让37℃扎根学校,深根家庭。
教学上,她承担了语文和综合实践教学任务。在语文教学中,她倡导“五问自读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南油小学任教的17年里,她始终坚持语文活动“10个一”:“每日一背”——课前背古诗国学;“每周一课”——传统国学课程;“每月一读”——整本书阅读交流;“每季一辩”——我的观点我做主;“每年一评”——国学经典翘楚榜;“每年一吟”——国学吟诵庆六一;“每人一阅”——小组阅读我分享;“每人一书”——书法晋级我能行;“每人一剧”——课本童话剧表演;“每人一文”——学以致用我能文。无论接手怎样的班级,她都让孩子们在“活动”的滋养下成长。
韩宝珊
育才四小
韩宝珊,深圳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任教于育才四小。先后荣获南山区首届骨干教师、区优秀共产党员、区优秀教师、区优秀班主任等称号。2021年11月获南山区第四届“百花奖”语文现场教学大赛一等奖。
从教16年,她始终以课堂为阵地,努力构建具有“童心·童真·童趣”的儿童友好型课堂。先后主持或参与省、市、区、集团级课题16项,多次在市、区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学比赛中获一等奖。她重视家校协同教育,引领的“红领巾小区”活动作为学生自主体验式的假日社会公益活动,成为了全体少先队员最喜爱的活动,并在学校周边社区影响广泛。
为了构建具有“童心·童趣·童真”的语文课堂,让学生每一节语文课都能和自己接上电,韩老师在备课中费尽心思。她认真研读教材,用心揣摩“教什么”和“怎么教”,常常翻来覆去地把教学设计推倒重塑。始终站在儿童的视角,以学定教,为学服务,是她一贯秉持的教学态度。所以,在教学资源铺天盖地的当下,韩老师也从来没有“拿来主义”。用她的话讲:“只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创造,我才有教学的底气,才敢站上讲台,无愧于50双充满信任的眼睛。”是啊,遇到对课堂教学如此深耕细作、一丝不苟的老师,学生是幸福的。
就这样,在课堂这个巨大的爱的磁场中,韩老师和她的学生们教学相长,互相成就。近年来,不管是市、区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学生学科竞赛还是教师的专业能力比武,韩老师和他的学生们都处处力拔头筹,获得佳绩,彼此成就。
【策划/统筹】刘丽 孙颖
【整理】徐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