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最优的资源投入教育!透视顺德教育“四好”新格局①

佛山大课堂
+订阅

秋季新学年,教师节将至,是社会高度关注教育工作的重要时刻,也是检阅地方教育发展成果的关键节点。

对顺德来说,今年的开学季收获与播种同在。上万名高考毕业生背上行囊奔赴理想大学;4所高颜值的新建学校投入使用,4所“民转公”学校启航新征程;“最美校园行动计划”第二季评审结果出炉;包括博士研究生、清华北大毕业生、名校海归等600多名优秀人才组成的新教师天团正式亮相……连日来,可谓高潮迭起,目不暇接。

去年10月,顺德区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实施好生态、好学校、好校长、好教师“四好工程”。一年来,那些变化正在发生?令人瞩目的是,公办为主、优质均衡的顺德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正在显现。

公办为主、优质均衡的顺德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正在显现。

能级的提升:

更优质的教育供给

学位供给是基础教育的一场硬仗。“把最优的资源用在教育上”,顺德对教育不遗余力地投入,在新学年启用的新校园中处处得到体现。

顺德东南部,容桂外国语高黎学校,是容桂迄今为止投资最大、设备最齐全、颜值最高的公办学校,结束了容桂19年无新建公办学校的历史。

顺德西南部,杏坛实验中学,是杏坛有史以来投入资金最大、设施最先进、也是镇内第一所配置室内游泳馆的、第一所学生全寄宿的公办学校。

顺德北部,华东师范大学附属顺德美的学校,顺德区人民政府与华东师大合作的首个公办项目,剑指打造“最牛小镇”的“最牛学校”。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顺德美的学校

事实上,不管是新建还是改扩建,增强优质学位供给,各镇街都在快马加鞭布局落子。数据显示,2022年,顺德总投资30亿元,新改扩建中小学项目14个,新增学位1.5万个,宿位2万张。

透过学位数量的增加,有两个变化值得关注。第一,针对部分区域学位不足的矛盾,顺德正在精准优化优质公办学校布局,推动优质资源在中心城区与非中心城区之间加速形成流动,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

第二,随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涌现,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化管理的成熟,贯通式人才培养将成为顺德教育大势所趋。

除了容外高黎学校和华东师大附属顺德美的学校都是九年一贯制,还有翁祐实验学校也从初中转为九年一贯制学校,以及大良的五大教育集团探索,均安的学区教育共同体等等,都是推动小学和中学建立更加紧密的纵向关系,构建区域育人共同体的体现。

这几天,一段丰富多样的“午休神器”让小学教室秒变午休室的小视频在网络上引发如潮点赞。而在顺德,两项与中小学生睡眠有关的民心工程也是收获满满。

2022年,顺德将实施小学生“优质午休”工程列为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计划在今年确保全区小学生校内午休100%“躺着睡”,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如今,小学生们铺好被褥、枕头,或是在专用午休室里舒适入睡,或是在教室打开折叠床进入梦乡,在多个镇街的各所小学已经全部实现。

另一个则是公办初中的宿位大作战。近年来,顺德针对宿舍、功能场室等进行集中攻坚,初中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提升,也成为“壮腰工程”最直观的变化。充足的宿位正成为顺德公办初中的标配,全区有望基本实现初中学校100%全寄宿。

下阶段,顺德将深入实施最美校园建设计划,新增8000个幼儿园学位、5万个义务教育学位和2万个高中学位。同时,将下大力气在各学段建设3-5所公办标杆学校,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

在“双减”政策大背景下,顺德打出这套提升教育服务能级的“组合拳”,为办好市民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让每个学生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撑。

理念的革新:

最美的校园设计

这两年,“最美校园”成为顺德设计建设“好学校”的新共识。用最好的地块、最大的投入、最强的设计、最优的施工,建最美的校园,顺德一直在行动。

顺德区最美校园行动计划第二季评审现场。

顺德区最美校园行动计划第二季评审现场。

近日,顺德区“最美校园行动计划”第二季评审结果公布。经过近23个小时的紧张审议,评委会最终为包括陈惠南纪念中学校原地重建工程、佛山新城义务教育学校(初中)建设工程、佛山新城未来学校新建工程等在内的6个总投资超20亿元的中小学校园新建、扩建项目,分别评选出三个优胜候选方案。

本次竞赛,吸引了来自香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优秀设计机构参与竞逐。顺德希望,不仅要选出最美方案,更重要的是探索如何在校园建设中形成“把80%的精力放在超前理念设计上”的共识。

竞赛是一次对话,也是一次关于城市美学的观念洗礼。“竞赛刷新了我们对教育空间使用的认知。校园不仅是单一的建筑,更是教育发生地,它能通过更新、更高的设计追求,不仅成为最佳的育人场所,还能成为当地建筑群落的一大亮点。”连续两年作为校方代表全程参与了评审过程的谢立清认为,竞赛对学校管理团队来说,是对多元化教育模式的一次探索,也是对顺德教育外延和内涵的提升。

将学校打造成最美城市地标,理念的革新已经悄然发生,一批新校园因为“神仙颜值”不时刷屏网络。

容桂外国语高黎学校

容桂外国语高黎学校,通过空中运动场、移步换景、富有标志性的色彩搭配等创新设计,在3.6万平方米的占地空间打造出9.1万平方米的总建筑面积,为高密度时代的学校建筑空间创新树立顺德样本。

此外,按照顺德“最美校园”标准建设,以“掀起一个书角,开启校园生活”为设计理念的龙江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旺岗小学),以“公园里的校园,校园里的公园”为设计理念的龙江城区中心小学锦屏校区,因为超高颜值成为龙江全新的城市地标。

根据计划,到2025年,顺德将新建不少于20所与城市发展相匹配的百年校园,改扩建不少于60所与原有风格协调统一、兼具教育功能和艺术特色的校园,打造一批集“地标校园”“智慧校园”“景观校园”“人文校园”“安全校园”五位一体并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的最美校园。

校园可以更美,可以更符合育人的要求,甚至可以成为城市地标甚至百年建筑。最美校园的建设,不仅将给顺德学生、老师、市民带来潜移默化的美学理念影响,还将在城市建设中担当起沉淀社会文明的作用。

队伍的焕新:

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

2022新学年,顺德教育有不少“新”,而教师队伍的焕新显得分量特别重。可以说是顺德经过对教育“土壤”的多年深耕,整个教育生态体系吐出了“新绿”。

清华大学研究生教高中语文、华南农业大学博士教高中生物、浙江大学本科生教初中体育、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教小学科学、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教小学音乐……新学期开始,从区属龙头高中到镇街小学,一批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加盟,为顺德基础教育增添了新活力,也为中小学培养创新拔尖人才创造无限可能。

过去一年,顺德对标一线城市,全面提质教师入口,通过“英才计划”校招活动交出一份亮眼的“抢人才”成绩单:624名新教师中,博士研究生7人,硕士研究生291人,占比46.63%;本科生326人,占比52.24%,一举实现博士研究生、清华北大毕业生、世界名校毕业生三个“零”的突破。

顺德一中新教师、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何方涛。

高材生为何选择到顺德执教?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研究生何方涛认为,在实地考察顺德城市环境后,觉得这里是宜居宜业的好地方,而顺德一中更是一所历史悠久、积淀深厚、传统与现代结合得特别完美的学校,希望能在这里把自己个性化的学习经验和专业的数学思维,转化为可学可做、可模仿可借鉴的课堂教学内容,让更多学生获益甚至受用终身。

用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去年,顺德出台了《顺德区新时代好老师行动计划(2021~2025)》,推动实现教师入口全面提质、教师结构全面优化、教师待遇全面提升、从教环境全面好转。

针对这四个目标,顺德构建“人才强教6+”工作机制,包括设置教师引进激励专项经费;破除职称、资历藩篱,让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走上教育管理岗位;建立教师公寓配备制度,保障新引进教师3年内住房供给等等,力争到2025年全区新入职教师中“双一流”高校毕业生、硕士研究生分别超过1000名,博士研究生不少于20名;引进四类以上人才不少于100名,其中基础教育“国家级杰出人才”不少于3名。

实现教育现代化,教师专业化是前提和保障。为了全力打造高素质教育新铁军,顺德按入职教师—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名师—教育家的梯级路径完整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层级体系,全面实施“青蓝”“骨干”“名师”“教育家孵化”工程,建立以评审认定、履职担责、周期培养和表彰激励四位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保障机制。

截至目前,顺德共有正高级教师29人,特级教师32人、特支教师6人、教育部校长领航工程名校长2人、广东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3人、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13人、佛山市“省级基础教育领军人才”18人、佛山市基础教育“三名人才”97人、顺德区首批名师245人,在建35个区名师工作室、27个特教教师工作室。

“教育的价值远远高于其他很多行业,需要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参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过去几十年的教育发展显示,在同一个时段中,越多优秀人才进入教育行列,教育发展得越好,高学历人才进入基础教育行列能促进教育发展提质。

格局的开放:

更凝聚的力量

当前,顺德基础教育处于内涵式发展的关键阶段,只有加强政府、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协同,构建更加开放活力的多元办学格局,才能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

在容桂,总商会不仅捐钱捐物,还积极参与学校管理,让高黎小学等多所学校在短短几年间内在硬件配置、社会影响力和办学质量上均产生质的飞跃。而在格兰仕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容桂投入1000万元全面实现了小学生午休“舒心睡”。

在北滘,华东师大附属顺德美的学校的落户,得益于美的集团的牵线搭桥。“无论美的的未来如何,都会一代又一代全力支持学校的发展。”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表态,美的将不遗余力,通过相关管委会、理事会、基金会等渠道,设置奖教奖学基金等形式支持学校的办学,助力打造区域品牌标杆学校样本。

在杏坛,杏坛总商会、香港杏坛同乡会、澳门杏坛同乡会以及各热心企业家的大力支持,为杏坛实验中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迄今为止,学校建设已收到4095万元社会捐助。

杏坛实验中学的建设得到社会各界大力支持。

另一方面,顺德加强与省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合作办学,为教育优质发展注入活力。促进教育的大幅提升。除了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知名师范院校在顺德输出办学品牌、管理团队、办学资源,还有顺德一中、李兆基中学等一批优质高中学校分别与中山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开展合作,不断夯实教育内涵建设。

“一流城市需要一流教育,一流教育成就一流城市。”顺德区副区长柯宇威表示,顺德区委区政府坚定不移把教育作为“一把手”工程,深入推进教育“四好”工程,将教育作为区域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和区域创新发展环境的重要支撑来抓,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做到教育问题优先研究,教育规划优先实施,教育资金优先保障,教育项目优先安排,教育人才优先引进,力争将最优的资源给到教育事业,“软硬兼施”把教育打造成为顺德亮丽的城市名片。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顺德没有终点,只有一个个新起点,以及令人憧憬的未来。

【南方日报记者】蒋晓敏

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相关阅读:

1、新增学位逾1.5万个!顺德一批新校园“盛装以待”迎新

2、南方深读|顺德公办初中军团再崛起,哪个镇街在弯道超车?

3、深读|为公办中小学“抢”博士和清北生,顺德为什么这么拼?

4、最美校园行动计划方案出炉!顺德将新建不少于20所百年校园


编辑 熊琳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