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创自微信公众号“南都娱乐”,微信号:nanduent
近两年,国产剧的“系列化”趋势越发明显。上个月,《少年派2》在高关注度中开播,6.7的豆瓣评分比起第一部的6.5算是稳中有进,但其热度也在随后关于人设、剧情的争议中持续走低;而高口碑青春剧《一起同过窗》的续集则没有那么幸运,第三季暴跌至3.7的评分,甚至还达不到前两季的一半。
其中,同为都市女性群像题材的《欢乐颂3》与《二十不惑2》同档期开播,两者在呈现方式与口碑上大相径庭。
前者中全新的主角群未能让这一IP焕发生命力,反倒创下正午阳光出品剧集的豆瓣评分最低纪录4.7;而后者则采取“以旧带新”的方式,在原有核心角色的基础上谱写新故事,给人一种“原来续集甚至可以超越前作”的惊喜。
都说综N代、剧N代“魔咒”难破,那国产剧系列化的正确打开方式究竟是怎样的?
续集的两种打开方式
《欢乐颂3》与《二十不惑2》这两部作品,恰好代表了当下剧集市场比较常见的续集创作方式:一种是,在保持故事框架和制作班底不变的情况下,引入一批全新的角色,讲述一段全新的故事,剧情主线与前作没有实质关联。如韩剧《请回答1997》《请回答1994》《请回答1988》,三部作品都沿用了同一组团队,主题都是怀旧、青春、情感,但每一部的时代背景、群像人物和具体情节都是独立、各不相同的;
另一种则是保持主角人物不变,根据他们的成长轨迹,以时间线性延展出新的故事,比如高分韩剧《机智的医生生活》《青春时代》等,续集的主角与前作均是同一批人。
以上两种续集创作方式各有优劣:
《欢乐颂3》:新人物,旧人设?
先来说说以《欢乐颂3》为代表的第一类,它在创作上的好处是,不用在已经较为完整的故事上生硬地添加剧情引发观众的不满,而是另起炉灶,让前作停留于圆满ending,也为新的作品开辟广阔的空间和自由度。但另一方面,这必然也会导致其失去“原班人马”的光环。
每当一部剧在完结后向观众抛出“续集”的橄榄枝,得到的最强烈呼声就是“求原班人马”,比如古装剧《庆余年》《大宋少年志》等。一部剧既然能走上系列化开发的道路,说明前作一定有着较好的市场反馈,剧粉对第二季的首要期待无疑是能将原先的美好和感动延续下去,而原班人马的演员阵容则是一个重要的元素。
如果换了一批人来演绎,难免会少了“内味儿”,在先入为主的光环下,很容易造成观感上的落差。然而由于演员档期等主客观因素,原班人马往往也是续集中最难实现的一点。
最近演员徐开骋被曝出轨,有网友表示十分担心影响到《警察荣誉》第二季的选角(徐开骋在《警察荣誉》中饰演见习警员之一杨树),得到大量点赞认同。
即便阵容全部换新,前作的阴影也总是挥之不去。
比如《欢乐颂》第一、二季中的“五美”形象早已深入人心,第三季中的全新“五美”组合令人感觉到陌生,网友在弹幕中里纷纷“认领”安迪、樊胜美、曲筱筱、邱莹莹和关雎尔。而细看“新五美”的人设,也确实有些“承袭”的意思,似乎是将先前的五个角色的人设“打散重组”了。
比如,江疏影饰演的富二代叶蓁蓁拥有着“曲筱筱”的家世;张佳宁饰演的酒店经理朱喆,原生家庭与“樊胜美”类似;张慧雯饰演的写手何悯鸿,则是“邱莹莹”一般的低情商担当;杨采钰饰演的高冷神秘女方芷衡则颇有几分“安迪”的感觉。
新角色身上时不时会有前两季人物的影子,让人设显得模糊,也使观众无法完全投入进新的故事中。这种“似曾相识又难以逾越”的熟悉感,对作品反而起到减分的作用。
也许是吃过了一次亏,《欢乐颂3》在拍摄时便与主演们签了“三部连拍”的合约,一次性拍到了《欢乐颂5》,后续将分季播出。
《二十不惑2》:“以旧带新”,谱写新篇章
以《二十不惑2》为代表的第二类续集,保有了原班演员的大框架,算是满足了剧粉的期待。而在此基础上引入的新角色、延展出的新故事线也为观众们带来了新鲜感,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续集”。
但与此同时,这类续集在创作上也有需要“避坑”的地方。
第一点是观剧门槛需要打破,即站在观众的角度,如果没看过第一季,是否会影响理解第二季的内容?如果第二季中对主角人物的“前史”没有做必要的、充分的交代,则较难吸引住没看过前作的新观众。
在这一点上,《二十不惑2》的思路巧妙。第一集刚开篇就是四位女主角的毕业“散伙饭”,聚会上用寥寥数笔交代清楚了每个角色的个性特点以及后续规划。这一场戏的铺垫很好地起到了衔接第一季的作用,让“老观众们”进入状态,也让没看过第一部的新观众们迅速get四位主角的人设及人物关系,有效降低了观众的追剧门槛。此后时间推移至三年后,剧情自然过渡到她们25岁这一年,正式开启第二季的新篇章。
此外,续集中cp的感情线发展也是广大剧粉们关注的一大重点。如果前一季中观众们“嗑生嗑死”的cp在新一季中发生“情变”,那将会为作品带来极大的口碑风险。但如果感情线没有波折,必要的戏剧冲突又应该如何呈现?
值得一提的是,《二十不惑2》在这方面可谓“迎难而上”。
第一季结局里让大家“意难平”的人气cp“寻果”、“雨果”在第二季中亦未能够走到一起,甚至上一季中唯一一对HE的“梁秀清风”cp(梁爽、赵优秀)也分手了。在如今纷纷开启“撒糖模式”的剧集市场,这种热门cp“全员BE”的操作实属勇气可嘉,剧方也将自己调侃为“拆牵办”。
然而,要让新老观众们接受cp的BE局面并非易事,“以新带旧”谱写新篇章的续集,需要创作者牢牢把握住作品的“变与不变”。
续集的“变与不变”
不变的是基调,是人设
续集作品需要保持不变的,是前作的精神气质与故事基调。比如《二十不惑2》,整体保持住了第一季青春活泼、生活流的基调,四位个性鲜明的年轻女性在各自领域中直面挑战、突破自我,并以友情为纽带联结人物关系,组成群像。
相比之下,《欢乐颂3》对前作风格的沿袭,似乎尚欠缺些火候。第一集里,张佳宁、李浩菲、张慧雯饰演的三位室友刚聚在一块儿,邻居江疏影闪现加入,四个人做了轮自我介绍就立刻打成一片,难免让观众们感到悬浮和尴尬。
想要再现前两季中“姐妹情深”的氛围是正确的方向,但《欢乐颂3》却有些操之过急了:没有耐心地展开铺垫,几个角色在观众心中尚没有立住脚,就开始齐心协力追色狼、怼上司,上演girls help girls的动人戏码,很难让人产生共情。
而无论续集中的剧情如何跌宕起伏,主角的人设与前作一致,是让观众信服的关键。
比如“梁秀清风”的分手,之所以没有引发大量诟病,正是因为他们的分手理由是符合人设逻辑的——热爱美妆、主播事业处于极速上升期的梁爽无暇经营恋爱,而以“人文摄影师”为职业的赵优秀又想要奔赴梦想。即便遇见“对的人”,不在“对的时机”,终究还是错过。
一旦续集中出现角色行为与观众对人设的认知不符的情节,俗称“OOC”(out of character),续作的口碑就容易翻车。
比如《少年派2》中,林妙妙莽撞任性的表现、钱三一患抑郁症、放弃学业,在观众看来皆为“人设崩塌”,令人较难接受。
求变的是人物成长与环境更迭
在延展新故事时,续集也有需要“求变”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主角群在各自的成长线上也得有与时俱进的延展。尤其是时下热门的现实题材,剧集内容需要与观众的审美迭代与社会变迁做紧密、有机的结合。
比如,在《二十不惑2》中女主梁爽的事业发展,就从两年前的美妆博主“升级”至新兴职业带货主播;另一位女主角姜小果“狗腿贱萌”人设不倒,成为一名投行的社畜,追求的是升职、买房等普适性成功。而其同事“齐颂”这一新角色的加入,也抛出了关于“反内卷”、“整顿职场”等如今年轻人关注的新鲜议题。
但结合热点话题也要注意避免“用力过猛”。
《欢乐颂3》里,江疏影、张佳宁等主演从剧集开篇就将职场性骚扰、就业性别歧视等女性困境挂在嘴边,四位女主角围坐在一起用大量篇幅的台词讨论热门议题的场景,让弹幕都在感叹“好像在看研讨会”,让作品流露出一种说教感。
小结
近两年的热播剧集中,关于“第二季”的呼声越来越高,类型多集中于群像剧如《警察荣誉》、单元剧如《猎罪图鉴》等。基于前作良好的市场反馈与IP影响力,系列化剧集在关注度与商业收益上有一定的保证,但在“叫座”的同时如何保证“叫好”,如何在保住口碑的基础上,给观众们预料之外的惊喜?珠玉在前,续集剧的创作必然承载着更大的压力。
对于剧粉们来说,拥有“原班阵容”的续集无疑是最好的礼物,“以旧带新”的角色设置,可以让作品具有新鲜的层次感与生命力。
在创作上还得拿捏好“变与不变”,需“求变”的是人物成长与环境更迭;而角色的人设与故事基调,则仍需与前作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出系列剧的势能,让IP光环成为作品的加分项,而非难以逾越的枷锁。
如果你想合作——
新媒体商业合作
请通过以下方式联系
微信号:ZDGYing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