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已过,您是否开启了贴秋膘模式?
大鱼大肉干饭一时爽
过后小心急性胰腺炎找上门!
43岁的罗叔是一名肉食爱好者,平时还爱小酌两杯。然而在午饭后,罗叔突然出现腹部胀痛不适并逐渐加重,家属连忙将他送到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仲恺院区急诊就诊,经检查发现其血脂超出正常值数倍。结合腹部CT结果和明显升高的血尿淀粉酶指数,医生判断罗叔为“急性胰腺炎”。
入院后,全科医学科立刻为罗叔制定了治疗方案,给予禁食、抑酸、抑制胰腺分泌、抗感染、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等治疗。但随着时间的发展,罗叔病情仍然持续加重,呼吸急促,血压低,生命体征极不稳定,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为此,医护人员紧急将罗叔转往重症医学科二区开展抢救及监护。救治团队立即给予氧疗、抗休克、加强抗感染等综合治疗,稳住罗叔的生命体征。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夜间罗叔腹胀感加重,腹内压居高不下,床边重症超声可见其腹腔内有明显积液,重症医学科二区陈茵茵立刻开展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发现其腹腔积液为黄白色脓液,这意味着罗叔已经出现了腹腔感染。
▲床边重症超声见腹腔内积液增多
▲行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后引出黄白色腹腔脓液
重症医学科二区主任瞿嵘介绍,罗叔的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极高,甘油三酯19.4mmol/L(正常值应小于1.7mmol/L),属于高甘油三酯血症性重症胰腺炎。在其病情危重且进行性加重的情况下,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针对罗叔此种危急情况,治疗团队决定为患者开展双重滤过血浆置换(DFPP)治疗。DFPP又称“换血大法”,是通过对一级分离后的致病血浆进行二级分离,然后将弃除致病因子后的血浆与血液有形成分一同输回体内,同时输入异体血浆和/或白蛋白等。对于重症胰腺炎合并严重高脂血症的病人,早期应用血浆置换,可迅速降低高血脂状态,改善患者全身炎症反应,减轻器官功能损伤,阻断疾病进程,缓解病情。
时间就是生命,治疗团队立刻有条不紊地为罗叔开展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随着红色的血泵缓慢将血液引出体外,经过血浆分离器分离血浆,棕黄色粘稠的废弃血浆缓慢滤出,“换血大法”顺利进行。经过短短3小时治疗,患者顺利完成800ml的血浆置换,血浆从浑浊转澄清,复查甘油三酯水平已降至4.23mmol/L,经过医护人员的悉心治疗及护理,罗叔病情逐渐平稳,血脂、淀粉酶等指标稳步下降,感染也逐渐得到控制,各器官功能逐渐恢复,12天后顺利转回普通病房,8月30日出院。
▲患者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后
甘油三酯水平大幅度下降
▲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后废弃的浑浊血浆
科普知多D
酒足肉饱后为什么会引起急性胰腺炎?难道平时饮食吃多点肉都不行?别急,下面来听听市中心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来为我们解析。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下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stitis,AP)是消化系统常见的危重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AP的总死亡率为5%,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死亡率更高,已成为严重危及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的重大疾病之一。
AP可能存在多种病因,根据病因分类常见的有胆源性和脂源性两种,前者多患有胆囊炎和胆囊结石等胆道疾病;而后者多表现为体型肥胖、血脂较高,暴饮暴食、大量饮酒为常见的诱因。如不去除病因,可反复发作演变为慢性胰腺炎,使治疗难度加大。患者罗叔日常饮食偏爱吃肉,且每日进餐时都会小酌几杯白酒,平时饮食不控制,运动少,不爱喝水,殊不知这些不良习惯都可能引起血脂高,等到出现症状时竟已病重危及生命。
医生提醒,血脂偏高者应加强日常生活管理,做到以下几点,避免因不良生活习惯导致脂源性胰腺炎:
--长期坚持低盐、低脂、清淡饮食,日常多食用粗粮、蔬菜、水果、高纤维饮食,少吃和不吃油炸食品、动物内脏、肥肉等,避免暴食;
--少饮和避免饮酒;
--适当锻炼,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步行、慢跑等,注意劳逸结合;
--在医师的指导下适当服用降血脂药物,定期到医院复查血常规、血脂、肝肾功能等指标;
--如果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不适时,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不要延误诊疗。
重症医学科二区简介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二区配备飞利浦中心监护系统、高端有创无创呼吸机、经鼻高流量氧疗仪;多通道输注工作站及中央静脉中央站、费森尤斯床旁CRRT机等一系列先进医疗设备。在重症呼吸、重症血流动力学、重症监测、重症抢救、重症护理等方面已达惠州地区危重症治疗水平前列。
(本文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供稿/供图: 重症医学科二区 陈茵茵
主编:廖云慧
编辑:钟一夫
校对:骆燕媚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