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到海边玩水成了不少人消暑的选择。然而,美丽的海滩,可能隐藏着不可知的危险。日前,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一位在海边被水母蜇伤的患者,患者右足肿胀疼痛,皮肤溃疡流脓,不能行走。经过该院足踝外科一周多的治疗,患者情况好转,近期即可出院。
海边游玩蜇伤腿部
8月20日,广州的吴先生到惠州游玩,在海上冲浪期间不慎被水母蜇伤右踝。当时有刺痛的吴先生到附近医院就诊,医生予以消肿止痛后症状好转。两天后,正在上海出差的吴先生足踝部疼痛加重,并且出现红肿、水疱、局部出现渗液的症状。他在上海治疗后症状没有缓解,踝关节活动开始受限。
8月27日,吴先生返回广州后,拖着肿胀渗血的右腿到南医三院就诊,被该院足踝外科以“足踝部感染”收治入院。吴先生入院时右足、右踝肿胀、疼痛,皮肤溃疡、流脓,小腿活动受限,不能行走。
“当时的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患者很可能面临感染进一步扩散的风险,一旦侵袭到深筋膜,将导致坏死性筋膜炎,后果不堪设想。”足踝外科主任医师黎润光仔细检查患处,将患处水母残留触手和患者腿部坏死组织清理干净,清洗脓液,予以抗生素抗感染、抗过敏治疗,局部进行紫外线照射,卧床治疗三天后,患处溃烂开始结痂,肿胀消退许多。经过一周多的治疗,患者腿部感染得到控制,红肿痛明显好转,创面干洁,近期即可出院。
勿用淡水清洗伤口
黎润光介绍,如果海边游玩不慎被水母蜇伤,首先想办法将水母触手从皮肤上分离,然后立即用海水冲洗伤口,切勿用淡水冲洗。因为淡水会使水母触手上的刺胞进一步释放毒液,从而使人中毒。
冲洗后让蜇伤部位自然干燥,可以服用一些抗组织胺药物,如苯海拉明,或者涂抹氢化可的松乳膏,以减少瘙痒和肿胀感。后续的处理中,需要每天清洗开放的创口,并涂抹抗生素软膏以防止细菌感染。大多数水母蜇伤的疼痛感在处理之后10分钟内开始消退,24小时内基本消除。
若出现比较严重的局部症状,如蜇伤处皮肤红肿明显,烧灼样刺痛,溃烂;全身中毒症状,如恶心呕吐、头痛头晕、乏力、关节痛等,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记者】朱斌
【通讯员】游华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