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月是故乡明。
人月两团圆 郑志波/摄
这个中秋假期
东莞人将以特别浪漫的方式度过
9月9日晚
“中秋可园——岭南园林实景秀”
将在可园上演
并通过视频直播
解读岭南的雅致生活方式
邀观众品尝可园的中秋韵味
郑剑玲/摄
今天
一封特别的“请柬”在全网发布
通过一个“穿越”故事
开启一段
百年前关于中秋雅集的奇妙旅程
来跟随小编一起看看~
郑剑玲/摄
可园是广东清代四大名园之一。“中秋可园——岭南园林实景秀”以可园建筑为背景,以可园主人张敬修与晚清岭南著名花鸟画家居巢、居廉等文人雅士的故事为原型进行编创。以实景演出的方式,重现可园主人张敬修邀请众多文人墨客齐聚可园的场景,还原一场穿越百年的“中秋家宴、诗画雅集”,唤醒大家对传统文化最熟悉的记忆。
本次活动由中共东莞市委宣传部、中共东莞市委网信办指导,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东莞广播电视台、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莞城街道办事处主办。
希望通过活动聚焦文化全产业链生态平台、文化旅游智慧融合,加快文化旅游产业数字化转型,以文化优势引领经济优势,通过可园文化IP的塑造打造新态势下的旅游“吸引物”,通过文旅融合点亮“诗和远方”。
PART 01
可园实景拍摄
回味最正“莞邑文化”
在草地上露营的普通人
突然“穿越”到170多年前的东莞
会发生什么奇妙经历?
在“中秋可园”先导片中
一封来自可园的请柬
带我们“穿越”回百年前的可园
在现实之间赏古时明月
传统与现代碰撞,高雅与趣味融合
拍摄现场,还原张敬修侄子张嘉谟画作《菊蟹图》创作过程
先导片选取张嘉谟(张敬修之侄)所绘的《菊蟹图》作为“可园中秋夜宴请柬”的主要元素。八月十五,菊黄蟹肥,古人作画,赏月雅集,这不仅展现了东莞的文化艺术底蕴,更能通过具象的时令风物,让我们体会当年中秋时节莞人的诗情画意。
在先导片中,主办方向所有东莞市民、海内外乡亲发出一封“穿越百年”的中秋“请柬”,诚邀所有人9月9日晚线上相聚可园,共赏明月。
图为剧照,可园主人张敬修在可堂宴客
本次活动布景道具到演员妆造都经过精心设计,并选择在可园古建筑区实地拍摄,生动还原当年张敬修、“二居”(居巢、居廉等人在此地雅集、吟诗作画的真实场景。
图为剧照,丫鬟家丁与管家在为中秋夜忙碌准备
可园以“小巧玲珑、设计精巧”著称,园林布局高低错落,曲折回环,空处有景,疏处不虚。跟随着先导片的镜头,观众可以感受百余年前造园者的工匠精神和造园智慧,领略岭南建筑风格的独特魅力。
左图为剧照,右图为(清)邓尔疋作张敬修画像
PART 02
“中秋可园”即将上线
邀您共赏
郑剑玲/摄
梦幻的动态光影,投映到博溪渔隐、雏月池馆、绿绮楼之上,三曲红桥,碧波荡漾......在舞美设计上,“中秋可园——岭南园林实景秀”将可园实景作为整场演出的天然背景,水雾机、薄雾机与光影的结合,呈现出美轮美奂、古今辉映的效果,是一场“艺术+技术”的视听盛宴。
在节目创作上,“中秋可园——岭南园林实景秀”以可园主人张敬修与“二居”等文人雅士的故事为原型进行编创,以一场中秋雅集为背景,用“剧”的方式推动节目发展。剧本由东莞市可园博物馆、东莞民俗研究者、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等单位提供学术支持,力求做到每个节目都可文史溯源。
“中秋可园”实景秀的演出都以可园、中秋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灵感,以古典舞、雅乐颂歌、原创粤曲等形式多样的形式营造中式美学意境。如古典舞《扇舞丹青》,是以可园博馆馆藏的居廉《梨花月影图》扇面为灵感创作,展现月上梢头、花影绰约的岭南园林之美。
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司琪正在拍摄
此外,东莞市文联、东莞市文化馆、东莞粤剧发展中心、东莞市老干部大学等多方力量共同完成节目编排。
9月9日晚
关注“中秋可园——岭南园林实景秀”
同赏岭南古邑明月
共品中秋诗画可园!
届时
知东莞APP、东莞+、
触电新闻、南方+等
新媒体平台进行线上直播
可扫码观赏相关视频
▼
来源: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审校:殷柱华、林献齐、刘燕
编辑:沈海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