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刘德华刷屏:让更多的云演出“贴地飞行”

南方评论
+订阅

文 | 高 维

继西城男孩、周杰伦等明星之后,上周末,云演出的千万级流量榜单上,又多了两个名字——李健和刘德华。一个是“清流”,一向低调也难掩人气火爆;一个是“顶流”,一出场就吸引超3亿人次围观。

方兴未艾的云演出,不仅意味着一种新的消费场景,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起初,将演出从线下完全转移到线上,是特殊时期的被迫转型,但随着市场不断探索,云演出的更多可能性正一一展开,有望成为新的风口:不仅云端演唱会频频破圈,成为社交媒体热议的话题,在一声声“爷青回”中,重温昔日的惊喜与感动。

刘德华线上演唱会截图。

刘德华线上演唱会截图。

为什么云演出会有如此魅力?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它的低门槛。当你我都隐在屏幕之后,身份阶层的差异被模糊,或许这才更接近艺术的本质——平等、普惠,正如一位网友所说:“感觉比现场看演唱会过瘾,如果你买到一个不好的座位,还没有在线看的这种体验。”

虽然云演出无法替代线下演出,但它也带来了一种热气腾腾的互动感。发送实时弹幕也可以填补临场感的缺失,拉近观众和艺人的距离,从他人的“在线打call”中,获得满满的共鸣和仪式感。

部分云演出的火爆,归根到底还是内容的胜利。稍微梳理一下,不难发现,那些能吃到流量红利的艺人,大多有很高的知名度,有不少大浪淘沙之下的经典作品,正是强大的粉丝基础,才得以让由此产生的广告效应“反哺”票价。就拿李健的这次演出来说,他选择在室外开唱,用不插电的演出形式,让原声乐器与自然环境互相融合,给观众一种新的视听感受,这本身就是内容上的创新。

歌手李健选择用不插电的演出形式,采用原声乐器与自然景观、周边环境相互应和。

歌手李健选择用不插电的演出形式,采用原声乐器与自然景观、周边环境相互应和。

尽管云演出的商业模式还不是特别明朗,但仍不失为一种值得憧憬的方向。早前,文化和旅游部就发文指出,要求建设“加强演艺机构与互联网平台合作,支持演艺机构举办线上活动,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当云演出走出“打情怀牌”的路径依赖,新的消费习惯得到有效培育,线下演出和云端演出完全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引流,相得益彰。

“文艺的成长,离不开人民的滋养。”云演出虽然在端上,但唯有贴地飞行,方能持续生长。

编辑 李静娴
校对 黄买冰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