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慈善:让一年365天都是公众开放日 | 羊城慈善月

广州市慈善会
+订阅

2022年9月5日,是我国第七个中华慈善日。

线上筹款、摆摊义卖、志愿服务、全城倡导……一系列活动在全国各地掀起慈善的热潮。选择公益项目、捐出小小善款成为了这个九月许多人生活的一部分。而在广州,这一天也迎来了这座城市的第六个慈善“公众开放日”——人们不仅乐捐善款,同一时间,全市慈善组织“开门迎客晒账单”,每一笔爱心的去向有迹可循,让慈善在阳光下恣意生长。

广州人乐善好施,但也讲究“实在”,要把善款花到“实处”。

当天,有慈善组织以“互联网+”形式设立“阳光账单”,每笔善款以及项目进度一目了然;也有慈善组织保持“开门迎客”的传统,欢迎各界查询、检查、监督;同时,还有慈善组织线上分享一线服务的花絮点滴,和捐赠人保持紧密互动。“公开透明是慈善的生命线”——正成为这座城市的“共识”。而这份共识和过去十年,广州慈善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当天

足不出户“翻账单”,线上开放更阳光

2022年9月2日,慈善“公众开放日”的前一天,广州市公益慈善联合会作为慈善行业枢纽平台,向全市各公益慈善组织发出了一封倡议书。就在大家如火如荼开展劝募工作时,该倡议书倡议各公益慈善组织,尤其是慈善组织邀请社会各界代表“进门做客”,充分运用各传播平台做好信息公开,重点公开年度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募捐和慈善项目的实施情况,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每一笔社会善款的去向都应该清晰,每一个项目正在带来的改变也应该看得见。

广益联募阳光账单

作为民政部指定的首批全国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广益联募平台便借助了广州“公众开放日”契机,设置“阳光账单”专题。在广益联募官网页面,“阳光账单”的海报链接格外醒目,点击进入账单,逾30万条捐赠信息呈现在眼前,并不断刷新。“20元”“50元”“100元”“10元”……在账单页面上,每隔一段时间就能看到新增的捐赠,来自不同地方,不同行业的人们在随时随地捐赠爱心,支持不同的慈善项目。

除了捐赠足迹,市民还可以通过点击具体项目,了解自己的爱心所带来的改变。

以日前获得不少捐赠支持的“善美乡村”为例,进入该项目页面后,关注该项目的爱心人士可以了解到,项目致力于推动广州市对口帮扶地区产业振兴、美丽乡村风貌提升行动、人才振兴,而项目执行计划和项目预算也在页面清晰列举了出来。有意思的是,今年“善美乡村”面向乡村广泛征集了聚焦民生改善、乡村建设的慈善微项目,爱心市民可以看到,每一笔捐赠都将支持到乡村一线的具体改变。

善美乡村

此外,在阳光账单的项目进展披露子栏目上,多家社会组织发布了项目公开信息,涵盖“信息公开标题”“执行机构”“项目名称”“更新时间”,通过搜索自己要搜寻的项目,点击即可进入项目专题页面。广州市慈善会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广益联募平台也新增设置了“黑白名单”,未按《慈善法》信息公开要求定期提交项目反馈的慈善组织,将会被平台列为黑名单,并限制其发起新项目的权限,旨在通过完善信息公开机制保障社会捐赠善款合规使用,便于公众通过平台了解到项目的实施情况,增强慈善组织的社会公信力。

常态

1年365天,每一天都是公众开放日

除了广益联募“开门迎客”,在广州,也有不少公益慈善组织将“开门迎客”常态化。

对于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而言,每一天都是“公众开放日”。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在成立时便向社会公开承诺,“本会财务收支完全公开,欢迎和接受捐赠人、社会各界人士、新闻媒体和政府主管部门查询、检查、监督”,此外还写了一封给捐赠人的公开信,欢迎“在任何时候,可以在事先不通知我们的情况下,前来查询、审核和指导,我们将提供全部资料和工作方便”。

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在网上公布资助清单

有意思的是,有一年,老会长王颂汤邀请了全国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对成立以来的账目进行审计并公开,审计后感动了会计师们捐款至今。这一故事被多个媒体报道,也被不少人视为“诚信是民间慈善团体的生命”这一理念的具体表现之一。而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秘书长葛晓红曾具体解释道,“所有捐赠财产都是捐赠人出于信任委托慈善组织管理和使用,所以公开透明是慈善组织应有的责任和担当。”她说,“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的志愿者中,有很多也是捐赠人。”

不仅仅是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如今,还有不少公益慈善组织在推进“月捐”的过程中,愈发意识到信息公开透明的重要性,并开始探索更常态化的“信息公开”方式。其中,广州市金丝带特殊儿童家长互助中心如今扎根在广州市区12家医院14个病区,每年会给超过1000名在穗治疗的癌症儿童提供专业服务和支持。近年,他们开始尝试邀请公众为项目定期月捐,这个过程中,信息公开透明,让捐赠者看到病房内的故事变得尤为关键。

金丝带经常分享病房内的故事

“五个月内,我们已经有超过2000人加入月捐。当中还有许多没有到过病房,但却能给这些癌症患儿家庭以莫大的支持。”机构发起人之一罗志勇说,“我们有个月捐群,孩子会在月捐群里分享自己今天的故事,家长会讲述其中的意义,还有工作人员每天发出游戏陪伴的实况,这个项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不断吸引陌生的人参与月捐,这正是群众的力量所在,它已经占到机构筹款的50%。”

探索

凝聚共识,打造廉洁慈善

广州在“尽善净行,阳光慈善”的路上已经有了多年的探索。

早在2013年6月19日,广州市慈善组织社会监督委员会召开成立大会,全国首个地区性独立第三方慈善组织社会专业监督机构在广州诞生,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律师、会计师、媒体人、慈善人士等七个类别知名人士组成,从那时开始,对慈善组织、慈善项目和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社会机构进行监督,涉及金额以亿元算,提出了多条监督意见,被媒体誉为盯住慈善组织的“第三只眼”。

一年后,2014年6月12日,广州市公益慈善联合会成立大会暨首次慈善组织募捐透明度发布仪式在市民政局举行。作为广东省内第一家公益慈善组织行业联合会,“联合慈善力量、搭建互动平台、促进行业自律、推动行业发展”写进了广州市公益慈善联合会的办会宗旨。成立大会上,广州市公益慈善联合会还首次发布了《广州慈善宣言》。有业内人士指出,成立广州市公益慈善联合会是广州继2013年成立广州市慈善组织社会监督委员会后,进一步深化慈善改革、健全慈善监管体系的又一重要举措。

广州连续多年发布透明度榜单

不仅仅是监督,同时,也要推动行业专业化发展。

慈善组织募捐透明度,便成为了以评促优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广州连年发布由政府与民间合作的慈善透明度榜单,并逐步打造出适合慈善行业的透明度评价指标体系,同时,为慈善组织在财务管理、审计监督等方面提供专业化、标准化的服务,并以“慈善沙龙”的形式为高端专业人士与慈善组织打造交流平台,共商推动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方向和对策。正是在多方推动下,如今的广州慈善捐赠和慈善活动的年增长率均超过10%,慈善信息公开达标率100%。

值得关注的是,也有不少有过捐赠经验的市民表示:“期待慈善组织的公开透明可以以更多接地气的方式呈现出来,有时财务数据并不是人人都懂,但我们看重机构做了多少实事,是不是真的带来改变,这些可以以更多互动呈现出来,希望广州每天都是慈善‘公众开放日’,在不影响机构运作的基础上,让慈善被更多人了解和参与。”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