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关于加强主要农作物品种绿色通道和联合体试验管理工作的通知》引起业内广泛关注。为提高审定品种水平,农业农村部开展将聚焦品种绿色通道、联合体试验通道问题,开展为期1年的专项整治。
规范绿色通道和联合体试验,农业农村部有新要求!
目前,品种试验主要有3种类型,即国家统一试验、绿色通道试验和联合体试验。其中,品种审定绿色通道试验面向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联合体试验共有三种形式,即企业联合体、科研单位联合体和科企联合体。
2011年
国务院8号文件,首次明确“为有实力(有测试能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建立品种审定绿色通道(企业自主测试)”。
2012年
8家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和中国农科院作物所组成8+1科企联合体试验单位,自主开展品种试验。
2013年
第二次修订《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将符合条件可自行开展品种试验作为二十四条纳入办法中。
2014年
颁布《国家级水稻玉米品种审定绿色通道试验指南》(试行)(国品审[1]号),同年28家水稻玉米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参加绿色通道试验,第二年参加企业48家。
2015年
第六次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2012年8+1科企联合体单位提交的11个初审玉米品种,首次审定通过品种10个,试验水平达到国家试验水平。
国家审定始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省级审定和国家试验结果为依据,到90年代中后期国家试验结果才独立作为审定依据,直到21世纪初国家试验体系才逐步完善,试验管理工作才逐步规范。绿色通道试验始于2014年,联合体试验始于2016年,目前总体看试验符合要求,品种“接地气”。
参试品种数量暴涨并回归冷静
改革初期,多年受抑制的企业试验需求得到集中释放。2013-2020年,国家玉米参试品种数量由538个增加到5230个,增长近10倍,目前参试品种数量增长高峰已过,开始出现相对稳定或下降势头。2020年国家绿色通道和联合体试验总结会上,参试单位普遍反映试验渠道拓宽这几年已将之前十多年积聚的品种基本消化,以后申请参试品种数量会明显减少。
从参试品种总量变化看,2013-2019年处于增长阶段,2019年数量达到峰值为6420个,2020年开始下降,比上年减少1190个,减幅18.5%。
从3个试验渠道看:
国家统一试验品种数量增加有限并已处于稳定阶段,2013-2017年缓慢增长,2017年达到峰值为943个,比2013年增加405个,增幅75%,之后稳定在750个左右,2020年756个,比最多的2017年减少187个,减幅20%;
绿色通道试验2014年开通,2014-2017年4年增长迅速,实施第4年的2017年数量达到峰值为1740个,比2014年增加1354个,增幅350%,之后数量开始回落,2020年1529个,比最多的2017年减少211个,减幅12%;
联合体试验2016年开通,2016-2019年4年数量增加迅猛,也在实施第4年的2019年数量达到峰值为3948个,比2016年增加3008个,增幅320%,2020年下降到2945个,比2019年减少1003个,减幅25%。
绿色通道和联合体的AB面
品种审定绿色通道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第一,有效的扩大试验容量。以玉米为例,2014年玉米区试,国家区试品种237个,绿色通道区试品种达到509个。
第二,简化管理程序,方便企业操作。目前种子管理局正试图设计查询登记软件,软件可以更有效的进行试验品种资质考察;绿色通道的信息流通及时无碍、核报流程顺畅便捷、分析统计职能便利。
第三,推进试验主体多元化。试验主体由政府转向政府+企业从而转向政府+企业(申请者)+中介组织。
开展联合体试验以拓宽试验渠道、解决国家试验容量不足的矛盾为首要目的。通过发挥市场和社会的力量,来解决试验容量的问题。其次,通过联合体试验改革创新试验机制,能够激发整个行业、种子企业和科研单位的育种创新活力。此外,联合体试验这个形式,可以实现科研单位和企业的合作,从而实现共赢。
自制度改革以来,广东、山东、黑龙江、湖北等多地出台绿色通道和联合体试验实施方案及监督检查行动。但全国各试点试验方案落实、试验地位置环境、试验地平整、试验设计、田间表现、田间管理与调查记载、档案与试验工作管理等情况参差不齐,不利于营造种业绿色环境、保护原始创新。
近年来,我国针对品种参加试验难、通过审定难、品种审定标准单一等问题逐一突破。解决品种试验不严谨、品种审定管理有待加强等矛盾仍任重道远。
来源丨农民日报、中国种业、山东省种子管理总站等
编辑丨农财君
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