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至名归!
2022年第二季度
“中山好人”公布啦!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树道德典型,弘扬传统美德,中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开展了2022年第二季度“中山好人”评选活动。经推荐、网络投票、评议票选、公示等程序,市文明办近日公布2022年第二季度“中山好人”名单。
2022年第二季度
“中山好人”名单
(按姓氏笔画排序)
1.助人为乐类(5人)
王 杨 乐吧艺术团团长
龙莺女 中山德润护理服务有限公司特殊教育教师
吴惠森 退休船员
黄银英 阜沙镇牛角村妇联副主席
童在钢 中山市杰濠制衣有限公司车间主任
2.见义勇为类(4组 共7人)
吴华开 中山顺丰速运有限公司收派员
吴志伟 板芙镇板尾村村民
梁添胜 广东乐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河道清理员
李明辉 小榄镇居民
黄克林 中山市晨祥纸箱厂法人
梁浩生 小榄镇永宁治保会治保员
欧阳伟恒 中山市公安局三角分局沙栏派出所辅警
3.敬业奉献类(8人)
冯润根 民众街道新平小学科学科组长
吕智贵 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生
李宇结 中山市公安局民众分局交通警察大队事故处理中队中队长、三级警长
李 松 国家税务总局中山市税务局南朗税务分局四级主办
陆灯桥 东凤镇专职消防队副中队长
林观寿 中山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微生物组组长
欧满华 小榄镇同乐小学教导主任
梁 毅 中山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主任
4.孝老爱亲类(4人)
万石亮 东区街道居民
冯锦坤 广东名城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环卫管理员
许富先 南头镇南城社区居民
袁凤爱 古镇镇海洲村教昌社区居民
名单中
有4人来自火炬开发区
跟着小编
一起来看看他们的
好人事迹
敬业奉献
冯润根
冯润根,男,1968年4月生,民众街道新平小学科学科组长。在投身科技教育二十多年里,冯润根孜孜不倦,担任科学科组长兼科技辅导员,并组建科技兴趣小组。他经常利用每周四、周五的社团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小发明研究,辅导学生编程、点焊电络铁、切割材料、分析实验数据,并对学生进行赛前心理疏导。为了研究小发明,冯润根一有空就待在科学探究室里思考和设计,经常利用晚上时间编程、参阅科技方面的书籍、请教同行等。在2021年第25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上,冯润根带领学生们荣获“发明创业奖项目奖”银奖、铜奖和鼓励奖,实现了新平小学在中国发明展览会上奖牌“零的突破”。荣获广东省少年儿童发明奖园丁奖、广东省优秀科技辅导员、中山市十佳优秀科技教师、中山市优秀教师、中山市科协系统先进工作者等称号,个人拥有国家专科45项。
吕智贵
吕智贵,男,1987年6月生,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生,目前在非洲赤道几内亚执行“中国医疗援助”任务。2020年3月,国外疫情仍非常严峻,吕智贵毅然响应国家征召,报名参加中国“援非”任务,通过层层筛选,成为了广东省第31批援赤道几内亚医疗队的一员,担任所在医疗点委员及出纳职务。在“援非”期间,他不畏艰险,积极投身于当地的医疗援助及抗疫工作,利用医疗驻地有限的医疗设备成功抢救多名急症患者,为当地华人、华侨的健康安全保驾护航。2021年3月7日,离吕智贵医疗驻地不足5公里的军火库突发爆炸,造成600多人伤亡,在爆炸原因不明确时,吕智贵及所在医疗队冒着危险参与伤员的抢救工作,赢得了受援国的高度赞誉,进一步增进了两国的友谊,也体现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生精神。吕智贵医生所在广东省第31批援赤道几内亚医疗队于2022年1月24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评为2021年援外工作表现突出集体,于2022年1月28日获赤道几内亚总理亲署感谢信。
李宇结
李宇结,男,1985年12月生,中山市公安局民众分局交通警察大队事故处理中队中队长、三级警长。2009年李宇结从警校毕业被分到交警岗位,从警13年来,他在交警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积极救治每一场交通事故中受伤的群众,并不断提升调查和处理交通事故的工作能力。2020年8月,在民众街道发生的一宗交通事故中,驾驶员伤势较重,李宇结冷静调配人力物力,并当机立断驾驶警车为救护车开路,不到30分钟就抵达医院,为伤员赢得宝贵的救治时间。2022年,在另一宗交通事故中,肇事摩托车逃逸,而摩托车乘客身亡,为了侦破案件,李宇结带领同事加班加点、抽丝剥茧寻找线索,只用了3天就抓获肇事摩托车司机。荣获2021年度中山市“最美公务员”、2009-2010年度“中山市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中山市公安局个人嘉奖”4次、“个人三等功”1次。
林观寿
林观寿,男,1987年10月生,中山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医学检验中心微生物组组长。2012年毕业后到中山火炬开发区医院检验科工作。从事临床检验工作10年,先后在生化、免疫、临检、血库等专业组勤勉工作。2022年上海暴发新一轮大规模新冠疫情时,他与中山市其他15名队员,代表中山市成为广东省援沪核酸检测队的一员,参与到援沪的核酸样本加样工作中。面对大量的核酸检测样本,他默默坚守在离病毒最近的地方,不间断地进行核酸加样,实行24小时车轮战,只为让核酸结果早一刻呈现。在连续8个小时班次里完成4000管以上的加样量,每小时要重复1000次以上的拧盖动作。在这期间,核酸检测实验室的检测能力从原来每日8万管突破至日检测31.2万管。经过连续43天的艰苦奋战,共完成核酸检测975万管,累计超4523万人次,展现了广东速度,完美诠释了中山队“博爱中山、同心抗疫、一起守‘沪’”的理念。
中山火炬融媒体中心
美编:高一瑞
责编:李明锋
执行总编辑:胡红江、戎明星
总编辑:宋文君
编审:李慧
素材来源:文明中山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