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佛山市首批LNG动力改造船舶顺利完工交付,这意味着内河航运绿色发展示范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也标志着佛山进入绿色航运时代。
截至目前,佛山市LNG动力船舶已完成6艘改造,成为目前全省交付运营LNG动力改造船舶数量最多的地市。后续还有14艘船舶改造工作正在按计划推进当中,预计到2023年初佛山市将完成20艘LNG动力船舶的改造任务,初步形成LNG动力船舶应用规模,以绿色、低碳引领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
佛山首批LNG动力改造船舶停泊在河畔。
LNG全称为liquefied natural gas,也就是液化天然气。相对于柴油动力船舶,LNG燃料具有低碳环保、成本低、安全系数高等明显优势,船舶改造后可有效减少PM2.5颗粒和碳、氮氧化物排放。船舶LNG改造工程是将原来的旧的柴油机动力更换为使用清洁能源LNG燃料的发动机,并安装LNG储气罐、供气系统、控制系统、安保系统等配套设备。
本次集中交付的船舶均为经营西江北江航线的标准船型普货船。按照省政府的有关要求,各改造船舶船东与LNG供气方中海油公司签订《供气协议》,保障LNG动力船舶投产营运后船东可以享受LNG保供保价政策,即天然气销售价格不高于同期发改部门公布的0号柴油价格的70%,确保有效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LNG动力改造船舶现场试航。
“推进内河船舶LNG动力改造是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的重要举措,对推动运输结构调整、打赢蓝天保卫战具有重要意义。”佛山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深入推进内河船舶LNG动力改造工作,佛山市交通运输部门了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发动,组织船东实地考察LNG动力船,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出台资金奖励政策,充分调动船东参与改造的积极性。
近年来,佛山市交通运输部门积极推进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先后出台新增船舶运力奖励、LNG动力改造补贴等航运业扶持政策,鼓励加快老旧船舶更新换代,助力企业规模化发展。2020年以来共吸引27家航运企业来佛山注册,新增2000载重吨以上船舶158艘,船舶总运力由2020年初的73万载重吨增长到111万载重吨,增幅超50%,船舶平均吨位1800吨上升到2850吨,平均运距从197公里增加到283公里,船舶大型化、专业化趋势明显,为水运“稳增长”提供充足动能。
【南方日报记者】刘佳伦
【通讯员】李淑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