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有金融企业,我分行既在专业领域深入钻研,更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换位思考,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探索‘新金融’,提升服务效能。”近日,建设银行韶关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陈昊在接受南方日报、南方+记者专访时表示,近年来,建设银行韶关市分行紧紧围绕韶关市委、市政府发展思路,深入推进住房租赁、普惠金融、金融科技、乡村振兴、绿色金融等战略,积极开展“新金融”探索和实践,助力韶关经济社会发展,为韶关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贡献金融力量。
建行韶关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陈昊。范永敬 摄
推动信贷资源配置绿色化、实体化,降低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
南方日报: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在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方面的金融支持中,建行韶关分行有何新政策、新举措?
陈昊:今年初,我分行在惠民路支行打造全市首家“绿色支行”,制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方案》,成立“绿色金融发展委员会”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不断完善绿色金融运营机制,推动信贷资源配置绿色化、实体化;针对韶关市政府的重点招商引资企业,我分行积极联系对接,提供方便快捷的开户、结算、融资等金融服务,优化金融生态和营商环境;发挥“首贷服务中心”高效便捷功能,运用“小微快贷”“粤兴贷”等产品,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受疫情影响行业和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所有普惠金融的押品评估费及保险费、抵押登记费均由我行承担。今年以来,我分行已承担相关费用累计20多万元,进一步对普惠小微企业实行减费让利。
韶关首家“绿色支行”内设绿色金融服务专窗。唐音 摄
同时,我分行优先支持地方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助力地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南雄、仁化、曲江等地的光伏发电以及韶能生物质发电项目以及韶新高速、韶赣高速、雄信高速等交通设施建设提供授信支持;认真落实“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政策要求,积极支持和满足市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今年1月至8月,累计投放各项贷款60多亿元。
成立“乡村金融办公室”,让资产先行,助平台搭建
南方日报: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就“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提出明确要求,建行韶关分行在这方面的工作思路和目标是什么?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取得了怎么样的效果?
陈昊:在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发展规划中,韶关被定位为北部生态发展区的主阵地和湾区“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等。作为乡村振兴的腹地,我认为韶关未来发展潜力非常大。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作为国有大行,应以“国之大者”的高度来开展乡村振兴工作,要紧跟地方政府发展思路,突出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做到“一懂两爱”,即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坚持与时俱进,加强对“三农”知识的学习,深入乡村土地、走近农民身边,不断地探索和实践,特别是要将新金融“科技性、普惠性、共享性”与乡村发展实际相结合,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结合,推进“裕农通”与农业生产场景深入融合,打造乡村政务服务场景,因地制宜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2020年5月,建行全国首笔“生猪贷”80万元落地韶关企业,以金融之力支持推动生猪养殖的发展。(资料图)
我分行以“乡村振兴”为核心,自率先在全国建行系统内成立“乡村金融办公室”以来,以创新为指导原则,以“资产先行、平台搭建”为工作思路,先后创新了“现农贷”“生猪贷”等绿色金融产品,研发了“点点惠农—乡村百科便民一体机”,上线了三资管理、产权交易、智慧村务等多类提高农村数字化、智慧化管理的业务平台。通过一系列探索和实践,在借鉴同业的好经验与好做法的同时,逐渐找到了新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新途径、新路子。例如我分行联合韶关市浈江区农业农村局打造运营“涉农项目研发创新孵化实验室”,为涉农企业成长提供政策指引、平台搭建、信贷融资等综合服务,已协助近20家企业进行项目创新与研发。乡村振兴工作就是要深入调研、发现痛点、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截至目前,我分行涉农贷款余额从2019年的20多亿元增长至40多亿元,为大、中、小各类涉农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用好资金、渠道、平台资源,打造“金融+”,拓宽服务
南方日报:在金融科技赋能下,建行韶关分行如何纵深推进新金融行动,下一步将如何以新金融思维引导金融资源更好地服务社会民生?
陈昊:银行除了传统的资金资源,还有线上线下多渠道对接,以及可以利用平台优势保障多端口信息的有效对接。“金融+”对接各种服务,可以实现多样可能。其中,金融科技是商业银行未来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同时也是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渠道,其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创新。
2021年11月,韶关建行首个“建融智医”在乐昌上线。(资料图)
我分行一直都非常重视创新工作,打造了全省首个“金蜜蜂创客午餐厅”,营造创新文化氛围;获得了“全国金融五一劳动奖状” “广东省财贸金融系统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等荣誉;搭建了“美好生活体验馆”、橱窗文化、夜间经济、老年经济、妇幼关爱、社区服务等生活场景,联合第三方打造“银医港湾”“银税港湾”“公益教育港湾”“惠美童学馆”等“劳动者港湾+”品牌;先后启动了“百项政务服务进网点”项目“住宅专项维修资金E服务”项目、课后服务资金监管场景、“智慧缴费”“建融智医”等民生场景。
下一步,我分行将继续围绕“端口即窗口、场景即网点、数据即产品、创新力即竞争力”,以手机银行和建行生活“双子星”为核心,围绕老百姓关注的“衣、食、住、行、休、养、娱、学”,丰富特色场景,向社会输出智慧旅游、智慧医疗、智慧环保、智慧交通、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建行解决方案,以大数据助推经济社会和民生事业发展。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唐音 范永敬
【通讯员】马艳宾
【策划】毕式明 范永敬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