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医话 | 秋燥来了,咽干、咽痛、咳嗽?用好这一药!

广东省中医院
+订阅

医学指导:广东省名中医、岭南名中医、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耳鼻咽喉头颈科主任医师、学术带头人李云英教授。

开栏语

本专栏将定期推送中西医耳鼻咽喉疾病的预防、治疗及养生保健科普知识,为您耳鼻咽喉的健康保驾护航!欢迎持续关注!

“长夏要防湿,入秋应防燥”,进入秋季,很多人出现口干咽痛、咳嗽有痰等各种秋燥病症,慢性咽炎也是在秋燥的大环境下极易发生的病症之一。这期,广东省中医院李云英教授给大家介绍一味治疗咽喉病的名药——射干。

射干别名扁竹、乌扇、绞剪草、剪刀草、山蒲扇、野萱花、蝴蝶花,是鸢尾科射干属多年生草本,根状茎药用,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散结消炎、止咳化痰利咽、消肿止痛等功效,为咽喉科常用药。

古医籍记载的咽喉名药——射干

中医历代医家均推崇射干治疗咽喉病,射干汤在临床中也广泛使用。《本草纲目》中介绍:本品“降实火,利大肠,治疟母”。射干,能降火,故为古方治喉痹咽痛之要药。如孙真人《千金方》治喉痹的乌翣膏;张仲景《金匮玉函》方治咳而上气,喉中作水鸡声的射干麻黄汤;治疟母的鳖甲煎丸,皆为取其降厥阴相火之功,使火降则血散肿消,而痰结自解,症瘕自除。《滇南本草》亦云:射干能"治咽喉肿痛,咽闭喉风,乳蛾,痄腮红肿,牙根肿烂,疮痈一切热毒等症" 。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射干对炎症早期和晚期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提取物能够祛痰、消炎、镇痛,可以明显增加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

射干的临床应用

1、外感风热,或痰热壅盛所致的咽喉肿痛诸症。射干清热利咽化痰,常和牛蒡子、桔梗、甘草等配合应用。

2、痰涎壅盛,咳嗽气喘诸症。射干清肺热、消痰涎,常与麻黄、款冬花、紫菀等配合应用。

3、咽部干涩疼痛、充血水肿。常用射干配伍三棱、莪术破血通络。对于虚火灼津、炼液为痰之喉痹,常用射干配伍苏子、莱菔子化痰清火。对于急性咽炎,多配伍金银花、连翘清利咽喉,对于慢性咽喉炎,常配伍蝉蜕利咽开音。

4、二便不通。用射干根(生于水边者为最好),研汁一碗,服下即通。

5、腹部积水,皮肤发黑。用射干根捣汁,服一杯,水即下。

6、乳痈初起。取射干根和萱草根,共研为末,加蜜调敷,极有效。

民间复方

① 治咽喉肿痛:射干花根、山豆根。阴干为末。吹喉。(《袖珍方》)

② 治喉痹:射干,细锉。每服五饯,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入蜜少许,饮服。(《圣济总录》射干汤)

③治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十三枚(一法三两),麻黄四两,生姜四两,细辛、紫菀、款冬花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大枣七枚,半夏(大者,洗)八枚(一法半升)。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两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金匮要略》射干麻黄汤)

④治腮腺炎:射干鲜根三至五钱。酌加水煎,饭后服,日服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射干的茶饮推荐

慢性咽炎急性发作:

金银花10g,白菊花10g,射干10g,薄荷5g,生甘草5g。水煎温服。

主治:咽喉肿痛、咽干灼热者。

玄桔麦冬茶:

玄参15克,桔梗10克,麦冬10克,射干10克,沙参10克,水煎温服。

主治:咽痛咽干,干咳痰少,声音嘶哑者。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