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这一国家级示范项目动工建设,采用全球最大装机容量技术

南方+ 记者

8月31日上午,广东国粤韶关综合利用发电扩建项目动工活动在浈江工业园举行。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达到25亿元,新增就业岗位约300个,年创税约8000万元。目前项目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预计2024年下半年建成投产。

活动现场。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拟建设1台700兆瓦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及配套设施。采用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全世界单机容量最大“700兆瓦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专利技术,该技术于2020年12月被国家能源局评定为全国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2022年5月,经国家能源局批准,该项目被列为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700兆瓦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示范应用依托工程,属于国家级示范项目。2022年8月,广东省发改委对项目正式予以核准并批复。

“项目采用的技术属于更高参数的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通过结合CFB循环流化床实现炉出口环保超低排放、不带外置床、串联设计水动力、水冷壁补水保护系统四大突破性技术,实现了对劣质燃料的高效清洁利用、超低排放。”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提升广东省电力供应能力以及煤电机组运行水平和调峰能力,有利于粤北地区风、光、水电新能源外送和就近消纳调峰,促进新型清洁能源消纳。同时,还可同步为全国一体化算力枢纽节点韶关数据中心集群电力提供强有力的电力能源支撑。

项目规划图。

据介绍,该项目设计以韶关市当地煤矸石为主要燃料,并同步建设灰渣利用综合基地,实现了对煤矸石资源的综合利用,有效解决了煤矸石污染问题。同时,利用已建成的一期项目和本次拟建的二期项目进行区域集中供热,有利于拓宽政府招商渠道、促进节能减排,实现企业、政府双赢的局面。

近年来,韶关市经济社会呈现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用电需求日益增长。特别是随着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韶关数据中心集群启动建设,数据中心及其上下游产业项目纷纷抢滩落户韶关,既为电力供应带来了新的挑战,也为电力能源产业带来了巨大发展空间。

韶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邹振宇表示,韶关市委、市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全力提高服务水平,努力当好“店小二”、服务员,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范永敬

编辑 李幔 见习编辑 李恺莉
校对 王睿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