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怀集县卫健局局长陈应国:建设县域医共体,提升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

南方+ 记者

今年,肇庆市怀集县深化医疗卫生领域改革,重新组建以怀集县人民医院为总医院的医共体,初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医疗服务新格局。

近日,怀集县卫健局局长陈应国在接受南方+记者专访时表示,要以县域医共体建设为抓手,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实施分级诊疗制度,从县级强提高到县域强,提升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

无

南方+:今年,怀集县深化医疗卫生领域改革,重新组建以怀集县人民医院为总医院的医共体,这对怀集卫生健康事业具有怎样的意义?

陈应国:建设县域医共体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关键一招,也是提升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举措。具体来说,有以下四方面意义:

一是便于怀集县从县级层面进行统筹,破解基层医疗机构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管理、人才、技术、业务拓展的瓶颈和困局,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焦点问题。

二是可以充分发挥怀集县人民医院龙头带动作用,改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服务管理能力,更有效地实施分级诊疗制度,从县级强提高到县域强。

三是通过医疗质量同质化、一体化管理,能为群众提供更加经济、优质、便捷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逐步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的改革目标。

四是通过县人民医院医共体,制定更加科学合理、更具操作性的绩效考核方案,可以发挥绩效考核的杠杆和激励约束作用,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和能动性,全面激活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源头活水,推动公立医疗机构良性发展。

无

南方+:经过近半年的实践,怀集县人民医院医共体建设取得怎样的成果?

陈应国:一是通过专家下沉,临床带教,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形成了分工协作、规范高效的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医疗服务新格局初显成效。2022年上半年医共体内上转人次同比增长11.62%;下转人次同比增长41.88%。2022年第一季度县域内住院率达88.1%,在全省57个县(市)排名第13位,在肇庆市排第1位。

二是通过不断完善绩效改革,出台绩效考核方案,重点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倾斜,合理拉开收入差距,突显了医务人员技术服务价值,调动了工作积极性,提升了工作效率。

三是落实医共体分院的药械由总院统一管理,统一采购药品目录清单,明确分院药品、医用耗材、医疗设备采购管理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配送规定,有效解决了基层药品短缺等难题。自实施药械统一采购后,药品、医用耗材采购成本下降约30%左右,为进一步降低医院运营成本奠定基础。

无

南方+:2021年12月,怀集县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这对群众来说有哪些实际好处?

陈应国: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推动了怀集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与振兴发展,有助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

一是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群众可在家门口享受中医药服务。目前,我县100%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全部建成了具有传统中医药特色的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规范设置了中医科、中药房,能够提供6类15项以上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方法。97.34%的村卫生站(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二是“治未病”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努力让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怀集成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专责小组,落实中医专家参与和指导基层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实施,开展65岁以上老年人、0-36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推进家庭医生中医药签约服务。截至2022年7月,县中医院治未病科总诊疗人次为3968人。

三是中医药扶持政策得到充分落实,努力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怀集积极落实“中医药总费用占住院总费用20%以上,支付比例再提高5个百分点”和“将中医药治疗骨折调整为特定病种门诊,将中医药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保基金支付范围,使广大群众享受到医保优惠政策的红利,减轻患者看病就医的经济负担。

延伸阅读

肇庆怀集医共体建设成效初显:基层医院住院人数同比增长52.73%

南方+记者】刘亮

通讯员】 李启信

编辑 唐锦洪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