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继珠海保税区、珠澳跨境工业区之后,珠海即将迎来首个综合保税区。8月30日,位于金湾区的珠海高栏港综合保税区(下称“高栏港综保区”)顺利通过预验收,距离最后的封关运作仅剩临门一脚。
这是我国开放层级最高、优惠政策最多、手续最简化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其享有的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及简便的进出境监管措施,在发展对外贸易、吸引外商投资、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重要促进作用。
在当前珠海市“产业第一”的部署下,地处珠海西南端,紧邻亿吨大港,作为新空间、新载体的高栏港综保区将迎来怎样的机遇?
根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广东省内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出口4976.16亿元。而其中,省内9个已封关运作综合保税区进出口额就达到3021.28亿元,占广东省进出口总值的7.7%,同比增长32.4%,交出亮眼成绩单。
这离不开广东自贸区、粤港澳大湾区等政策叠加优势,一系列的制度创新也促进了广东省内综保区持续发挥其对外开放平台的作用。今年5月,深圳前海综保区运行全国首个机场货运安检前置站,标志着深圳机场的进出口货物在前海就可实现集货、分流、订舱、打板、安检等航空货运全流程贯通;在坪山综保区,深圳海关大力推广“仓储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模式,使保税货物和非保税货物流转更加灵活高效。
由此可见,综合保税区作为一个更开放的平台,在完善政策、拓展功能、创新监管、培育产业配套、优化营商环境上有显著的竞争新优势。特别是综保区能在更高层级适应企业未来发展对政策及制度创新的需求,未来海关特殊监管区的创新也都会聚焦在综合保税区内实施。
换言之,未来综合保税区的发展既要突出其中的“合”字,综合运用、用足政策,形成强大合力和叠加优势,同时也要有十足“闯劲”去加快试行创新政策。作为综保区中新的一员,如今,珠海高栏港综合保税区也需要更多考虑跨越单一功能经验的重复,更多向多元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去拓展,在开放合作的前沿阵地,探索出自己的发展道路。
按照计划,高栏港综保区将重点发展保税物流、保税加工、保税维修等业态,突出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重点产业,着力打造“一个中心、两大基地、四大平台”。即国际物流集散中心;保税智造集聚基地、高端维修服务基地;跨境电商示范平台、保税融资租赁交易平台、期货保税交割平台及保税研发创新平台。
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综保区的适用政策给予了其更高的自由发挥空间,用好手中的“武器”,迈出创新的步伐,方能在珠海拓展对外经贸关系,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不断扩大珠海在整个大湾区城市群中对外开放、国际合作影响力的使命中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如今,聚焦海空“双港”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功能协调和产业联动,推动先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新机制,高栏港综保区已定下了立足区位特点的任务目标——不断培育新动能、拓展新业态、打造新优势,通过空海相济、双港联动,着力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建成珠海对外开放的新高地、珠澳合作的新空间。
登高望海,高栏再出发。
【记者】 董谦君
【摄影】 关铭荣
【统筹】吴志远 沈梦怡
相关阅读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