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阳观察|阳春:文旅融合,打造岭南生态康养胜地

南方+ 记者

阳春,意取“漠水之阳,四季如春”。这里旅游资源丰富,有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喀斯特地貌区、粤西最大的高山草原、连绵数千亩珍贵的毛棉杜鹃、种类丰富的温泉资源、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地质公园”“广东省戏剧之乡”“中国马水桔之乡”“中国春砂仁之乡”“中国孔雀石之乡”“中国蚕桑之乡”等诸多美誉。继凌霄风景区之后,去年5月春湾风景区又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如今阳春市坐拥两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旅游名片进一步擦亮。

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和厚重的文化底蕴,让阳春成为广东省旅游开发最早的城市之一。近年来,阳春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把全域旅游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抓,以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通过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和全社会共同参与,致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热门旅游目的地,力争成功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岭南生态康养胜地,全力推动阳春由旅游大市向旅游强市跨越。

完善旅游配套设施

为游客带来更好的体验

山峦叠翠、湖峰相映、游人如织,如同置身山水画卷之中……这是近日记者在阳春市春湾风景区内看到的景象。“去年5月,我们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进一步打响了阳春旅游品牌。”阳春市春湾风景区管理所副所长邱时军介绍,目前景区加大投入力度,陆续升级了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旅游厕所等配套设施,致力于为游客带来更好的体验。

在阳春市区春砂仁博物馆,记者见到馆内陈列着各类春砂仁品种,详细记录了春砂仁的历史起源、医药文化、传承工艺、品类鉴别、生长环境及1300年前传承至今的12道古法烘焙工艺。同时,这里也是我国首个春砂仁博物馆,每年都吸引了大量客人前来参观。

砂仁全身都是宝,阳春砂仁的种植已有1300多年历史,经过多年的耕耘,种植面积现已超过8万亩,形成从源头到终端的完整产业链。如今,品质高、药性佳的阳春砂仁已名扬全国各地,成为全市闪亮的名片之一。

记者获悉,该市正以春砂仁为支撑、以生态优势为依托,建设春砂仁现代农业产业园,致力打造具有阳春特色的农业生态旅游及康养产业。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阳春市将以春砂仁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平台,深挖砂仁文化,强化农旅功能结合,深入挖掘春砂仁药用价值、原生态种植技术,融入特色历史、美食、民宿等体验,将春砂仁产业园打造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区。

发挥优势,夯实基础

强化与大湾区资源要素对接

当前,广东正在深入推进“双区”建设以及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对休闲旅游康养、高质量农产品等领域产生大量需求。作为粤西地区最靠近粤港澳大湾区的县级市,旅游发展前景广阔。

近年来,随着罗阳高速、阳阳高速、汕湛高速、中阳高速等相继建成通车,阳春交通实现了由“线”成“网”、由“窄”变“宽”、由“通”转“畅”。2020年6月,广湛高铁全线开工建设,预计于2025年建成通车,届时阳春往返广州单程有望缩减为60分钟,交通区位优势日益凸显,将逐渐发展成为联系东西、畅达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其次是农业资源优势,阳春有条件打造成大湾区的“菜篮子”,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则让阳春具备成为大湾区“后花园”的基础。

背靠着拥有近一亿人口的大湾区广阔市场,阳春正加快与大湾区核心区资源要素对接,积极抢占旅游休闲、生态康养、绿色农业、特色文化等市场份额。依托丰富的生态和文化旅游资源,阳春正以生态休闲旅游为主导,积极打造乡村旅游、亲子家庭游、研学旅行等新兴业态,推动旅游发展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让阳春旅游更有内涵、更有层次、更有深度。

顶层设计,精心布局

倾力打造岭南生态康养胜地

如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持续开展以及乡村风貌提升建设的全面推进,让阳春有了打造美丽经济的支撑点。目前该市已建成“春北山水画廊示范带”和“马兰田园风光示范带”,今年将建设“红色文化教育示范带”和“高山草原花海示范带”,明年将谋划建设“凌霄农旅融合示范带”和“漠水两岸风情示范带”。

站在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度上,阳春市委、市政府强化顶层设计,把加快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高规格委托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专家团队,编制了《阳春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21-2035)》《阳春市乡村旅游规划(2021-2035)》《阳春市旅游目的地营销策划(2021-2035)》三项规划,提出了“一核一带两心六组团”的全域旅游发展空间布局。其中,“一核”即漠阳江百里画廊景区;“一带”即漠阳江风光休闲旅游带;“两心”为阳春城市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和春湾旅游小镇副中心;“六组团”则包括春湾—凌霄岩喀斯特休闲度假组团、鸡笼顶高山草原户外组团、鹅凰嶂温泉生态度假组团、马兰风光田园休闲组团、春城文化休闲康养组团、岗美红色教育体验组团。

“接下来,我们要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业和生态康养业,充分利用生态环境良好、山水资源丰富等优势,构建一核一带两心六组团布局。特别是做好春湾风景区、凌霄风景区、崆峒风景区的升级改造,提升春湾镇高村、岗美镇潭簕等乡村旅游景点‘颜值’。”阳春市相关负责人表示,要着力把阳春打造成休闲康养度假胜地,力促阳春(国际)温泉养生度假村加快建设,开发八甲、圭岗温泉,提升完善春都温泉设施,力争今年成功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岭南生态康养胜地。

据介绍,未来阳春将突出“三大片区”建设。春北片区依托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凌霄风景区、春湾风景区,建设春北乡村振兴农旅融合发展示范片;春南片区引进有实力的央企合作,建设马兰乡村振兴综合体实践区,打造稻田休闲经济体、民宿经济体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基地等;春中片区采用引进社会资本的模式,建设乡村振兴创意小镇,开展农产品种植、春砂仁等品牌塑造、农产品加工、观光营地和新农村建设。

紧抓刚需,错位发展

打造小而美旅游精品

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优质客源市场,阳春市不断加大优质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力度,狠抓重点旅游项目要素保障,推动重点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国有景区配套日臻完善。阳春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1.5亿元,加大凌霄、春湾和崆峒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成功推动春湾风景区于2021年5月升格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进一步擦亮了阳春的旅游名片。

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重点建设项目高位推进。阳春市政府批准投入2600万元实施阳春市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重点建设项目,现已完成阳春市全域旅游全景图编制,建成3个旅游集散中心和2条特色美食街,完善了全市旅游标识系统,完成了旅游大数据平台、指挥大屏、“一部手机游阳春”小程序和系统配套服务等智慧旅游项目建设,为打造全域旅游“大格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旅游产业扶持资金政策推陈出新。阳春市修订《阳春市旅游产业扶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将专项资金金额由1000万元/年提高到1500万元/年,为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注入了新活力。

针对该市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度不高,缺乏精品、特色、龙头旅游产品,该市实施错位发展,紧紧抓住旅游刚需,提升旅游产品,发展大众旅游经济,打造小而美旅游精品,培育旅游氛围。重点发展春北片区喀斯特地貌资源,打造漠阳江风光休闲旅游带,提升景区品质,开发喀斯特地貌游玩新体验,形成网红旅游产品。积极建设交通通道,完善住宿结构,提升美食街区和城市休闲娱乐设施建设,增强公共服务能力。

“未来几年,阳春将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和周边市场的旅游刚需,以漠阳江为核心轴线,打造全域大景区,以众多旅游新产品新业态为突破口,构建区域特色旅游氛围,并吸引更多有竞争力的大型文旅项目建设,构建完善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阳春市相关负责人表示。

文化为魂,节庆为媒

品牌营销吸引八方游客

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阳春不仅有美景天成的“高颜值”,还拥有历史文化、非遗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体育文化等深厚的文化底蕴。

如今的旅游消费者,也不再满足于到景区“打卡游”,更愿意选择看民俗、看历史、看文化,越来越追求个性化、深度化、特色化的品质旅游。在此背景下,阳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文化赋能旅游发展、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品位,用旅游带动文化传播、彰显文化魅力、促进文化繁荣,让文旅融合助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该市通过做好阳春根雕、高流河墟、梁镇南将军府炮会等非遗专题展览,推动非遗文化进景区,进一步提升了阳春非遗文化的知名度;阳春市粤剧团深入挖掘本土特色,创作了多部粤剧精品,其中粤剧《番薯县令》还曾亮相北京梅兰芳大剧院;阳春市现有市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52处,包括独石仔洞穴遗址和石望铸钱遗址2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阳春市博物馆常年开设阳春历史文物展,并在春湾高村建成牛窿山古人类活动遗址项目,使阳春厚重的历史文化得到进一步弘扬和彰显。

一方面深入挖掘当地厚重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大力传承和弘扬传统节庆文化,从而让阳春特色文化生生不息。

该市连续多年举办春湾石林桃花节、春砂仁旅游文化节、乡村旅游节等旅游节庆活动,推动高流河墟、重阳古墟等传统民俗不断焕发出新活力。去年4月25日,阳春市还在双滘镇鸡笼顶森林公园成功举办了首届高山草原杜鹃花节启动仪式暨广东省“森林城市·绿美广东”主题宣传活动,展现了阳春市创森工作成果和旅游资源,带动乡村旅游事业发展。

与此同时,体育赛事与旅游深度融合。阳春于2019年、2020年连续成功举办了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2020年成功举办了省自行车绿道联赛等大型体育赛事,吸引了大批游客,推动了餐饮、交通、住宿、娱乐等行业消费,有力助推疫情背景下旅游市场复苏,进一步打响了“运动阳春”“健康阳春”品牌。

文与旅相伴,旅因文而兴。如今,随着文化和旅游融合叠加效应的日益凸显,更为该市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此前,阳春市投入了2000多万元用于该市潭簕村“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后期还将追加投入约8000万元实施“红色村”连线连片提升工程,倾力打造岗美镇红色旅游片区;阳春已建成云山绿湖度假村、阳春国际温泉项目(首期)、马兰风光片区、春湾高村、“春北山水画廊示范带”“马兰田园风光示范带”等一批乡村旅游景区,打造出新的旅游热点;该市还成功申报多个文旅融合品牌,包括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1个、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3个、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3个、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2条,省历史文化游径1条等,进一步打响了阳春的乡村文旅品牌。

一线实践

邀请专家团队“把脉”阳春文旅产业

今年8月初,由北京江山多娇规划院首席专家、院长原群教授及相关人员组成的考察团,到阳春市开展旅游资源和项目考察调研。8月2日,阳春市召开北京江山多娇规划院专家团队考察凌霄、春湾、崆峒景区工作汇报会。考察团队高度评价了阳春市旅游项目建设和文旅融合、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发展环境等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认为阳春市旅游历史悠久、文化深厚、风景秀丽、区域优势明显、旅游资源独特,有着良好的旅游发展基础,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建议阳春市持续走生态旅游之路,以旅游度假区、乡村振兴、文化底蕴和讲好阳春故事等为载体,充分利用当地旅游资源优势,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区。考察团队还提出了近、中、远期旅游发展纲领性的指导意见。下一步,双方将就旅游景区提质升级进行深入交流合作开展磋商。

8月22日上午,中国生态学学会秘书长、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钟林生率领专家评审组,到阳春市举行“阳春·岭南生态康养胜地”评估报告专家初审会。创建“阳春·岭南生态康养胜地”品牌,是推进阳春市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全新抓手,对阳春市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全媒体记者】杨世华 罗天

【通讯员】黄智

编辑 李明秀
校对 牟元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