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西南四小、九小门前老街:宝藏街上的金色记忆

三水政法
+订阅

“炸白菜一份、炸云吞三份!”三水区西南街道第四小学校门前的街道上,有一家开了十几年的“老字号”——“尖沙嘴”小吃店,老板娘黎女士正在厨房里忙得不可开交。黎女士说,这些年来每天都是这般忙碌。

而在西南街道第九小学校门前街道的“泉记日杂”店里,一位老人、一台老式电视和一份报纸构成了一个安静祥和的画面,坐在旁边的孙子摆弄着满屋的玩具,时不时发出的吵闹声,在这条安静的街道上显得格外响亮。

这两条校门前的街道,曾经是三水人眼里的“宝藏街”。昨日,记者走进这些街巷,找寻封存于时光的故事。

四小门外  老味道依旧可寻

在西南街道同福路的中段、第四小学校门前,有一条拥挤的街道,这里曾经是小吃、零食、文具、玩具的天下,是“学生哥”的天堂。

“小卖部里面有很多东西卖。”市民吴小姐是00后,她回忆道,同学之间都会有追赶潮流的风气,而小卖部就是潮流的风向标,里面会有最近流行的小玩意,比如玩具、文具、零食。

位于三水区西南街道同福路7号的西南街道第四小学。

吴小姐小时候经常忘记戴红领巾上学,每次都会在这条街上的一家玩具店购买。“只有这家玩具店知道我不爱戴红领巾的秘密。”她说,玩具店店名她已经记不清,如今这家店已经变成了一家餐饮店。“很多学生放学后都会在这里逗留一下才肯回家。”放学后在校门前的街上买上一份可口的小吃,拿在手上边逛边吃,是她放学后的乐趣,“尖沙嘴”小吃店则是她最常去的。

新店林立,“尖沙嘴”小吃店显得颇有“年代感”。店里,阵阵油炸香味扑鼻而来,老板娘黎女士正在为顾客制作油炸小吃。

西南街道第四小学校门口对面小区内的一家名为“尖沙嘴”的小吃店。

“现在还有不少人,问还有没有1元1份的牛杂。”黎女士告诉记者,该店曾经推出“1元1份”牛杂优惠活动,是针对小学生特别准备的,给不少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曾经的小学生,有些如今已为人父母。他们在接送小孩上学时,还会带着孩子一起“打卡”老店。

“每天都是这么忙。”黎女士说,十几年来,这条街人流量一直不小。近年来,借着背靠三水广场大商圈的优势,这里开满了各种各样的新式商店,昔日的老街小巷焕然一新,而那些属于老街的故事,渐渐只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之中。

九小门外  曾是玩具天堂

在西南街道第九小学校门前的街道上,老街味道甚浓。老旧的小区与小学门口之间,是人迹稀少的海兴街,“泉记日杂”店与它的主人一样,像是一位偏安一隅的“老者”。“开店差不多三十年了。”年近70岁的老板娘刘淑冰告诉记者,这里曾经是三水的繁华地段。

位于三水区西南街道耀华路6号的西南街道第九小学。

“泉记日杂”,店如其名,商品丰富多样,玩具、文具、零食、小吃,应有尽有,拼凑了许多小学生的童年记忆。“以前生意旺盛的时候门前还举办过四驱车比赛。”刘淑冰说,当年的玩具不多,四驱车比赛是小学生课后最热衷的活动,这个活动也一度让“泉记日杂”成为当时最火热的玩具店之一。

西南街道第九小学旁的一家开了将近30年的日杂店。

记者在店内看到,以前的积木、四驱车都已不见踪影,售卖的玩具与时俱进,但当年人潮拥挤的景象已不复存在。

“很多商户都搬走了。”刘淑冰感叹,随着小区老旧,商户搬迁,曾经车水马龙渐渐淡去,“泉记日杂”像个倔强的老人,安静地坐在第九小学门前。“这里跟我们一样,老咯!”,说完,刘淑冰再次拿起报纸,安静地坐在电视机旁。

来源:佛山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