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中开始,南沙的好消息陆续有来。2022年上半年广州各城区经济数据显示,南沙GDP总值迈过“千亿”大关,同比增长3.7%,增速引领全市各区。6月发布的《南沙方案》则让南沙再度迎来价值提升的新契机。
《南沙方案》从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等五个方面部署重大任务,将南沙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更好地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图片来源:广州南沙发布
◆连通港澳
以港商开发而起,因深化合作而兴
南沙与港澳有着不解之缘。
1978年,香港知名实业家、爱国商人霍英东在一次只能划小船跨越珠江的简陋考察中,发现了南沙的价值。此后数年,霍英东到访南沙多次,推动南沙的起步建设,投放启动资金超25亿元,并带动港商前往南沙发展,其家族对南沙的关注和开发也延续至今,霍英东本人亦被人称为“南沙开发之父”。
南沙的兴起源于香港爱国商人的投资建设,在地理位置上,南沙与香港隔海相望,与澳门有广澳高速相连,未来18号线延长至珠海后,距离将会拉得更近。而《南沙方案》的出台,则进一步强化了南沙与港澳之间的合作与协同。
《南沙方案》得到了广州市、广东省的全力支持,戴德梁行研究院副院长、华南区研究部董事张晓端认为,《南沙方案》不仅可以看到南沙本身在产业、经济和区域发展上的方向,同时更承载了融合粤港澳三地,并进一步推动面向世界的高水平开放的战略平台的期待。
“《南沙方案》对于优化南沙城市定位、提升城市形象等都有积极作用。”6月《南沙方案》刚刚发布时,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曾指出,产业资源势必会提升南沙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战略地位和枢纽地位,后续预计也将出台政策促进人才特别是港澳人才的加快导入。
严跃进的观点很快得到应验。6月29日,教育部宣布已批准正式设立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办学地址就位于南沙庆盛枢纽。一天后,南沙发布支持港澳青年创业就业的“新十条”措施,就港澳青年职业成长的痛点难点提供解决方案。到了8月,南沙港澳居民个税优惠政策正式落地实施。
而在张晓端看来,《南沙方案》中提出的“面向世界”包括“引进来”和“走出去”。其中“走出去”要通过共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来实现。“具体的举措包括建设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和构建国际交往新平台,深化南沙与港澳以及世界的衔接,凸显南沙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对外开放门户作用,同时承担起‘双循环’发展格局中的枢纽节点的责任。”
◆科创领航
平台持续搭建,人才不断汇聚
根据去年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南沙区常住人口达846584人,与“六普”时相比增长225.74%,年平均增长率为12.53%。值得关注的是,南沙全区常住人口中拥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51487人,与“六普”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7089人猛增至17894人。
人口增长,是南沙过去多年城区扩张吸纳人口的成果,而文化程度的提升表明南沙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在增强,这背后正是南沙科创能力的提升。
如今在南沙街头,由小马智行投放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已成为道路常客,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一抹未来色彩,这是南沙在探索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商用方面先行先试的重大成果,也是南沙成为科创研发成果转化载体的表现。
此外,《南沙方案》更是提出打造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高水平建设南沙科学城。如今南沙科学城稳步推进,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迎来首批学生,敲定落户南沙的广东数据交易所即将揭牌,各类高端实验室、研发企业也携带着创新的基因汇聚于南沙。
戴德梁行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南沙方案》首提粤港澳科技联合创新与合作机制,意味着南沙未来在科技创新方面不仅仅是基于南沙或是广州的科技创新力,而是更加强调充分调动粤港澳大湾区内各项创新要素来打造联合创新力,并依托大湾区对外开放的平台和机制,引入国际化创新资源并对接国际市场,以此在科技创新,包括国际科技创新成果的转移转化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该机构报告认为,南沙产业定位具备自身特色。广州高等院校云集,提供了优质的高等教育及人才资源,各类科研机构在数量和质量上也处于大湾区领先位置,但在科技创新转化与落地机制方面仍存在瓶颈,而《南沙方案》提出打造华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地,以此提升产业发展能级,进一步引领大湾区科技创新,也体现出大湾区融合发展、优势互补的思路。
专题
【记者】周中雨 柴亚娟 葛政涵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