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8月,惠来凤梨渐次上市,惠来大地迎来了一场凤梨的盛宴。从田头到餐桌,从采购点到直播间,从鲜果到凤梨酥,围绕凤梨产业链条展开的诸多火热场景和特色产品都令人叹为观止。
凤梨酥、凤梨月饼、果汁、果醋……惠来产业园通过整合农业、企业、文旅等资源,传播凤梨文化,讲好凤梨故事,不断丰富凤梨产业系列产品。在此过程中,惠来凤梨的N种可能不断被解锁,以三产联动的大视野,探索出一条产业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以品质带动品牌
惠来凤梨有着100多年的种植历史。源于本地的生态地理环境,惠来凤梨本就属于果中臻品,但市场销售却一直在中低价位徘徊,还常遇到“丰产不丰收、歉收无果销”的现象。
“过去惠来的凤梨多是散户种植和分散经营,品质参差不齐。”广东壹加捌现代高新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壹加捌公司)副总经理朱晓鸣向南方农村报记者表示,由于品牌长期缺位,导致惠来凤梨的销售价一直在中低价位徘徊。
如何破解“丰年果贱”,提升品质是关键。为加快提升惠来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做大做强区域特色农业产业,2018年惠来县委县政府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壹加捌公司投资创建惠来县凤梨产业园。产业园全面施用农家肥和有机肥,修建1万多立方米的山泉蓄水池,采取山泉水浇灌的种植方式,确保了凤梨品质和口感。同时引进“台农16、21号”品种,并与有关科研机构合作培育自己的凤梨优良新品种“惠来号系列”,提升惠来凤梨品牌的核心竞争力。2020年凤来宝生态凤梨还通过全国名特优新产品营养品质评价鉴定。
此外,产业园通过举办“凤梨文化节、乡村灯光节”,以及“农博会、农交会”,大力推广“12221”销售模式,拓宽销售渠道,促进产销对接。利用主媒体新媒介传播优势,讲好品牌故事,传递品牌价值,打造出惠来凤梨区域公共品牌。
“2018年之前,整个惠来的凤梨田头价不到一块钱,到今年田头价平均提升至5元。”在壹加捌公司负责销售的黄国梁告诉记者,今年凤梨鲜果不愁卖,几乎是供不应求。
在壹加捌公司的带领下,经过近三年多的良种优化,实行科学化、规模化、生态化种植模式,惠来生态凤梨逐渐受到市场的认可和消费者的喜爱,销售价格逐年提升。
精深加工提档升级
“鲜果销售都有一定的期限,一旦超过这个期限,产品价值将急剧下降。”壹加捌公司总经理黄宇慧向南方农村报记者介绍,过去惠来凤梨随时间而变化,农产品因外观和品质会打折扣。此外,一些卖相好、品质好的大果可以卖出高价,像小果却卖不上一个好的价钱。
如何能挖掘出凤梨更大的价值?出路就在于精深加工。
“我们以惠来生态凤梨为原料,取用新鲜鸡蛋、天然面物性奶油等原料,制作出了金砖凤梨酥。”黄宇慧向南方农村报记者介绍,金砖凤梨酥最大限度地保持新鲜凤梨原有的品质,营养成分损耗少,市场反响很好。“凤梨经过深加工成了凤梨酥,价格翻了几倍。”
在黄宇慧看来,凤梨全身上下都是宝——凤梨果肉可以做成水果罐头、凤梨汁可以制成饮料、凤梨渣用来做凤梨酥、凤梨月饼等,真正实现了凤梨价值最大化。“精深加工一定要做,就是为了以后更好地发展。”
接下来,产业园还将建设一批凤梨精深加工生产项目,并配套凤梨分级处理检测生产线及其他相关生产设备,引进凤梨酥、果汁、果干、果醋等系列食品加工生产线,将凤梨资源充分转化,大力发展凤梨精深加工。通过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进一步带动农民增收。
据了解,产业园还将建设粤东农产品流通集散中心、电商营销中心以及物流配送基地,保证凤梨鲜果以及加工产品的销售、冷链仓储和物流运输。
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
惠来县地处粤东沿海,背靠大南山南麓,枕山面海,拥有着鲜见的生态资源禀赋。如何在新时代的发展和趋势中让惠来凤梨获得关注的契机,让一方沃土更有文化气息,让游客更加向往?
“今年年底要完成1个农家乐及50个钓位的建设。”据黄宇慧介绍,产业园将充分利用园区山清水秀的自然资源,建设“凤梨主题乐园”,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实现一三产联动发展。
黄宇慧告诉记者,凤梨主题乐园项目有“五彩惠来、凤梨欢乐谷、凤梨亲子乐园、童梦王国、四季花谷、五彩果园、农业博物馆、文创中心、康养中心、潮汕特色美食街,以及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据了解,产业园计划总投资约6亿元,计划2026年完成建设。公司将充分利用惠来凤梨产业优势,以“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合作模式促进产业发展,按照生产、加工、科技、流通、休闲旅游深度融合的全产业链布局思路,大力发展数字科技智慧农业、云电商平台、开发农业休闲旅游项目、建设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粤东现代化农业和休闲旅游产业示范工程。
据估计,产业园建成后,凤梨种植总规模将达到72000亩,年产量将增至14万余吨,年产值约6亿元;二产精深加工将实现产值约2.8亿元;三产农业休闲旅游及农产品流通收入约1.3亿元;实现全产业链综合总产值10亿多元,将辐射带动周边1.5万户农户,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提供就业岗位1000个以上,农户收入将高于本地平均水平20%左右。
【记者】赵继林
【来源】南方农村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