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天然溶洞违建休闲山庄,百年难遇的洪水是一对父子惹的祸……

南海检察
+订阅

“很吓人的 那是晚上的时候

院子水大得很

家里的东西基本上全部冲翻了的

屋里的凳子有些冲到下面河里去了”

百年难遇的洪水

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八一村地处黔北赤水河、桐梓河交汇之处,有着优越的水土资源。

2019年的夏天,村子突然遭遇大洪水,巨大的水流从十几米高的悬崖流下。悬崖上的竹子被拦腰截断,山路上满是滚石、泥沙,无法正常通行,洪水水位更是达到了两三米。

水流下游有四百余户村民,两千多人,一千六百余亩的耕地。突发的洪水导致大面积的农田和水塘被淹,村民被困。

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习酒镇派出所接到报警后,迅速对村民展开救援。还好被困的村民都被安全转移,没有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抗洪工作持续了整整一个星期,洪水终于消退。

据了解,洪水暴发当天,当地的降雨等级仅为中级,根本不会导致水位异常。

这个洪水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天然溶洞变度假山庄

据了解,洪水暴发的地方名叫观龙山,山上有个观龙岩,岩壁上有一个巨大的溶洞,洪水就是从洞里流出来的。

观龙山溶洞洞口高十五米,纵深大于二百米,曾经在2016年被评定为贵州省一级旅游资源,是目前遵义市还没有被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之一。

2015年,这个天然的溶洞突然被改造成度假场所,类似北方的农家乐,观龙岩也改名为观龙潭山庄。

初步测算,观龙潭山庄占地一千多平方米,溶洞口有个十多米宽的养鱼池,养着各种类型的可食用鱼类。山庄里面还有一个木质结构的酒窖,大概有几百坛酒,是山庄的主要休闲区域。

夏天在山庄里度假,不仅十分凉爽,还可以观赏溶洞的美丽景色,因此,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在周末的时候,就会有许多城里人开车来山庄休闲聚餐。

然而,这个山庄的改造,却给附近村民的生活带来不便。

据附近村民描述,溶洞原来仿佛一个天然的大空调,洞里经常能看到鱼和青蛙。自从山庄修建好后,溶洞附近的生态环境就被山庄里产出的厨余垃圾和污水破坏了,鱼和青蛙都变少了,村民们也难以再去洞里乘凉。

为查明八一村突然暴发的洪水是否与山庄的修建有关,遵义市地质大队的专家动身前往观龙潭山庄。

经查,每逢汛期,溶洞内的通道几乎会被水填满,再经由峭壁向下游流走。

然而,山庄修建后,溶洞里多了很多柱子,这些柱子减小了地下河道的过水断面。

此外,山庄还在溶洞出水口建筑围墙,浇灌了很多支撑柱、步梯,使得河道宽度从八米左右收缩到了五米,溶洞的行洪面积大大降低,地下河道的排泄功能也随之降低,洪水因此产生。

千百万年的巨大钟乳石被毁

据调查,山庄由习水县肖廷开、肖海波父子建造,属于非法营业。

建造之初,习水县国土资源局等部门就已对父子二人进行劝说和阻止,甚至多次书面责令二人停止施工,然而父子俩却依旧偷偷扩建山庄。

为了修建山庄,父子俩建造了房屋,还配套了停车场、围墙、大门等设施。大量的钢筋水泥掩盖了原生的植被和土壤,汛期的水土保持面临威胁。

此外,溶洞中原本有着种类繁多的钟乳石、石笋、石芽,为了防止钟乳石掉落损坏下方的酒坛,肖氏父子在建造山庄时,直接把长了千百万年的巨大钟乳石敲掉。

这些钟乳石每形成一厘米,大概需要一百年的时间,一米长的话就要一万年。现在这些钟乳石已几乎没有再修复原貌的可能了。

肖氏父子强行改建溶洞的行为,损害了国有资源、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

2020年10月,贵州省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

庭审现场,被告肖氏父子并未否认修建山庄各项事实。

最终,法院判决两被告共同承担违建观龙潭山庄致生态环境损害的修复费用一百六十余万元,共同赔偿山庄经营期间排污功能损失费七万余元,共同承担地质环境损害及生态修复评估费用十二万余元,并向社会公开赔礼道歉。

普法时间

Q

溶洞能否被私自占有或者另作他用?

A:

《宪法》明确规定自然资源属于国家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侵占破坏岩溶洞穴。作为一种自然资源或者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岩溶洞穴是经过千百万年来自然形成的,受到法律的保护。

如果任何人违反了法律的规定,那么行政机关可以对他依法进行行政处罚。除了行政处罚外,他还应该承担侵权责任,也就是侵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所造成的损害,检察机关有权力提起公益诉讼。检察院提起(公诉)犯罪了,他还要承担刑事责任。检察机关(也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当然社会组织也可以提起公益诉讼。

来源:CCTV今日说法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