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两个动作来训练,远离上交叉综合征!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订阅

在日常生活中,工作、学习、生活都难免会有长时间维持一个姿势的时候,比如查看电子产品(手机、电脑等)、看书、做家务等,这得益于骨骼肌肉、神经系统的协调作用,但是看似日常的活动,如果姿势不正确,也会给我们的健康埋下隐患。

在观察人体的直立姿势时,正常人脊柱从侧面观察有四个弯曲部位,称为生理性弯曲,即颈椎前凸、胸椎后凸、腰有明显的前凸、骶椎则有较大幅度的后凸,头、耳和肩峰在同一条与地面垂直的线上。

但很多时候,我们头颈部姿势可能是这样的:

从上图的异常姿势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头、耳和肩峰参照点并没有在一条直线上!

到这里,可能有相同体态问题的朋友会有疑问:很早之前就发现自己有这样的体态姿势问题,到目前也没有什么不舒服,身体可以照常的工作、学习、生活。

到这里,我们有必要来了解一下这个异常的体态了——

上交叉综合征

医学上,对此异常体态的肌肉失衡模式称之为:“交叉综合征”,亦称近端或肩带交叉综合征,本文主要称之为上交叉综合征。

之所以称之为上交叉综合征,是因为我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姿势导致了胸部与背部两侧的肌肉力量不平衡,造成了背侧上斜方肌和肩胛提肌与前方的胸大肌和胸小肌的紧张,和颈前侧深层屈肌、中下斜方肌的薄弱,一强一弱连线形成交叉。

这两侧肌肉力量的不平衡导致了相应关节位置的异常,如典型的头部前伸、颈胸椎的生理曲度变大、肩关节上提前伸等。由于关节位置已经出现异常,所以该关节运动时,周围的肌肉不能对其提供良好的应力与保护,造成关节功能的紊乱,加速关节的退化。

上交叉综合征体态如果不给予干预和矫正,会对其周围的组织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呼吸不畅、头部供血不足等。

预防重于治疗,纠正上交叉综合征体态是越早越好,这里有两个训练动作供大家预防或纠正上交叉综合征,一起行动起来吧!

训练一:

训练二:

PS:每次训练量以出现疲劳感为度,每天可训练2~3次。

温馨提示:

1.学生人群如同时伴有高低肩,需警惕是否存在脊柱的侧弯,建议前往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以便鉴别诊断。

2.如有以下情况者,是不建议做此运动,如严重四肢无力、走路踩棉花者;金属/电子装置植入术后;严重的心肺功能疾病;癌症患者;孕妇。

3.进行以上动作时需要注意:吸气时放松,呼气时发力,过程中保持呼吸顺畅,不可以憋气哦!

4.在训练过程中如有不适(肌肉牵拉或发力感属于正常反应),应立即停止训练。

专家介绍

周斌

康复科副主任、副主任中医师、医学博士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风湿与关节病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运动与创伤康复分会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脑卒中防治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临床工作多年,具有专业“交叉”背景,对传统康复及现代康复均有全面了解与系统掌握,在骨科术后功能障碍、脊髓损伤截瘫、中风偏瘫、颈肩腰腿痛疾病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上具有丰富经验。参与和主持多项不同级别科研课题,在省级以上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出诊信息 

芳村分院:周一下午、周三上午、周五下午

芳村分院地址:广州市荔湾区芳村大道西芳信路121号

专家介绍

李阳善

康复治疗师

主要从事物理治疗工作,擅长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截瘫、帕金森等患者的康复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善于应用动态关节松动术、麦肯基疗法、运动疗法等技术处理骨科系统疾病如体态不良、运动损伤、关节活动受限、颈肩腰腿痛,以及提高运动表现等。

康复医学科

介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成立于2015年,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院级青年文明号单位。科室坚持高质量发展,现已成为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医临床学科。科室专家担任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中医中药管理分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兼骨科康复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脑卒中防治与康复分会常委,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前庭与平衡康复分会常委,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运动与创伤康复分会委员等科室自2020年起承担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的《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课程教学,科室与国外权威学术机构建立了广泛稳定的学术交流,目前有多项在研课题,每年接受各类进修人员、住院医师、实习生等近百人,每年举办及参与多场学术会议、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

科室运营包括病房和门诊两部分,病区开放病床38张。科室现有康复医师7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6人)、康复护士15人、康复治疗师6人。

科室诊疗范围

1.骨科康复:包括运动损伤康复、骨科疾病保守治疗、骨折术后康复等。如肩袖损伤、踝关节扭伤、交叉韧带损伤等各种运动损伤的康复;稳定性骨折、骨质疏松症等各种骨科疾病的保守治疗;脊柱、四肢骨折及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术后、手外伤术后、截肢术后等导致的肌肉骨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

2.神经康复:脑卒中、脑外伤或颅脑术后导致的偏瘫、平衡障碍、言语吞咽障碍、认知障碍等。

3. 老年康复:老龄化造成的各种功能障碍的康复。

4.脊髓损伤康复:脊髓伤所致截瘫、四肢瘫、二便功能障碍等。

目前康复医学开展项目

1.中医传统康复治疗:针灸、推拿、穴位贴敷、火罐、中药封包、中药涂擦、中药熏洗、耳针、穴位注射、热熨疗法、刮痧等;

2.运动疗法:Rood技术、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PNF技术(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关节松动术、肌力训练、平衡训练、协调训练、步行训练、核心肌力训练等;

3.作业疗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手指精细活动训练、感知和认知训练等;

4.物理治疗:超声波治疗、超激光治疗、中频脉冲电治疗、低频脉冲电治疗、经皮神经电刺激等;

5.言语吞咽及认知治疗:言语治疗、吞咽治疗、认知治疗等;近年来,学科在领域不断沉淀、厚积薄发,已形成鲜明的专科品牌与特色。

一、神经康复科室在高级生命支持的基础上,高效整合人力、物力和技术,为神经康复对象提供个体化的康复管理。

全面开展以下康复技术:①经颅磁促醒技术 ②清洁间歇导尿技术 ③膀胱压力测定技术 ④Rood技术 ⑤Bobath技术 ⑥Brunnstrom技术 ⑦PNF技术(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⑧认知语言训练 ⑨构音功能训练 ⑩吞咽功能训练等。

二、骨科康复科室关注骨科康复,在运动损伤康复、骨科疾病保守治疗、骨折术后康复方面经验丰富。

科室常规开展以下骨科康复诊疗技术:①关节松动术 ②运动功能评估技术 ③静态持续牵伸技术 ④脊柱侧弯诊疗技术 ⑤超声引导下注射治疗技术 ⑥筋膜松解治疗技术 ⑦关节粘连传统松解术等,在临床疗效方面取得好评。

三、老年康复科室拥有一支医疗技术精湛、护理经验丰富的医护团队,在老年常见病的康复及医疗保健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老年心血管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均有很好的疗效。科室积极开展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神经肌肉再教育及协调训练、文体训练、危险管理等多种形式,秉持“爱心、孝心、责任心”的三心原则,为医患提供优质的医护服务,力争创造老人舒心、家属放心的医护环境。


供稿:李阳善

排版编辑(实习生):陈传锴

责任编辑:叶美琪

校对编辑:李龙浩

初审:周斌

审核:王剑

审定发布:范琳燕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