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潮汕人剃头的那些事

潮商
+订阅

旧时潮汕,理发有很多讲究。大概是因为头部为身体之重要部位,身体发肤又受之父母,所以理发有诸多禁忌。

当婴儿从母胎呱呱坠地后,头上都带着稀稀疏疏的几根毛发,俗称“胎发”。潮汕人对初生婴儿的这几根胎发甚为珍视,因而剃胎发的仪式严肃而隆重,讲究一定的规矩。

在潮汕一些地方,婴儿出生12天,长辈要为其剃胎发。有些地方则是在婴儿出生满月时进行。主人要预先约定剃头师傅到家中为婴儿剃胎发。剃头师傅一进门就要做寓意婴儿健康成长之类的“四句”。主人在婴儿剃胎发之前,要用一枚鸡蛋(俗称“剃头蛋”)在婴儿的头发上转几下,然后再剃,意为使其健康平安成长。这枚鸡蛋因婴儿还不会吃,故由其父母代吃。有些地方除煮个剃头蛋外,还要另煮好多鸡蛋,染成红蛋壳,切成一片一片的,拌些红糖,托盘去馈送邻舍亲朋,一家一片,以示婴儿以后讨人喜欢。

剃头师傅给婴儿剃胎发时,剃得干不干净不要紧,但绝不能把头皮剃破。剃胎发时,小孩的父母不得在其旁,一般由祖父抱着,有的则由有福气的亲友抱着。主家要事先准备好一扎葱,并用红彩(红布或红纸)包着,由抱婴儿之人用脚轻踩之。待到胎头剃好,葱马上由婴儿的父亲去栽种。葱与聪同音,意味婴儿自幼踏在聪明的福地上,长大后必然聪明伶俐运道好。此外,葱的生命力十分旺盛,栽于泥土,便能生根开花,四季常青,预兆婴儿像它们一样,生命力旺盛,茁壮成长。

为表示对父母的尊敬和孝意,剃落胎发时,不能将胎发全都剃光。在古代,男婴剃的发式是“角”,即只留头顶两边的两撮头发;女婴是“羁”,即留头顶纵横各一撮。后来,无论是男婴或女婴,人们都在额前留一片桃形发,谓之“囟桃”。婴儿的卤门(俗称“歇信”、“天灵盖”)未完全闭合,需要特殊保护,因此很多人也会借留下的胎发警示他人不可触摸婴儿的卤门。

如今,很多人已不讲究传统的满月理发习俗,很多年轻父母会让摄影机构或婴童理发店在婴儿出生不久上门为婴儿照相并理胎发,胎发会被做成胎毛笔或挂坠成为永久性纪念品。

在汕头龙湖一带,人们在服丧期间不能理发,等到百日守孝期满(即“插红花”除孝服,现在一般没有守孝百日,21天或7天便除孝服了),主人会请理发师到家里来,统一为之前参加葬礼并守孝的亲眷理发、刮须,以示除孝,干干净净,清清白白,之后进行各种生产生活就不受拘束了。而理发师因为人多,不可能认真地为每个人剪发,而是象征性地剪一剪,刮一刮就可以了。

北方人有句俗话,叫“正月理发死舅舅”。潮汕地区也有“正月不理发”的习俗。潮汕人一般在农历十二月中下旬开始理发,以良好的精神面貌过新年。因此理发店在这段时间门庭若市,且还会加价。理发店一般会忙到大年三十,之后关门休息至少半个月。因为大部分人还是坚持正月不理发,实在没办法也要等到元宵后才理。潮汕人平时初一十五不理发,其他时间均可。大概是因为初一十五是敬神的日子,所以不宜理发。但现在的年轻人不讲究那么多了,初一十五照理不误。

来源:汕头快乐123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