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佛山市禅城区祖庙街道敦厚爱心学堂小学员、敦厚小学学生陈童,第一次以小主持人的身份站到了“儿童议事会”的讲台上。她和学员们一起,围绕敦厚村社区活动中心存在的安全隐患与不文明行为,尝试展开议事讨论,为社区治理和文明创建发出自己的声音;另一边,佛山徒手陶艺创始人黄志伟老师,8月20号刚刚结束在佛山市儿童活动中心的授课。他说,“双减”后的首个暑假,是他最忙碌、最开心的一段时间了。因为,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享受玩泥巴的乐趣。
在佛山打造儿童友好型城市、争当传承岭南广府文化领头羊的背景下,“双减”后的首个暑假,岭南文化传承、劳动综合实践能力、以城市小主人身份参与社区议事等,成为禅城孩子们暑期生活的关键词。禅城学校、社区、家庭、职能部门等多方聚力,强化家校社共育推出丰富多彩的暑期活动,于润物细无声中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灵,丰满着家校联动、“五育并举”的内涵。
非遗传承人很忙碌
岭南文化传承活动空前受欢迎
“撒播下陶艺的种子,期待生根发芽成长时。”佛山市工艺美术大师黄志伟写道。过去的30天里,他忙于带孩子们玩泥巴,但每节课的作品和主题从不重样。不必拘泥于佛山传统陶塑的技法技艺,不去限制创作主题,一块泥巴、一根牙签就可以实现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法。黄志伟开发的徒手陶艺课受到了孩子和家长们的欢迎。但他的感受是,在“双减”后这个笔头作业少了、手头可以动起来的暑假,越来越多的孩子真正有时间沉下来,开始沉浸在玩泥巴的乐趣中。
在每周一至周五,佛山市儿童活动中心的徒手陶艺课程上,来自禅城多所学校的1-6年级孩子们,尝试用泥巴还原半坡遗址出土的汉字符号,再现“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场景,当然,更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自己用手中的泥巴来塑造“山海经”里的小神兽。
孩子们在玩泥巴中表现出的创意与表现力总是让黄志伟惊叹不已。“孩子们有孩子的想法,变成陶泥作品就是这么奇妙!”遇到这些奇思妙想,他都会一一拍摄,放在朋友圈里,与陶艺圈的同行们分享。
“剪纸、彩灯、香云纱、醒狮、武术、十番、粤剧……这是我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出的佛山传统文化。”学习岭南文化,创新传承岭南文化,同样是禅城区祖庙街道多间“爱心学堂”的重头活动之一。祖庙街道文南社区“爱心学堂”——文南招李凯贤学堂的小学员黄浩明,围绕佛山传统岭南文化与如何传播的话题,精心制作了思维导图。
爱心学堂里,孩子们围绕岭南文化传播的问题制作思维导图。社区供图
在他看来,带着小学员上一堂粤剧表演课、武术课、传统编织课,或者带着小学员们出去实地见识这些非遗项目、加强在电视和手机等端口的宣传,都是倡导大家学习和了解佛山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中传统文化的方式。
“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夏令营!”在南庄镇总工会与绿岛社区居委会开展的“青春相伴 筑梦南庄”2022绿岛社区夏令营活动中,“年画女侠”、佛山木版年画传承人刘钟萍,专门制作了视频,为孩子们介绍木版年画的历史、图案的寓意和制作流程。她还将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实用性相结合,手把手带着孩子们将木版年画图案拓印在环保袋上。
自己动手刷上油墨,“请”出一幅“逢考必过”的木版年画;穿上为小朋友特制的戏服,跟着粤剧演员舞上一段水袖;自己动手敲击十番,感受乐器组中不同乐器的声音和魅力;带上道具狮头,张槎中心小学乡村“复兴少年宫”活动中的小龙狮娃们从扎马步、练步态开始,学习龙狮技艺;集体乘坐地铁前往佛山城市展览馆,同济小学夏令营的孩子们在这里深入了解佛山城市、非遗、美食等等的由来和演变;走进黎冲“状元村”,黎涌小学的孩子们实地感受尚学文脉、感受美丽乡村一点一滴的变化……
同济小学夏令营的孩子们参观佛山城市展览馆。受访者供图
像这样,在佛山市提出“五育”并举、禅城着力打造“五一”特质优教计划的背景下,正致力于打造岭南文脉之城的禅城,积淀深厚、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成为禅城学子暑期生活独一无二的热词。
“岭南文化是禅城孩子独特的综合实践活动大课堂。孩子们暑期所学,会更加有助于佛山传统文化元素在校园里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禅城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佛山正在将岭南文化传承创新摆在突出位置,不论是佛山陶艺、佛山彩灯、木版年画,还是粤剧醒狮、佛山十番等,传承人在暑假期间纷纷走出博物馆、走进社区、走进孩子们身边,这些文化元素搅热了孩子们参与暑期活动的热情。而经过传承人和教育家们的精心挖掘、设计和编排,佛山岭南广府文化正在以活态传承的方式和别开生面的教育教学形式,在“双减”后的首个暑期,于润物细无声中浸润着禅城孩子们的心灵。
引导孩子们站上议事会讲台
关注社区参与公共事务
“这是我们制作的爱心标识牌,相信有了这样的提示后,老人带着孩子在这里活动,会更加注意——安全第一。可以以小主人的姿态提出自己的建议,我感觉很兴奋。”8月18日上午,祖庙街道敦厚村社区活动中心,来自敦厚“爱心学堂”的小学员李悦晴,和小组成员们一起将自己设计的“请勿攀爬”标识牌,认真贴在了健身器材后的醒目位置上。
在佛山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的背景下,从8月1日起,敦厚“爱心学堂”儿童议事会的29名孩子们,围绕村里遇到的社区活动中心安全隐患和不文明行为的议题,进行了实地走访。
回到学堂后,孩子们认真讨论了有哪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孩子们还提出了多种设想,其中,自己动手制作爱心标识牌的想法,得到了大多数同学们的认同。”“爱心学堂”负责人谢欣说。而议事会当天,敦厚村村委会的负责人专门进行了现场回应与点评,并实地与孩子们一起前往社区活动中心,完善提示标语、劝导不文明行为。
敦厚村负责人现场回应儿童议事会的建议。阎锋 摄
“共享校车停靠点过于靠近马路,路边总是容易积水,停靠点也阻碍了公交车的停靠。建议加装安全保护栏,增加安全设施的配置。”另一边,在禅城区石湾镇街道湖景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来自石湾镇街道鸿翔社区的儿童议事会成员代表吴浩林同学,一边展示该停靠点的现场照片,一边拿出小组成员们集体绘制的“共享校车”停靠图,侃侃而谈。
“这9位思维活跃、善于表达、热心公共事务的儿童议事会成员,是今年7月湖景家综通过线上报名方式、岗前培训等方式招募的,我们在前期还通过引导儿童议事会成员,订立了社区儿童议事会的相关议事规则、激励制度等。”鸿翔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鸿翔社区是禅城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示范点之一。孩子们通过“看、听、说、写、画”等方式,进入社区走访、观察、提出建议和方案,全程参与到“共享校车停靠站”的适儿化改造中。
在湖景家综参加儿童议事会的小观众们。姚佳烁 摄
“你们小组的建议很好,接下来社区周边路段要启动改造,我们将把儿童议事会的建议和方案落地到设计中,比如在停靠点安装安全护栏,通过压缩绿化带、加设人行道与电动车道等方式,保证和强化停靠点的安全。”禅城区交通运输局负责人直面孩子们提出的问题。
这场议事会更是邀请了来自禅城区妇联、交通运输、公安、城综局等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对孩子们提出的建议进行了一一回应。
事实上,陈童、李悦晴、吴浩林等等都是第一次站在儿童议事会的讲台上,儿童议事会现场热烈的互动氛围,以及村委会或是职能部门的表态,都深深感染和激励着参加议事会的每一个孩子。
孩子们获聘鸿翔社区儿童议事会成员。姚佳烁 摄
此外,围绕“禅城区共享小屋的建设是否要满足儿童社区生活的需要”这一话题,湖景家综还组织议事会成员们展开了激烈辩论。像这样,禅城多个社区家综、爱心学堂等,致力于搭建儿童社区参与的平台,让儿童自己勇敢发声、表达自身需求的同时,也让更多的社区群众一同加入到儿童友好城市和社区的建设行动中。
“我们将鼓励更多社区多渠道开展儿童议事,增强儿童参与城市建设的主人翁意识,在禅城全区范围营造儿童友好社会的良好氛围。”禅城区妇联主席康莉表示。
她说,在助力佛山创建全国儿童友好型城市的过程中,为优化儿童公共服务,引导儿童以“一米视角看禅城”,从社会政策友好、成长空间友好等角度出发,禅城正积极创建儿童友好社区、开展儿童议事会,引导儿童积极关注身边事和表达自身需求,提高儿童参与禅城公共事务和城市发展的能力。
当然还不只是社区里的儿童议事会,由区、镇街、村居举办的多场儿童友好暑期体验营、爱心学堂等等异彩纷呈,社区正成为禅城孩子们健康成长的乐园,让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能获得社区生活的参与感、认同感和幸福感,儿童友好正成为禅城上下的共同理念、行动、责任和事业。
劳动综合实践成重头戏
家校社全方位展开提高劳动能力新探索
“在稻田里准备插秧时,有些胆小的同学不敢下去,有勇气下田的同学却怎么也插不好。在农民阿姨的教导下,我们才掌握了其中的技巧。”同济小学四年级学生李启常,认真记录下了近日与学校童观飞羽社团的同学们,一起前往高明开展“农耕田韵 劳动最美——秋季主题研学活动”的感受。
社团指导老师、2022年禅城区最美科技工作者张秀香说:“利用暑假时间,让孩子们走出课本,不再只从书本中读懂‘粒粒皆辛苦’,而是真正接触生活,理解‘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含义,在实地劳作中播下热爱自然、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美好种子。”除了下田插秧,夜晚观星、制作中草药样本、观察田野里飞鸟的习性,都是这场暑期研学之旅的题中之义。
另一边,在张槎中心小学,刚刚拿到禅城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能手第一名的廖璐斯老师,还在校领导们的帮助下,为参加市赛紧锣密鼓做着准备。作为广东省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该校正在围绕综合实践活动和在新学期即将开展的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以及课程老师专业素养的提升,进行着系统的培养和训练。
这些新现象背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劳动课将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在中小学进行独立授课,其中,少年儿童的自理能力、分担家务的能力、做饭的能力等等,明确写入劳动课程标准。
此外,今年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也提出了要进一步提高少年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行动起来的当然不只是学校。在“双减”后的首个暑假,职能部门、社区、机构等各方正在通过家校社联动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暑期劳动综合实践活动。8月6日、7日连续两天时间,在恒安瑞士酒店、马哥孛罗酒店等,“粤菜师傅”们手把手的指导下,孩子们变身“小小厨师”们烘烤西式蛋糕;在星级酒店服务员的专业引导下,孩子们专注于收纳学习,纷纷变身“家务小能手”,在体会到劳动的快乐之时,孩子们学习到了都市微农业、垃圾分类、消防自救逃生等知识。
劳动实践“真人秀”的主角,是来自禅城“小小导赏员”、公安系统、卫生系统等的40个亲子家庭、不同年龄段的少年儿童代表。这是禅城区妇联、区妇儿工委办联手多个职能部门,在“童眼看禅城”系列品牌建设中,面向少年儿童推出的“小当家·童眼看禅城”家·劳动实践系列活动。
精彩丰富的劳动实践,将教育生活化、情景化,赢得了家长和孩子们的一致赞誉。“这是培养孩子自主独立,加强亲子沟通的平台。”作为禅城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邓声财夫妻俩平时忙于工作。和孩子一起参加了家·劳动实践系列活动后,儿子邓传熙不仅掌握了烹饪的技巧,还学习了消防安全和食品安全等知识,一家人一起渡过了周末美好的家庭时光。
禅城家·劳动实践系列活动中,孩子们尝试自己动手制作美食。阎锋 摄
这些举措既是暑期禅城从社区教育、家庭教育层面,推动劳动课程家校联动的新探索,也是贯彻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加强“双减”政策下儿童素质培育的新举措,更是助力佛山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像这样的劳动综合实践活动,还有望继续“上新”,吸引更多孩子参与进来。
【南方日报记者】阎锋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