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30年医师
王丽萍
很荣幸能在从医30年之际和大家分享自己的从医体会。
首先,我先汇报一下自己的经历:我于1992年毕业后分配到粤北医院,2006年因两地分居调到我院,16年来,见证了我院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己也晋升了主任医师,担任消化内科主任9年。在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携手科室同事们共同努力,推动消化内科及消化内镜得到了较快发展。
回首三十年,我最想表达的是4个感谢。
首先感谢我们的患者,他们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更是我们在临床不断学习提高的源泉,感谢他们对我的信任和包容。
其次,我要感谢我执业的两家医院的培养。可能有人会认为只要自己有真本事,有没有平台什么的无所谓,这是错误的。像我们,如果没有医院给我们施展的机会和平台,我们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以我个人的经历,我于2008年、2012年进行了两次ERCP进修学习,随后回院开展ERCP得到了院领导和医务科的大力支持。2013年我被提拔做消化内科主任,在院领导的支持和鼓励下,特别是李院来我们医院这几年,科室更新和增加了胃肠镜设备,拥有了世界最先进的7000系列胃肠镜,这使得早癌发现率大幅提高。同时,病房面积和床位得到了扩大,装修后病房面貌焕然一新,我们的出院人数和胃肠镜诊治量均翻了一番,住院患者满意度经常名列前茅,有时甚至能拿到第一名。所有这些,都让我感受到二院这个有着百年积淀的平台对个人、对学科的成就。我们的新院区很快就会竣工交付使用,全院职工尤其是年轻人将拥有创业发展的更新、更大的平台,这尤其值得我们珍惜。
消化内科环境升级
第三,感谢院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的关心和鼓励。我感谢您们的包容,医路同行,有赖于你们的帮助。
第四,我要感谢我的家人对我工作的支持,家人的付出是我不断前行的动力。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30年前大学毕业开始工作时那个迷茫的青年,现在已经成长为一个临床和消化内镜经验较为丰富的老医生。在这里我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吧:
在我还是主治医师时,有一个年轻小伙子,大概30岁左右,因为“腹部病变:肠梗阻?”在当地县医院做了开腹手术,术后开始腹泻、消瘦,半年时间瘦了数十斤,在当地治疗效果不好,后来到粤北医院,当时看这个病人差不多恶液质了,各项指标很差,大便见脂肪滴。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我提醒自己要严谨细心去找出病因,所以,在一次查房时,我特意看了病人的床单:因为不断的腹泻,粪水有漏到床单上,床单干了,但一大块油迹特别醒目,这块油迹引起了我的注意,感觉这个病人可能是“短肠综合征”,于是立即帮病人申请了消化道钡餐。我陪同病人一起去检查,和放射科医生一起观察钡剂走行,大约观察了2小时,未发现异常情况,只得带着遗憾回了科室。没想到回到科室不久就接到了放射科医生电话,说是发现异常情况,我立即跑回放射科,果然看到了短路的位置!后来,这个病人转到外科,调整营养状态后,做了肠道复原手术,腹泻症状完全消失。我很欣慰,如果这个病人再不诊断清楚后进行手术,可能一条生命就在不久后消失了。可见当医生不但要勤奋努力,还要严谨细心。
从医30年,工作很辛苦,也很快乐和幸福,短短千言难以说尽,简而言之就是三个字:不后悔。我很庆幸选择了这个职业。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全媒体团队出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