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影节期间的最后一场大师班的主角,是“天坛奖”国际评奖委员会主席李雪健。
他与电影《横空出世》导演陈国星、编剧陈怀国、主演李幼斌、美术指导林潮翔、摄影师张黎和剪辑师周新霞,围绕“电影制作幕后故事”“电影角色塑造”和“新时代背景下的主旋律电影”等话题展开对谈。
从影四十余年间,李雪健留下了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朴实而富有激情的表演风格赢得了观众的肯定,他的敬业精神在业内传为佳话,“我会一直演,一直到演不动为止。”这是李雪健对电影热爱,也是将中国电影负于肩上的担当。
《横空出世》中的冯石将军一角便是李雪健奉献精神的最好体现,身处荒凉戈壁,以决心对抗风沙,将一切奉献给国家,这样的行动力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这场大师班便从《横空出世》这部主旋律杰作开讲。
横空出世,马兰精神
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的献礼片,1999年上映的《横空出世》以极高的制作水准获得了观众和业界的广泛好评,一举拿下了第2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等7项大奖。在豆瓣上,有近10万人给出9.4的高分。
即使在如今回望,这部电影依然是主旋律电影中极为优质的作品,片中所传达出的奉献精神值得每一代中国人学习。
李雪健是本场大师班的主角,也是《横空出世》的主角。上台前,他用一个军礼向到场的嘉宾及观众致敬。因声带受损,李雪健发声吃力,每一句话仿佛都需要调动全身力气才能说出口。但他依然珍惜每一次发声的机会。
陈国星讲述了《横空出世》的创作契机,他说,当时北影厂给他看了一个剧本,是陈怀国和彭继超写的《马兰草》,得了夏衍文学剧本奖,讲的是原子弹实验基地中两代人的故事。“厂里希望我来拍,但我不敢接这个事,便到基地去走了走。回来后觉得这个项目做得要大,格局要高,便把合作多年的张黎、周新霞、林潮翔老师聚到了一起。”
李雪健和陈国星(从左到右)
请李雪健时,陈国星还给他讲了一个故事。1971年氢弹实验,轰炸机有过一次失误,带着氢弹起飞,需要投弹时怎么也投不下来,如果飞机带着氢弹回到基地降落,一旦爆炸整个中国的核试验要倒退起码40年,冯石将军是当时站在机场跑道上指挥轰炸机着陆的人。“我讲了这个开场,当时雪健说我演了,我赶快汇报给北影厂,这才踏实下来。”
说起这次出演的感受,李雪健用两句话便能概括,“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这是陈怀国在剧本中提到的“马兰精神”(马兰是中国最重要的核试验基地的名字)。李雪健补充说,“距今已经23年了,电影里面有名有姓、没名没姓的人,他们是国家和人民不应该忘记的英雄,他们为国家为人民,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这是写在墙上的马兰人精神,年轻人应该到那个地方去看看,看了以后你们会流泪的,那有很多牺牲烈士的陵墓和当年做核试验的场景。”
李幼斌与李雪健(从左到右)
李幼斌。
在片中与李雪健演对手戏的李幼斌表示,他特别崇敬李雪健老师。“他比我大四岁,我看了他很多的戏。这部电影看完剧本我觉得挺难的,没见过这种角色,核物理科学家是什么样真不知道,后来见了程开甲老先生,他和我讲了很多。雪健老师也特别照顾我,经常告诉我该怎么演,我特别感动。这部戏可以取得这样的成就,和大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不要将主旋律概念化
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主旋律电影,《横空出世》是主旋律电影中难得的佳作,作为主创人员的嘉宾们谈起了自己对主旋律电影的看法。
李幼斌率先讲述了自己的观点,“我觉得主旋律影片是真正好的影片,任何国家都要有自己的主旋律,无论是电影也好、电视剧也好。你看吴京拍的《战狼》就是主旋律电影,用票房说话,有民族的情怀在里面,这个非常重要。”
李雪健表示,他们拍摄《横空出世》和《焦裕禄》时,没有人提主旋律,后来主旋律被概念化了。周新霞对李雪健的观点表示赞同,“不要将主旋律电影概念化,其实它就是影视作品,每一部影视作品能够禁得起时间的考验,所表达的内容一定是在生活里截取的真善美,有着主流价值观的细节,它才能够使得你的作品有分量。就像咱们的影片之所以能表达出那样的情怀,就是因为它里面真,里面有大爱大美的东西,以至于20多年后的今天,还能够让大家看完以后如此激动。”
陈怀国对于主旋律,提供了不一样的视角,“我写的都是主旋律,个人认为只要是人类一切美好的情感与关爱,都可以称之为主旋律。”
林潮翔提出了自己的希望,“我希望将来的主旋律能更多描述真实的人生,毕竟像制造原子弹这么伟大的艰难的工程在中国很少见,所以值得我们用最宏大的叙事来进行表达,我所看到的、所体验到的东西特别客观、也特别真实。”
【记者】 刘长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