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遇到过听障外卖员?
最近,一位网友在点外卖时
有点生气
“可能是我玻璃心,太敏感吧”
外卖员生硬的语气
让他不太舒服
▲网友和外卖员的短信截图
刚开始,许多网友表示
虽然理解他是听障人士
但也确实感到不舒服
直到评论区热心科普的出现
很多人才第一次想到
原来聋哑人的表达方式跟我们不一样
这样“说话”其实是没有恶意的
这些讨论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
不少人看了感到“很难受”
呼吁大家多点宽容
也有人希望平台能够做些科普提示
有一位在深圳开画室的
B站UP主@dear_邓珍莲
注意到了这个帖子
她在B站发布了一条视频
向网友详细解释
为什么聋人发文字信息
和普通人有很大的区别
由于手语是
“比划出来的视觉性语言”
好比电影画面
要让人“看”得懂
所以听障人士在表达时的语序
往往和汉语不一样
他们的“开门”
在手语中的手势其实是“门开”
如果按照汉语“开门”的顺序来比划
反而看起来像“关门”
为了提高表达效率
手语的语句结构也是越简单越好
像“请”“可不可以”
这类表示礼貌的常用语
通常不会出现在手语表达中
因为太麻烦了
平时他们习惯说
“你好,请问可不可以帮我拿东西?”
但是在手语中
就会简略成“帮我拿东西?”
发短信时
聋人也会习惯性地用“手语思维”打字
于是才会出现“给我钱27”
这样看起来有些“冒犯”的句子
至于大家常挂在嘴边的
“人情世故”和“拐弯抹角”
在他们的世界里都是不存在的
看过视频后
评论区的网友纷纷加入科普大军
分享自己或是亲友的故事
有手语翻译专业的网友介绍道
因为语序不同
很多聋人其实看不懂课本上的文字
有人虽然在生活中感受到了交流的困难
但看了视频
才明白为什么他们说话有点“怪怪的”
邓珍莲之所以能够向网友介绍这些区别
是因为自己曾有过类似的经历
两岁时
她因为一场意外导致双耳失聪
长大后越来越无法说话
和前文的外卖员一样
过去她在与人沟通时
也时常被人误会
她说,自己是“走过来的”
现在发微信时
她都会让朋友把关修改
看看有没有语气生硬、用词不当的地方
借这次大家对外卖员的关注的机会
她也希望通过自己的科普
让更多人对聋人多一点善意和包容
除了文字表达
邓珍莲在生活中
还会遇到许多普通人很难注意到的困难
她在B站上传了许多日常科普
比如网友好奇的问题
“听不见声音,聋人如何按时起床?”
她还原每天靠手机震动起床的过程
用夸张的动作
把科普解释得通俗易懂
即便是讲到常常发生的打车难题
邓珍莲也是云淡风轻地微笑
司机师傅喜欢打电话
经常看不到她发的短信
她每次都是求助路人帮忙解决这个问题
视频里,她的笑容总能治愈人心
她的乐观也让一些网友
重新燃起生活的斗志
她的评论区
常常会变成播撒爱和善意的现场
邓珍莲很小就对画画感兴趣
她在特殊教育学校学过
素描、色彩、速写
凭着自己的努力
她考上了长春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专业课包括
油画、国画、手工笔、动画等等
她也慢慢融入了健全人的圈子
因为对画画的热爱
大学毕业后
她靠着用手语和画画结合的方式
通过线上直播攒了一些人气和积蓄
29岁的她
在深圳开了第一家以听障者为主的画室
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
▲ 邓珍莲的画室
从装修到创作
这个独立坚韧的女孩凡事都亲力亲为
她总是回答
“遇到困难就解决问题,克服困难”
把创作的作品寄给买家
需要和快递员沟通
就连更改快递地址这样的小事
也需要朋友帮忙打电话解决
但在视频里
你很难看到邓珍莲抱怨创业的辛苦
这些沟沟坎坎
没有浇灭她追逐梦想的热情
她依然坚强乐观
在B站发视频后
她经常会被评论区和弹幕鼓励
“加我的人可多了
我非常感谢他们关注我
比以前的我更有自信”
评论中
有一位网友的话让她印象最深
“除了听,她什么都可以做到”
爱,是需要传播的
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了听障人士
请友善对待他们
给予他们更多关爱
用真诚架起沟通的桥梁
用耐心连起交流的纽带
让社会变得更美好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