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由我市承办的2022年“看中国·
外国青年影像计划·
广东行(肇庆)”活动已圆满结束。
活动中摄制的纪录片
《Bound by Rice稻路》,
在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短视频单元中,
获得“最具国际传播力作品”奖项。
据悉,该活动落地于肇庆,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学院主办,肇庆学院和暨南大学承办。活动以“风华·风尚·风光”为主题,探讨人与自己、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图源肇庆学院
来自波兰、加拿大、印度尼西亚、约旦、厄瓜多尔、印度、巴基斯坦、刚果(金)、博茨瓦纳等国家的9位外国青年,与肇庆学院、暨南大学的19位中方制片人奔赴端州、鼎湖、四会、德庆、封开等地取景拍摄,形成了《Bound by Rice稻路》等9部纪录片,为讲好中国故事、广东故事、肇庆故事,展现中国形象、广东形象、肇庆形象,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稻路》展现
传统文化传承之路
本次获奖的纪录片
《Bound by Rice稻路》
由加拿大青年导演包小可
与肇庆学院学生共同创作。
影片里,
包小可通过穿梭肇庆大街小巷,
走访裹蒸手艺人,
用镜头语言讲述了裹蒸的传承之路,
令人印象深刻。
《稻路》
《Bound by Rice》
导演:Nikola Berzenji
制片人:苏航 梁超华
作品简介:
作为肇庆的传统美食,裹蒸不仅是稻米的衍生品,更是维系家人间爱意的纽带。工业发展的机器时代,仍有人愿意为传统的制作技艺,与那份独属家的温馨而执着坚守。本部纪录片中,导演Nikola Berzenji将从稻田中探寻裹蒸雏形,于市井内了解手艺现状,深入民间家庭作坊,走近年轻手艺人锦鸿,近距离感受裹蒸背后所承载的乡土人文风情。
“从稻米到裹蒸,裹蒸手艺人不止把它当成一种生计,更是发自内心的热爱。”
在影片里,包小可谈及了
自己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看法。
他认为中国人善于将无形的情感
融入到有形的食物中,
赋予食物不一样的风味,
最后达到文化与食物共生。
在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短视频单元颁奖盛典上,
与会嘉宾也对《Bound by Rice稻路》
进行了点评。
CGTN副主任刘聪
影片向观众展示传统裹蒸制作技艺,展现了年轻人的传承精神。
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李杨薇
影片所呈现的“稻路”,不只是水稻衍生之路,更是中国青年一代的传承之路,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之路。
“看中国·广东行(肇庆)”
活动结硕果
回顾影片《Bound by Rice稻路》的
制作过程,
乃至整个2022年
“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
广东行(肇庆)”活动的举办过程,
都是一场场中西文化交流的盛宴,
不仅展示了
肇庆的人文历史和发展成果,
更让世人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厚重与传承。
01
5月27日
活动在肇庆启动。肇庆市委宣传部高度重视此次活动,为活动有序组织、深入推进、取得成效提供有力保障和坚强动力。
02
6月13日
活动举行成果展映式,受到众多媒体和市民关注,圆满收官。
据了解,
这场跨文化的交流之旅,
得到了新华社、央广网、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中国城市网、中国日报、
人民视点、人民快报、羊城晚报、
南方plus等多家媒体的报道,
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经过这次活动,
参与其中的9位外国青年
都对肇庆有了更深的认识。
厄瓜多尔青年导演施宇捷
拍摄影片《山神》过程中,我发现肇庆是一个美丽纯粹的城市,在这里遇到的人淳朴善良,一切都让人深深着迷。
△图源外国青年影像计划
波兰青年导演王伊丽
拍摄影片《寻·峡》,让我更加喜欢肇庆,希望能把这里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图源肇庆学院
活动让更多的外国朋友走进肇庆、了解肇庆、宣传肇庆,甚至扎根肇庆、建设肇庆、共享肇庆发展的新开端,是肇庆展示发展成就、彰显发展魅力,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外宣工作的新起点;也是肇庆全市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讲好肇庆故事、解读肇庆历史、传播肇庆声音、塑造肇庆形象的新模式。
希望将来会有更多中外青年
用镜头记录肇庆风光、
用影像描绘中国风华,
将真实的肇庆之美、
中国故事、中国声音带向世界!
来 源:肇庆发布综合自肇庆学院(通讯员 谢美琪) 西江日报( 见习记者 刘啟东) 外国青年影像计划
编 辑:梁璟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