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阳:推广“三新配套” 助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惠阳发布
+订阅

立秋过后,惠阳区迎来了晚稻生产高峰。在平潭、良井等农业生产大镇,通过水稻侧深施肥等技术的示范推广,当地农户的生产观念和生产水平也得到革新,粮食生产朝着绿色化、科学化方向发展。这是惠阳在2022年被列为广东省化肥减量增效重点示范县区后,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三新配套”工作后展现出的良好开端。

据了解,8月以来,惠阳区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先后在平潭镇新岗村、良井镇松元村、平潭镇光明村等地开展水稻侧深施肥示范推广超千亩。

在平潭镇光明村村委会举办的惠阳区水稻侧深施肥培训观摩会上,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徐培智应邀授课。从水稻生产主要的施肥机械类型,到缓释肥、控释肥在机械施肥中的应用,再到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他都为在场的种植大户们一一作了讲解。

平潭光明村党总支部书记曾侃乐说,得益于各级扶持粮食生产的利好政策,今年光明村接近90%的撂荒地都开垦出来了。此次培训,正好赶在晚稻生产之前,对当地下半年粮食生产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曾侃乐:农户对此次培训的热情非常高,看现场就知道,我们村里面来了四、五十位种植大户。

据悉,近年来,惠阳区通过积极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和世行等项目,大部分农户转变了施肥观念。但是长期受传统观念影响,部分农户在实际生产中发现作物长势较慢就会盲目施肥,不仅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浪费,还会污染环境。惠阳区希望继续通过农业新技术、机械化的推广,帮助农户生产节本增效。

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 徐培智:这里是水稻侧深施肥的示范现场,机器在田里面作业,包括了施肥和插秧一体化。这是目前农业部主推的新技术,希望在惠阳能够大面积地运用,把最好的技术用到地里面来。这项技术对农户的好处是省工、省肥。省工是把施肥和插秧两个动作合二为一;省肥是通过技术运用,可以减少15%—25%的化肥用量。同时平均亩产可增加5%,非常可观。

惠阳区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李冬娴介绍,根据省化肥减量增效重点示范县区建设工作的有关要求,惠阳区将集成推广施肥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面积3万亩以上,示范区配方肥到位率80%以上,化肥用量减少3%以上,化肥利用率达到40%以上,带动全区化肥用量继续实现负增长,为实现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惠阳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罗宇 刘勇

编辑:朱光阳 包寒

原创 转载请注明:惠阳区融媒体中心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