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两岸“烟火气”带旺清远夜经济

南方日报·清远观察

夏日向晚,清远市区北江段一江两岸逐渐热闹起来。在这里,万达广场、保利广场等诸多商圈齐聚,艺术展、花市展览等多项消费娱乐活动像多米诺骨牌环环相扣,从年初“燃”到年尾,为市民提供夜生活新鲜花样。

清远市区沿江夜景。

清远市区沿江夜景。

近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首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清远市清城区北江两岸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下称“北江两岸集聚区”)成功上榜。记者从清远市文广旅体局获悉,2021年北江两岸集聚区全年客流量超2846.2万人次,营业额超120亿元,夜间客流超六成、夜间消费占比超五成,是清远市消费热度最高的“夜游打卡地”。

一头连着居民生活,一头连着经济发展,清远夜间文旅经济已经成为看得见的民生以及实打实的利好。

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对北江两岸集聚区的简介中提到:“业态集聚度高,拥有城市广场、锦绣清城、保利广场、万达广场等10处大型文旅商综合体,夜间文化和旅游资源比较集中”。

该集聚区以清远市清城区北江段为中心轴,北至东城大道延至飞来南路,南至半环北路;西至清远大桥延伸连江西路、广清大道,东至洲心大桥,区域范围内商业占地面积为0.698平方公里。

据清远市文广旅体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在这不到0.7平方公里的区域里,有4706家商户品牌,其中夜间营业商户数量为4236家,占比达90%。

承载着多年文化历史,北江已经成为清远的文旅富矿,如何进一步依托北江,打造一江两岸清远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新业态?2021年以来,清远市文广旅体局通过“四个措施”积极培育打造文化旅游夜间消费生态链,充分挖掘清城区夜间休闲资源,推动清远市文化旅游“夜经济”发展。

“下廓街一步一步在改造,内街过道也在慢慢变美。”正值暑期,休假在家的大学生小李来到清城区南门街起凤里游玩,不禁感慨。

近年来,清远结合“三旧”改造,充分挖掘老城区历史文化资源要素,打造南门街历史文化街区,目前已建成凤城街10个特色文化网红打卡点。各文化点以“寻”为主题,包括随忆寻店、城墙寻夜、深巷寻香、凤塘寻雅、武魁寻印、城墙寻迹、凤麟寻材等十大主题,夜间时段集体亮灯,使旧城商圈焕然一新,吸引众多特色文化休闲饮品及文创文化类商户入驻,成为清远省职教城大学生及外地游客群体的“网红”打卡点。

多元的业态供给是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发展核心。目前,北江两岸集聚区内有文保单位8处(市级1处、区级7处),非遗项目17个(省级2个、市级7个、区级8个),老字号小吃16家,大型商业综合体10处以及市、区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汉服馆等特色文化体验场馆10多处。

目前,北江两岸已逐步形成“夜美食、夜旅游、夜文化、夜购物、夜阅读、夜活动”六大品牌,成为北江两岸集聚区的四棱八柱。

麻辣烫、阳山牛杂、手打柠檬茶、心形鸡蛋仔……华灯初上,清城区西门美食街的“一步一景”让行人眼花缭乱。这里位于城市广场商圈周围,总不缺尝鲜的行人,因此成为夜晚流动摊贩的聚集地。下午5时许,摊主们就提前到此占位,把道路排得满满当当。

城市广场周边人流往来、络绎不绝。刚逛完西门美食街的清远市民谢淑莹,手里提着“战利品”,正跟朋友穿越城市广场准备离开。作为本地人,谢淑莹认为,城市广场这类大型超商不仅给周围住户提供了不错的消费环境,也吸引不少商家集聚在附近街道,拓宽了附近居民的消费范围,“即使城市广场没有,附近其他商家也会有。”

顺盈时代广场西门附近人来人往,一家鲜花店的店员邓女士忙着招待前来买花束、盆栽的顾客。“主要是卖花束。”邓女士介绍,凭借着商圈“自带流量”,即使在非节假日,店里一天的营业额也能达到一两千元,节假日一天能达到上万元。

人流量并非影响销量的唯一因素。在邓女士工作的花店附近,两月前新开了一家咖啡店,是该品牌在清远的第四家连锁店。店员李先生介绍,位于顺盈时代广场的这家门店目前日销量大概仅为其他3家门店的一半,“广场附近人流量晚上会比较多,但咖啡在晚上的销量一般不高。”

“除了‘自带流量’,各商超也积极举办促消费活动。”清远万达市场经理罗焯辉介绍。位于飞来湖边,占地面积达到12.6万平方米的清远万达广场,7月以来举办了“凤城战役街舞赛”“万达第六届公益音乐会”“萌娃舞台秀”“COPLAY方阵巡游”等系列促销活动,同时利用团购券、满额抽奖及商户补贴系列活动激发顾客消费热情。据统计,清远万达广场7月日均夜间客流达2万人次。

今年以来,清远发放多轮消费券,明显激发市民消费热情。

今年以来,清远发放多轮消费券,明显激发市民消费热情。

据介绍,今年消费券活动充分激发了群众的消费潜力。今年5月至6月期间,清远市投入2000万元专项资金,分5批次发放首期消费券约90万张,直接拉动全市交易额约1.19亿元,间接拉动消费约2.9亿元,有效促进了消费市场回暖。罗焯辉告诉记者,借助清远消费券,清远万达广场的夜间消费人数明显增长。

在洲心大桥北,循着若有若无的歌声在沿江中路从桥下穿过,可以看见一处自发形成的小集市。除了以商超为核心的各商圈,星罗棋布的文化休闲场所也是北江两岸集聚区的重要组成。

洲心大桥桥脚自发形成一处热闹的夜市。

洲心大桥桥脚自发形成一处热闹的夜市。

位于北江上的江心岛,夜晚总呈现一派热闹景象,不少市民在亭间漫步、聊天、唱歌。作为全省首个岭南书院,一默书房以“书院+书房”的模式,围绕着“文化客厅、城市名片”的定位,通过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文化产品、文化公益活动及开展朗诵之夜、民谣之夜、诗歌笔会等系列活动,吸引了众多珠三角地区的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前来参加,深受游客市民喜爱,成为集聚区范围内知名夜间文化和旅游“网红打卡点”。

夜幕下,不少游客来到清城区丁香码头乘坐游船,欣赏北江两岸流光溢彩。近年来,清远推出北江夜游+特色民宿组合的夜游项目。据悉,依托山水而建的民宿是清远文旅一大亮点,今年暑期以来,清远不少民宿跟往年一样出现一房难求的情况。

随着清远市旅游年卡、广清惠民旅游年卡的先后推出,北江两岸集聚区范围内的“北江夜游”夜游项目及住宿项目得到推广。清远市旅游年卡活动由清远市文广旅体局牵头组织,各景区自发参与。自2018年开办以来,每年销售量均达到10万张以上。

此外,清远市文广旅体局去年至今年3月举办“清远之夜”引客入清系列文旅促消费活动,组织全市重点景区、酒店、民宿等52家企业共同参与。活动期间,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方式,开展以“清远之夜”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并创新推出住宿年卡项目,自上线的3个月内售卡额340万元,带动清远夜间消费2380万元。

相关

清远北江拟打造国家级生态文旅经济带

计划投资800亿元,首期项目3年内建成投产

8月15日,在伦洲大桥下游约278米处,清远北江地标性建筑——总投资1.42亿元的清远旅游客运码头开工建设。

按照规划,清远旅游客运码头将顺岸布置10个300GT泊位。为适应远期停靠大型内河游轮需要,长途客运泊位将按1000GT设计。预计到2025年,码头客运量为205万人次,码头年设计通过能力为240万人次。

事实上,今年以来,清远北江旅游发展大动作不断。6月17日,清远市人民政府与中铁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铁文旅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投资800亿元,把清远北江打造成国家级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全面推动清远北江旅游生态产业发展。

据悉,中铁文旅集团在清投资项目投资周期10年以上,总投资额为800亿元,首期项目将在3年内建成投产。该项目以“一轴、三组团、多节点”为规划思路,以北江为轴,重点打造银盏、飞霞、黎溪、英西峰林片区。

清远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表示,北江清远段拥有丰富的文化、生态、农业、旅游资源,是北江资源品质最高、景观颜值最好、市场价值最优的一段,极具挖掘潜力。清远有信心和中铁文旅集团一道,做好北江水经济文章,擦亮北江经济带品牌,把北江经济带打造成为产值超千亿规模的产业带,成为文旅农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带、沿江生态经济带发展典范、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文化旅游后花园。

【记者】陈立楷

【摄影】曾亮超

编辑 叶镇祖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