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艳林:练好自己的技术,用真诚赢来信任|致敬韶关医师

南方+ 记者

一天最多做过8台手术、晚上加班已成常态、对待病人始终真诚……韶州人民医院外一科主治医师金艳林是同事眼中的“拼命三郎”。他勤奋努力,不断磨炼自己的技术,只为赢得患者的信任与安心。

“我的姑姑对我很好,但由于疾病,她的生命永远地停留在了36岁。”谈及为什么学医,金艳林绕不开姑姑的去世。面对疾病,年幼时未曾接触医学的他有一种无力感——为什么医生们对疾病没有一个很好的认知?

他决定用实际行动来改变些什么,于是高考填报志愿时,毅然踏上了医学之路。

进修学习腹腔镜微创手术

2005年毕业的金艳林,至今已在韶州人民医院内科工作四年、外科工作十余年,熟练掌握了外科常见病的诊断及治疗。2019年9月,他迎来了医学之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当时,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邹瞭南来韶州人民医院进行帮扶交流。在与擅长各类腹腔镜微创手术的邹瞭南教授的工作交流中,他表达了想要学习进修的想法。在医院的支持下,不久后,金艳林便前往省中医院进修学习。“视野变得开阔了,有种粤北山区前往大医院长见识的感觉,整个人也更有冲劲了。”进修时的感受至今还让金艳林印象深刻。

进修回院后,学习并掌握的新技术让金艳林有了大展身手的想法,但技术的磨炼也不是一朝一夕,“这需要很多次的实践来进行锻炼”。微创手术治疗中,肝胆、胃肠这类比较大的手术讲究团队配合,要做到指哪打哪,整个团队的思想在手术中是高度统一的。

如果是小型的单人完成的手术,则是对其技术的熟练程度的考验,“比如各个工具的手感需要去适应,各种器械你都要摸熟了、摸透了,这都需要不断地练习。”

作为科里的手术主力之一,如今的他擅长甲状腺、乳腺、肝胆、胃肠、肛肠良恶性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以及疝及腹壁外科、代谢与减重外科微创手术治疗,最多一天做过8台手术,晚上加班到九十点甚至凌晨也是常态。“在手术台上始终保持一个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如果一天下来每个手术都顺顺利利的,其实不会感觉到疲惫,如果有哪台手术美中不足,还有进步空间的话,回想起来就会有些疲惫。”

用真诚赢得病患信任

刚进修回来,一名患者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让金艳林印象深刻。2019年底,金艳林接到一起十分复杂的胆囊切除术,由于患者发病时间长达四五年,胆囊与周边粘连很厉害。经检查,发现是由胆囊结石引发的慢性胆囊炎,故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这起手术不仅病情复杂,面对的还是一名“特殊”患者。由于发病时间长,患者对于自身所患疾病做了大量功课,因为粘连程度严重,害怕自己在手术中被误伤,术前严重焦虑。

俗话说,胆囊手术是外科医生的坟墓。“在比较复杂的胆囊切除中,最怕的就是误伤,这样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很大。”为了防止病人焦虑,金艳林做足安慰的功课,以专业和真诚赢得了病人和家属的信任,后来病人和家属也十分感谢金医生无微不至的照顾。

这个病例让金艳林产生了更深的思考。一方面,经过进修后的他还是属于成长期,会和许许多多的医生一样,无法避免地遇上一些意外情况。因此,他想尽一切方法提升自己,以防止类似情况的发生;另一方面,医生和病人之间的信任关系,是用真诚可以赢来的,“那段时间,我时刻担心着病人,照顾得很好,病人也反过来对我无条件信任。”

从此,金艳林抓到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疯狂学习。他相信,只要不断地去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术,不断地更新思想理念,就能避免意外情况。

其同事介绍,有一次看见金艳林在献血期间,还在拿着手机学习网课,“可见他有多勤奋好学。”

“练好自己的技术,口碑就有了”

2021年8月,身患升结肠癌的李先生,一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痛腹胀腹泻偶有便血,伴体重下降,四肢乏力入院,经肠镜检查提示升结肠癌。知道病情后,李先生一度意志消沉。

金艳林为给李先生树立信心,花了大量时间向他耐心讲解病情、手术方案、预后情况及该疾病在该科成功治愈出院的多个例子。其诚恳态度,最终让李先生坚定地选择在该科行腹腔镜下升结肠癌根治术。

护士查房时,听到前来探望李先生的同事问他,“为什么不去三级医院治疗?”李先生说:“就凭金医生对待我的态度和他专业的讲解,我就相信医院,相信医生。”在金艳林和外一科团队的精心治疗护理下,李先生手术一周后如期康复出院。

“作为二甲医院,想要留住病人是有难度的。”金艳林坦言,有人会质疑你的医疗水平能不能支持治好他的病,“他们无法安心住院,更不情愿你在他们身上动一刀。”

“这是一个认知上的误区。”金艳林称,医院的人员队伍、技术水平和硬件设施与其他医院相差无异,“我们会花时间做病人工作,把很多的成功案例给他们看,给他们建立信心。”事实上,在某些程序上,医院有所优化和领先,“我们现在切口缝合都不用缝线了,和广州的三甲医院一样,使用的是医用胶水,不用拆线也不用换药。”

金艳林认为,医院最为明显的优势在于与病人的交流与关怀,特别是病情的沟通解释,术前术后的健康宣教,还有缓解心理上的负面情绪,“这一点大医院工作量大,服务质量上可能没有我们细致。”

在外一科的办公室里,挂了一个牌子,写着“团结协作 镜技外一”,这是外一科的安身之本。“我们的团队统一协作,只有一个愿望,把手术做得漂漂亮亮的,让病人顺利出院。”金艳林说,“镜”指的是腹腔镜、膀胱镜、输尿管镜等一系列微创化手术的必备工具,“技”则是我们对高档次技术的不懈追求。

接下来,金艳林想磨好自己的“刀”。手术台下,他通过一些简单的腹腔镜模拟器械去不断练习缝合打结,还有腹腔镜的移动操作;手术台上,他铭记每一次实战的经验,术后不断咀嚼,去反复观看自己的手术录像,分析归纳总结。

“练好自己的技术,口碑就有了。”金艳林期待,有一天,他的微创手术治疗在韶州百姓中口口相传。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叶志强

【通讯员】 朱琪

编辑 李幔
校对 梁飞飞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