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升学期和开学季的到来,也是很多家长焦头烂额、想方设法为子女谋取好学位的时刻。不法分子趁机设计圈套,以“有关系”“有门路”为学生代办、购买学位为幌子,让迷信“关系”办事的家长掉入学位诈骗的陷阱。
近年来,我院依法办理了一批涉学位诈骗案件,有力打击了该类犯罪。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真实的案例!
01
案情介绍
2020年5月开始,黎某告知陈某自己认识某镇教育办的领导,有能力办理该镇范围内的公办小学、初中、高中等学校的学位,让陈某帮忙找有需要办理的家长,陈某又找了黄某帮忙,一起对外宣称有朋友认识教育办的领导,只要收取一定金额的“入学手续费”可以办理某镇范围内公办学校的学位,办理不成功可以全额退款,转介绍成功还可以收取介绍费。
我朋友是本地人,认识教育办的领导,可以帮忙办理公办学校的学位。
小学、初中、高中都可以吗?
可以,交点“手续费”打点一下,学位随便选!
不久之后,黄某和陈某找到了80余名家长收取280余万元费用,抽佣112万余元后,将170万余元交给了黎某。但黎某收到款项后并未实际办理学位相关事宜,而是将部分款项用于自己的日常花费。80余名家长损失了钱财,“竹篮打水一场空”,一个学位都没“买”到。
02
检察官说法
常见特点
犯罪分子宣称自己认识“教育局长”“教育办领导”或者是某某招生单位工作人员等,并表示不成功全额退款,通过微信朋友圈、线下熟人进行宣传,抓住家长们望子成龙、不计投入的迫切心理,捏造出可以用金钱换取学位的假象,明知自己无能力代办学位仍骗取费用用于个人花费,随后又以各种理由拒绝退回或仅部分退回款项,从而骗取家长的血汗钱。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如何预防
树立正确教育观念。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理性对待孩子入学问题,要从真正有利于孩子长远发展的高度和自身家庭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学校。千万不要盲目追求上名校,以免“病急乱投医”既损失钱财,又耽误孩子上学。
树立依法办事理念。不要被犯罪分子夸大的能力所迷惑,国家对于公办学校的入学条件有明文规定,可通过教育部门、学校官网、官方微信公众号等正规渠道了解招生政策、招生信息,切勿相信犯罪分子编造的“认识教育局领导”“有内部名额”等谎言陷入诈骗陷阱。
树立依法维权意识。家长要积极关注司法机关开展的各类普法活动,了解“学位诈骗”常见手法、典型案例,以免上当受骗。若不幸中招,应注意保存相关的聊天记录、收据、转账记录等证据,及时报警,尽量挽回经济损失。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