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入眼、入耳、入心,近期,“呵护大自然的精灵——野生动物主题科普展览”推出“野生动物推介官之动物讲解视频制作展评活动”收获广泛关注,获奖成员还能收获一次观虫体验活动,将参展、自主学习、走进大自然串联,完善科普链条,扎实科普成果。
视频讲解,19位推介官20组作品助力科普
线上开题、撰稿、拍摄、视频剪辑……8月13日上午,由东莞科学馆联合广东省肖小亮名教师工作室,以公益课的形式面向东莞市中小学生推出的“野生动物推介官之动物讲解视频制作展评活动” 顺利完成展示答辩,一份份独具匠心的作品现已将被制作成二维码,张贴在东莞科学馆野生动物科普展览中的相应标本旁,供广大市民扫码观看,助力科普野生动物。
本次活动持续了10天,通过老师们对作品多次点评及筛选,最终产生出19个小组共20个优秀参赛作品,最小的参赛者是来自东城苹果幼儿园和虎门御龙山圣马丁幼儿园的小朋友,东莞中学初中部副校长、省特级教师、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肖小亮说:“这次收到的参赛作品超出意外,孩子们根据老师的指导,从趣味导入、形态介绍到动物智慧挖掘,例如互相帮助的共生,最后落脚到情感提升上,呼吁大家保护生物多样性、爱护环境。”
夜探秘境,12组家庭走进“昆虫记”
皱巴巴的树皮上正在展开一场“弱肉强食”的竞赛。当蜘蛛与尺蠖狭路相逢,谁更胜一筹?只见蜘蛛伸展着细长的腿,慢慢地吐丝、织网,尺蠖最终失去了反抗能力,被围困圈中,成为蜘蛛的盘中餐。这是东莞东城虎英公园里发生的一幕。8月17日晚,现场12组家庭,在广东省肖小亮名教师工作室成员、中学教师罗彩珍、年玉娟的带领下,夜探秘境,领略昆虫的世界。
指导老师介绍注意事项、告诉大家找虫的小技巧,留心“花前叶下”,要把眼睛放大,变成显微镜。第一次观虫的孩子们在惊喜与惊讶中,绕公园一圈开始探索。
“老师,我可以摸一下吗?”“老师,这里有一只未成年的虫!”“老师,这是保护色。”……静谧而漆黑的小路上,被求知欲爆棚的小朋友和家长打破,科普与欢声笑语相伴,观察与拍摄不停。东莞外国语学校初一年级的张恩赫说:“第一次观虫觉得非常有趣,在细微的观察中发现了各种各样的昆虫。在出发前通过网络学习基础的观虫方法,准备好观虫设备。”
罗彩珍老师告诉南方+记者,这次观虫活动很成功,小朋友们的眼睛很厉害,总是会有不一样的发现,学会了如何找到虫子、观察虫子。通过这次体验,将书本知识、实践体验、考试考点有机结合,收获了印象深刻、理解到位的学习。
馆校合作,让科普更加丰富而立体
馆内资源丰富、受众广泛,但观众参与度普遍不深。为了利用这些内容构建具体的学习场景,聚焦特定的群体,实现更加有效的科普,馆校合作策划系列活动,将趣味科普带给中小学的学生。
科普展览”不仅仅有展览,众多名师借此平台,开展展览内的互动课堂、开办讲座、举办比赛,走出户外体验观鸟、观虫……等一系列活动,让科普现场更丰富,科普延伸更深远。
东莞科学馆科教部部长严尉铭告诉记者,馆校合作有助于充分利用展馆资源,同时结合课程目标达到学习目的,借助活动挖掘、培养兴趣爱好,通过动手体验和互动提升参与度,让科普更加丰富而立体。
深度参与本次野生动物推介官以及观虫活动的家长张女士表示,从参展、参赛到观虫,这一系列活动都非常有意义,看着孩子自主学习、培养兴趣、收获满满,感到非常开心。见证、陪伴孩子的成长,也是帮助家长不断成长。
【记者】唐卓
【实习生】郑家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