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 创可贴VS创口贴,它们一样吗?

广东药监
+订阅

在日常生活中

常常会出现它的身影

小孩摔倒蹭破皮、新鞋磨脚后跟

以及平时的擦伤……

然而,Ta有时叫创可贴”

有时叫“创口贴”

有时又叫“苯扎氯铵贴”

究竟哪个才是真名呢? 

其实上述这些名称都没错,

泛指处理伤口的敷贴类产品,

是人们日常生活中

常用的急救必备医疗用品,

品种多样,

根据材质、功效、作用原理的不同,

名称各异,

但总体可分为两大类:

药品类和医疗器械类。

两者有何区别?

大家又该如何辨别呢?

下面我们就来一场现场教学吧!

在医疗器械新版分类目录中,“创口贴”作为其中一种医疗器械在列,消费者可以通过观察外包装上的品名来进行初步判断,也就是说,品名为“创口贴”的产品属于医疗器械。而标示为“创可贴”的极有可能属于药品类。

当然,

如果要准确区分

是药品还是医疗器械,

还得进一步查看外包装。

标有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的

属于药品;

标有注册证编号

“*械注准*******”,

或者产品备案凭证编号

“**械备******号”的

属于医疗器械。

那么为什么有些属于医疗器械,

有些属于药品呢?

药品和医疗器械的本质区别

↓↓↓

  //  

区别在于作用原理的不同。如果该产品的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而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的,那么就属于医疗器械。如果产品主要是通过其中含有的药物起到治疗作用的,那么就属于药品类

属于药品

“云南白药创可贴”成份里标明

含有中药“草乌(制)”“苯扎氯铵贴”中

含药品“苯扎氯铵”成份等;

属于医疗器械

“泰邦创口贴”

产品性能、主要结构组成里

标明了不含药物。

“创口贴”或“创可贴”能够压迫止血、保护创面、预防感染、促进愈合。同时,又具有体积小、使用简单、携带方便、疗效可靠等优点,但是也不可滥用,需注意以下情形不宜使用:

●对于出血较多的伤口不宜用,而应及时去医院治疗。

●对于小而深的伤口也不宜用,因为不易清洗干净,容易遗留异物和被细菌污染,尤其较易感染破伤风杆菌等厌氧菌,若再贴上创口贴(创可贴),会加重感染。

●对于动物咬伤、蜇伤造成的伤口,切忌使用创口贴(创可贴),以免毒汁和病菌在伤口内蓄积或扩散。

●对于各种皮肤疖肿不能使用,因为它们的吸水性及透气性较差,不利于脓液的吸收和引流,反而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

经过科普

你能够分清楚这对“兄弟”了吗?

了解它们的区别后

去考考身边的小伙伴们吧!

来源:上海市场监管

编辑:杨丽莺

一审:梁丽君

二审:李婷婷

终审:程朝辉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