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山寨男团”ESO蹭流量?

南方评论
+订阅

文 | 张宇驰

近日,娱乐圈迎来一批“熟悉的新面孔”:鹿哈、王二博、黄子诚等“新晋偶像”宣布组成“ESO男团”。他们活跃于短视频平台,不仅名谓与正牌明星相仿,连装束风格都别无二致。“山寨明星”们迅速引发娱乐圈内外的关注,争议也随之而来。

涉及娱乐圈的讨论,难免掺杂主观好恶。正主粉丝的指责自不必说,“山寨明星”们接地气,也吸引了不少支持者。平心而论,通过模仿当红明星来蹭流量的行为,着实不合适不算美。

擅自使用他人有影响力的姓名或相近的标识,触犯的是《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关于混淆行为的规定。篡改名字蹭流量,更是对当事人人格尊严的侮辱。把王一博改成“王二博”,看似是喜加一,数字含意却完全不同;易烊千玺变“易烊干洗”,原本的美好意境被偷换恶搞;“鹿哈”为了全方位模仿甚至还与“关晓桶”假扮男女朋友,模仿本人不够还要殃及亲朋……

在名字上绞尽脑汁玩“山寨”博眼球,对观众而言不过一笑了之,却给当事人带来长期的困扰。姓名受之父母,即使是艺名也寄托着本人的美好愿望,在长期使用中内化为人格的一部分。换位思考,每个人都不喜欢被别人恶意起绰号,对于明星而言亦有着同样的感受。

如今,ESO男团的几位成员纷纷宣布改名,并表达了对当事人的歉意。改名为“凌达乐”的鹿哈,更是回忆起自己从流水线零工到模仿鹿晗成名的坎坷经历。普通人的明星梦本无错,短视频博大家一笑也有其价值。但若是一味迎合审丑需求,只模仿名字装扮而不能堂堂正正做好自己,终沦为东施效颦。

编辑 辜继漫
校对 梁飞飞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