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新路径、激发新活力、开创新局面∣进驻一周年记

惠你钟村
+订阅

2021年7月5日,番禺区派驻五华县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组(下设6个工作队)进驻,如今一年过去了,帮镇扶村成效初现。工作队深入镇村走访调研,关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守防返贫底线,多措并举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切实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增量提质,积极引入产业项目落地镇村,探索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为新阶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拓了新路径、激发了新活力、开创了新局面。

多措并举,有力推动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日前,记者来到五华县梅林镇福新村,只见公路旁几块连片的水田里,农户们正在插秧,承包这几十亩水田的农户李良辉说,要赶时间把第二造秧苗插上去,争取获得第二个丰收。记者留意到,稻田的四周有宽2米、深1.5米左右的环沟。那是干什么用的?李良辉形象地说,那是罗氏沼虾的“地盘”,用来养殖罗氏沼虾的。今年一造,他采取“稻虾共作”的模式实施种养,结果养出了富硒虾、有机稻,虾每亩150斤、稻谷每亩700斤,均获得了丰收。

记者了解到,不仅是在梅林镇福新村,而是在整个五华县“稻虾共作”模式已呈遍地开花局面,达1500多亩。这是番禺区派驻五华县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组进驻以后,大力推广的结果。实施“稻虾共作”,使荒地得到复耕复种、农户增收、社会增效,“稻虾共作”已成为五华县要大力发展的重要产业。

“稻虾共作”获得双丰收

除了采取“稻虾共作”模式推动荒地复耕复种,五华县工作组还采取“稻鱼共生”的模式。今年 5月19日,在转水镇工作队的牵线搭桥下,“稻鱼共生试验基地启动仪式” 在转水镇流洞村举行,当天共投放了1.4万尾禾花鱼和红罗非鱼的鱼苗。这是五华县首次引入高端的鱼苗在稻田里混养,真正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多收”,向当地提供了解决荒地复耕复种和提高农民收入的生态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转水工作队在稻田里投放鱼苗

转水镇工作队还在土地流转经营方面大力探索,使转水镇青塘村350亩荒地复耕复种成为全镇示范基地,其成功做法和经验得到五华县委、县政府的肯定。

今年春播和秋种,6个工作队深入田间地头,除了协助农户播种以外,各个工作队还自掏腰包,承包了若干亩水田进行耕种,形成荒地整治示范效应。

工作组组长胡晓明(右)参加荒地整治

因地制宜,不断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

五华县棉洋镇有种植茶叶的传统,且面积较大,达2.8万亩,但是整个棉洋镇的茶业在低端徘徊,产业链脆弱,附加值低。广大茶农守着金饭碗,但却难以兑现。棉洋镇工作队进驻后,把提高当地茶叶品牌作为己任,引进了广东天池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以市场价收购本地的茶青,让广大茶农种植的茶青不愁销路;可以长期提供50至100个就业岗位,让脱贫不稳定户生活得到保障;更重要的是该公司完善了茶叶的产业链,农户种植、加工、销售都有保障,同时该公司每年可以为棉洋镇缴纳一笔可观的税收。

引入上市茶企助力产业做大做强,这是帮扶比较成功的一个案例。进驻以后,工作组的6个工作队牢固树立“产业为王”的理念,不断探索适合当地产业发展新路子。比如,岐岭镇工作队引入广州市御佩棋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在该镇打造蔬菜示范基地,梅林镇工作队引入奥尼罗非鱼养殖,华城镇工作队着力将本地富有特色的腐竹产业打造成品牌、延伸其产业链,长布镇工作队引入山苍子种植。这都是前所未有的、开创性的事业。

工作组引入奥尼罗非鱼养殖项目

除此之外,各个工作队还充分利用国家鼓励发展新能源的好政策,大力发展光伏发电。每个工作队所在的镇,都有2至3个村发展光伏发电。目前,绝大部分光伏发电站已经并网发电,每年可为所在村集体增加5万元左右收入。

梅林镇梅南村光伏发电站

精准施策,着力防止脱贫户返贫

转水镇工作队队员兼第一书记高兵,经常利用晚上时间来到下潭村一户防止返贫监测户家中,给户主的孙子孙女补课。户主是一位60多岁的老奶奶,她的丈夫和儿子都是因为车祸去世,儿媳妇改嫁,她一个人拉扯三个孙子(女),孙子大的今年9月上初三,小的今年9月上6年级。家里没有劳动力,靠低保生活,一家人生活过得比较艰难。高兵把老奶奶一家列为重点帮扶对象,联系番禺区东环街道办事处给予她家点对点帮扶,至今,东环街道办事处领导已慰问走访她家三次。除此之外,番禺别的帮扶成员单位到转水镇开展对口帮扶工作,高兵也会安排去她家走访慰问。

第一书记高兵给监测户的孙子(女)补课

转水镇共有13户防止返贫监测户。目前,高兵正在与番禺区帮扶成员单位、商会、社会组织、社会爱心人士联系,共同拟制一份帮扶方案,方案的核心内容是把13户的所有学龄儿童、少年(共31名)作为重点帮扶对象,每人每年援助学杂费3000元,保障在读学生不辍学、有书读。

今年4月,梅林镇新成村监测户李某红的女儿(听力有障碍)因为得到番禺区钟村街慈善会的资金援助,到广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接受了手术治疗,听力由5%提升到80%。

类似的帮扶故事还经常发生。6个工作队针对防止返贫户,实施一户一策帮扶措施,防止返贫,并积极安排帮扶成员单位入户走访慰问,至今帮扶成员单位向监测户、困难户赠送的慰问物品价值23.02万元。

实施工程,惠及千家万户

这几天,华城镇新新学校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工人们顶着烈日在赶工程,他们要在开学前把该校的体育运动场升级改造完毕。新新学校体育运动场升级改造,这是华城镇许多干部群众盼望已久的项目,但是由于没有资金来源,成了很多人心头挥之不去的挂念。今年年初,华城镇工作队来到该校调研,得知情况以后,工作队第一时间联系番禺区帮扶成员单位,得到了成员单位大力支持,向该学校拨付了128万元援助资金。正是有了番禺区成员单位带了个好头,华城镇的乡贤、社会爱心人士纷纷行动起来,向学校捐款,最后共筹得善款近300万元,终于推动了项目的落地。

在五华县梅林镇,由番禺区7个单位援助实施的7个民生工程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这7个项目资金达190万元,项目包括道路硬底化、路灯安装、灌溉水渠修建等。

类似的好事还有很多,比如在长布镇、转水镇、棉洋镇等,路灯安装、学校卫生间改造、道路硬底化和拓宽、文化体育中心建造、桥梁修建等工程都正在实施或已实施完毕。番禺区帮扶成员单位瞄准帮扶镇、村的短板弱项,坚持“五华所需、番禺所能”的原则,按照先急后缓的顺序,稳步推进实施民生工程。进驻至今,经过工作队联系,番禺区帮扶成员单位向五华县共援助了897.92万元的资金实施民生工程。

科学编制,规划引领乡村振兴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受工作队邀请,华南理工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的专家团队多次来到五华县岐岭镇,与工作队、岐岭镇政府商讨设计镇域规划。规划正视岐岭镇的短板和弱项,也充分地挖掘发挥岐岭镇的潜力和优势,岐岭镇有省级非物质文化的酿酒技术(长乐烧),有曾国华故居等红色革命遗址,有中山大学农学院旧址,还有大眉山古驿道等旅游资源。规划重在激发潜力,取长补短;规划对全域一体打造,兼顾东西南北,串点成线、串珠成链;规划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实用性,为岐岭镇擘画了发展的蓝图。

同样,在梅林镇,工作队与镇政府邀请了华南理工大学的专家团队,深入梅林镇实地考察,结合 “红色故土、幸福梅林”主题,科学编制圩镇规划,努力把梅林镇打造为全县的示范圩镇。

在转水镇,工作队统筹各方力量和资源,采取主动拜访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邀请专家学者到实地调研考察等方式,正将境内热矿泥旅游度假区、新风寨、益塘水库、汉光超顺4个3A级旅游景区一体打造,努力推动本地旅游产业做大做强。

在长布镇、棉洋镇、华城镇,工作队加强与镇政府沟通,共同拟制乡村振兴五年规划和驻镇帮镇三年规划,为镇域发展提供科学指引。

消费帮扶,拓宽农产品销路

去年中秋前夕,岐岭镇有两个种植大户7万多斤的三红柚滞销。岐岭工作队了解到情况以后,立刻联系番禺区帮扶成员单位,想方设法解决。后来,番禺区石碁供销社等单位伸出援助之手,订购了全部柚子,给种植户增收20多万元。

同样的问题,在转水镇也发生过。去年年底,维龙村1万多斤的柚子没有销路。得知消息后,工作队发动番禺区帮扶成员单位、亲朋好友开展消费帮扶,仅仅3天时间,1万多斤柚子全部清零,村集体资金回笼了3万多元。

日前,省市县三级媒体报道了梅林镇梅东村3万斤生姜滞销的消息,关键时刻还是番禺区帮扶成员单位伸出了援助之手,在番禺区对口支援办常务副主任黄春雷关心和联系下,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爱心人士纷纷订购生姜,解了农户燃眉之急。

今年6月,梅林工作队邀请广州市珠江粮油集团有限公司来梅林镇调研,为水稻种植问诊把脉,为农产品打开销路提供良好的意见建议。粮油集团表示,该公司仓库的大门随时向梅林镇大米敞开。

广州市珠江粮油集团有限公司水稻种植专家在梅林镇查看水稻长势

今年8月3-5日,番禺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应番禺区派驻五华县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组邀请,到五华县开展为期三天的消费帮扶调研,实地了解丝苗米、茶油等几十种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情况。经过调研,番禺供销社表示,定当尽“番禺供销之能”帮“五华产品之需”,全力以赴为五华发展“添油加力”,助力开创两地消费帮扶工作新局面。

进驻至今,工作组6个工作队牵线搭桥,促成番禺区帮扶成员单位消费帮扶180.49 万元。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接下来,工作组将更加坚定信心决心,继续真抓实干,大力推动五华向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方向迈进,为五华县实现全面乡村振兴贡献番禺应有的力量!

【撰文】覃相貌

【校对】梁飞飞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